“逻辑族”递过来的这个邀请函,像是一块石头扔进了刚平静下来的水塘,在星火同盟临时落脚的“萌芽之庭”里,搅起了不小的动静。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冷冰冰的算计味儿,跟那个“万机之主”给人的感觉有点像,苏牧他们心里头立马就拉起了警报。
“学术交流?说得挺好听。”墨衡在临时搭起来的指挥帐篷里,盯着“银梭”留下的那个加密信息接口,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谁知道他们肚子里卖的什么药?逻辑族这名号,听着就跟‘主脑’那套玩意儿沾亲带故。”
“可这未必不是个机会。”林栀沉吟着说,“咱们对‘方舟’两眼一抹黑,逻辑族是这儿的老人了,肯定知道不少内幕。要是能摸清他们和‘万机之主’到底啥关系,说不定还能找到‘主脑’的软肋。”
苏牧站在用新型材料搭建的窗边,望着“萌芽之庭”外面那片流光溢彩、却又让人感觉暗流涌动的“万象城”。他灵魂深处那枚悖论印记,对这次邀约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应——不像是直接的刀光剑影,更像是有双眼睛在暗处,拿着放大镜在算计你。
“回他们话,我们应了。”苏牧转过身,做了决定,“但地方不能他们定。得找个中立的地儿,比如‘万象城’那个‘真理广场’。还有,咱们得带上记录设备和必要的护卫。”
态度得摆出来: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信息发过去没多久,逻辑族那边就回信了,答应了所有条件。会面时间定在三个“方舟标准周期”之后。这“方舟标准周期”是根据“方舟”核心能量脉动来算的,感觉比“摇篮”里的一天要长那么一点。
接下来的三天,星火同盟这边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得抓紧时间把“萌芽之庭”收拾得像样点,起码得有个能安心住人的样子,大家也得尽快适应这地方独特的能量环境和物理规则,比如这里的重力似乎更“柔和”,能量流动更“粘稠”;另一边,还得为这次重要的会面做准备。墨衡带着技术组的人,拼命想从“方舟”那庞大又杂乱的信息网络里,扒拉出点关于逻辑族的有用情报,结果发现公开信息少得可怜,只隐约知道这是个极其古老、极度崇尚理性、在“方舟”科技领域很有分量的种族。林栀则精挑细选了五名随行人员,都是感知敏锐、心思缜密、而且在规则理解和应变能力上拔尖的好手。苏牧自己则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遍梳理自己对“秩序”和“变量”的理解,琢磨着怎么应对对方可能抛出来的各种逻辑陷阱和哲学难题。
三天时间一晃就过。
“真理广场”位于“万象城”正中心,是个巨大的圆形平台,地面铺着一种能吸收和反射几乎所有能量的奇异水晶,踩上去有种温润的凉意。平台四周,悬浮着许多半透明的观察席,这会儿已经坐了不少看热闹的“方舟”居民,形态千奇百怪:有像一团不定型能量体的,有像机械和植物杂交的,甚至还有几个飘在那儿像迷你星云的。看来这场新来的“变量”文明和老牌“秩序”种族的对话,吸引力不小。
苏牧、林栀,带着五名随行人员,通过指定的传送节点,出现在了广场中央。他们穿的衣服是特意准备的,既保留了星火同盟标志性的银灰底色和流动纹路,又参考了“方舟”里比较常见的简洁款式,显得既不失身份,又入了乡随了俗。几个人脸上看不出啥紧张,眼神平静里带着点审视。
他们刚到没几秒,广场对面另一个传送节点就亮起了稳定不刺眼的白光。七个逻辑族成员走了出来。清一色的银灰色紧身制服,线条硬朗得跟用尺子画出来的一样。身形和人类差不多,但皮肤泛着一种金属光泽,动作整齐划一得有点吓人,最怪的是他们的眼睛,瞳孔里不是虹膜,而是不断流淌的、细微的绿色数据流,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像戴了张精致的面具。
领头的是个看起来年纪大点的逻辑族,他眼睛里的数据流更复杂、更深邃。他上前一步,用那种带着电子合成感的、但奇异地能听懂的语言开口:“我是逻辑族长老会成员,代号‘枢机’。欢迎,星火同盟的代表。”声音平稳得像机器播报。
“我是苏牧,这位是林栀。”苏牧也上前一步,语气不卑不亢。
两边都没废话,直接进入正题,好像多说一句客套话都是浪费能量。
“根据我方数据库记录,”“枢机”开始陈述,像在念报告,“你们文明在‘摇篮’系统内,成功抵御了‘秩序化身·万机之主’的多轮清理协议,并最终引动了大规模‘变量’潮汐,甚至对‘寂灭’进程产生了干扰。从逻辑概率模型计算,此类事件的发生几率低于亿万分之一。我方对此现象背后的‘变量’作用机制,抱有高度研究兴趣。”
这话说得,把星火同盟死了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的抗争,轻飘飘地就概括成了个“低概率事件”。
林栀听得眉头微蹙,苏牧抬手轻轻示意她稍安。
“‘变量’这东西,枢机阁下,它不是个能简单拆开看零件、算公式的机器。”苏牧缓缓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带着种沉静的力量,“它是从生命不想就这么完蛋的倔强里冒出来的,是感情和理智搅和在一块儿、分不清谁是谁的混沌,是哪怕知道前面是悬崖也不肯回头、非要试试能不能飞起来的那么一股劲儿。它没法被完全算准,也没法被彻底拿捏,这大概就是它跟你们那种纯粹‘秩序’最大的不一样。”
“有趣的论点,”“枢机”眼中的数据流速度似乎快了一点点,“但无法预测与掌控,在逻辑上等同于‘混乱’与‘风险源’。根据我方推演模型,不受控的‘变量’指数级增殖,最终将导致系统熵值达到临界点,引发整体崩溃。‘万机之主’的执行清理协议,在维持系统稳定性方面,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
“是为了维持稳定,还是为了把冒头的嫩芽全掐死?”苏牧反问,“一个绝对稳定、连个喷嚏都不会打、一点意外都没有的系统,跟一块死了亿万年的石头有啥区别?‘变量’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有风险,可它也是进化、是突破的唯一指望。你们‘方舟’本身的存在,不就是为了在‘潮汐’里保住这些可能带来新希望的‘变量’吗?”
“逻辑族认可‘变量’的研究价值,”“枢机”的语气还是没啥波澜,“但该价值,应建立在‘可控’与‘可引导’的前提之下。我方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完美平衡‘秩序’框架与‘变量’活力的最优数学模型。而你们文明所展现的‘变量’特质,似乎更倾向于……‘自然野蛮生长’与‘不可控突变’。”
话里的机锋藏在水面下,你来我往。逻辑族想方设法要把“变量”这匹野马套上他们理解的缰绳,塞进计算模型里;苏牧则死死守住“变量”那份源于生命本身、不讲道理、无法完全规划的混沌本性。
聊着聊着,话题就从比较虚的哲学层面,慢慢转到了更实在的技术和应用上。逻辑族展示了他们怎么用强大的计算力,在微观层面让能量粒子排排坐,组成极其稳定高效的逻辑回路,跟搭积木一样精准;星火同盟这边则分享了他们怎么利用“虚空织法”和情感共鸣,在宏观规则层面鼓捣出一些短暂却绚烂的“奇迹时刻”,比如让一片枯木瞬间逢春,或者让混乱的能量流暂时平息。
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子,在“真理广场”上碰撞,看不见的火花噼啪作响。周围看热闹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居民,也都看得聚精会神,显然这场对话对他们理解不同文明的路子很有启发。
然而,就在交流看着挺和谐、挺有建设性的时候,“枢机”突然话头一转,问了个好像不相干的问题:
“根据我方监测,‘方舟’的底层规则库,在你们登舰后,出现了一系列极其细微、却无法完全归因于正常背景波动的……‘扰动’。这些扰动与你们描述的‘万变之源’特性存在高度吻合。我方需要确认,这是否是你们有意为之?或者,你们是否掌握着某种……能直接与‘方舟’核心规则进行交互的特殊权限?”
这话像道闪电,直接把苏牧和林栀心里的警报拉到了最高级!
逻辑族居然敏锐到了这个地步,连“万变之源”对“方舟”底层规则那点微乎其微的影响都察觉到了!他们这是在试探,还是已经抓住了什么把柄?
苏牧心里念头飞转,脸上却不动声色:“‘万变之源’是我们文明与‘起源之心’共鸣后的产物,它的本性就是‘可能性’的集合。它融入规则,是它的自然倾向,就像水往低处流,不是我们主动去操控的。至于权限……我们刚来乍到,对‘方舟’的了解还浅得很,哪谈得上什么权限?”
这回答进退有度,既没否认现象,又撇清了主动搞事的嫌疑。
“枢机”那数据流的瞳孔死死盯着苏牧,好像在分析他话里每一个字的逻辑漏洞。过了好几秒,他才缓缓道:“希望事实如此。‘方舟’的整体稳定,高于任何个体文明的利益。任何试图绕过核心协议、进行非授权规则修改的行为,都将被判定为最高级别威胁。”
冰冷的警告,毫不掩饰。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林栀突然感觉到一股极其隐蔽、却带着明显恶意的规则扫描,像根无形的针,试图刺破她周身“虚空织法”自然形成的防护层,探向她灵魂深处,尤其是她和苏牧之间那种微妙的连接,以及苏牧那枚悖论印记!
她心里一凛,立刻暗中加强防御,周身银色微光一闪而逝,像给防护层又加了道锁,把那无形的窥探挡在了外面。
同一时刻,苏牧也感觉到了那股扫描,他灵魂深处的悖论印记微微震动,散发出一股“此路不通”的排斥力场。
“枢机”长老好像完全没察觉这小动作,依旧用那平稳的电子音说:“今日的交流具有启发性。逻辑族期待与星火同盟在未来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在……‘变量’的可控性研究领域。”
会面就在这种表面客气、底下暗潮汹涌的气氛中结束了。
返回“萌芽之庭”的路上,苏牧和林栀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他们不仅察觉到了‘万变之源’的影响,甚至可能怀疑我们有什么特殊后门。”林栀压低声音说,“而且,刚才那股扫描……”
“是逻辑族自己干的,还是有什么藏在更暗处的家伙?”苏牧沉思着,“这‘方舟’里头,看来也不是铁板一块。逻辑族的态度模棱两可,既想研究我们,又防着我们,还带着算计。”
他抬起头,望向“万象城”那深不见底的远方,各种奇特的建筑和生命形式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看来,在这新地盘上,咱们要面对的麻烦,一点不比在‘摇篮’时少。而且,可能更……绕,更让人头疼。”
就在苏牧他们离开“真理广场”后不久,在逻辑族领地深处,一个布满精密仪器、墙上流淌着瀑布般数据流的密室里,“枢机”长老站在一个巨大的、如同水银般流动的水晶球体前。球体内正以极高的速度回放着刚才会面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苏牧和林栀应对那股隐蔽扫描时的细微能量波动和生理反应。
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冰冷、仿佛来自机器深处的电子音,从水晶球内部传了出来:
“……目标反应模式……与‘高优先级变量’特征库匹配度提升至87%……”
“……其灵魂波动……与‘播种者’遗产残留信号存在……潜在共振……”
“……持续观察……收集更多交互数据……建立更精确的行为模型……”
“……如判定其发展路径偏离‘可控变量’阈值……或对‘方舟’稳定构成潜在风险……授权启动……‘同化’协议预备程序……”
冰冷的声音在密室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逻辑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