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皇帝这一番话,众臣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同情。
如此沉重的责任压在一位年轻帝王肩头,实在不易。
他们也终于明白,陛下为何推行严刑峻法,为何频繁亲征。
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扫清寰宇、为天下百姓谋一个长治久安?
历经四朝的老臣王象乾更是感慨万千。
这位陛下实乃极有担当之人,比之前几任皇帝更具责任之心。可惜生得太迟,大明早已积弊难返,非雷霆手段不足以救治。
皇帝以真情实意吐露心声,群臣也不再有异议。
这些事终归需要有人去做,而朝中众臣皆无力为之,唯有君王方可担此重任。
要在大明十几代皇帝中,遇见一位有志作为者实属不易。
陛下虽非第一个有此想法者,却是除太祖外,第一个真正付诸行动的人。
更难得的是,他行事极有章法。外人只道他性情刚烈,但他们这些深知朝政弊端之人却明白,每一次陛下出手,皆直击要害。
朝堂之上,那些整日聒噪、抓小辫子弹劾他人的御史言官已不再喧嚣,那股所谓的清流之风也在逐渐消散。
当大明士气低落、国威受损之时,陛下主动出击,击败林丹汗,重用熊廷弼,接连挫败建奴的入侵图谋,取得两次大胜。
关外局势较之一年前已明显好转。
这一切,皆是众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如今的陛下并非坐享其成之主,而是正以自身之力,推动变革。
待西南出征一事获内阁三位大学士认可后,朱由校即刻着手部署准备工作。
论及西南地形与局势,无人比得过马祥麟与秦邦屏等石柱土司将领,因此他们必为此次用兵之主将。
原属石柱的白杆兵亦需尽数调往南疆。自万历四十六年萨尔浒惨败后,朱由校之祖父下旨命其北上援辽,至今已逾三年,将士思乡情切。
而白杆兵本擅丛林山地作战,跋山涉水是其强项。
此军耐苦耐劳,半数以上皆为重甲兵,朱由校此番出兵,正有意以重甲兵为核心,征讨西南诸土司。
土司队伍缺少重型火炮与精良火器,仅靠刀弓想要击穿重甲兵身上那一厘米厚的精铁盔甲,简直比登天还难,更别提甲胄之下还穿着锁子甲。
经过诸将与朝臣对西南局势的深入讨论,朱由校最终决定,此次出征将以步兵与火器兵为主力展开围剿。
羽林军中擅长冲锋陷阵的骑兵部队不会参与这次南征,这令李文胜等骁骑营将领大为失落。
被称为“猛虎二将”的猛如虎与虎大威也面露惋惜之色。
自他们奉旨入京以来,先被任命为千总,不久便升任游击将军,统领着万余蒙古骑兵中的大半人马。
他们感念皇帝的重用之恩,原想借此战立功,报答君恩。
然而对朱由校而言,眼下骑兵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训练。
他虽统辖三万骑兵,但除去那一万多蒙古骑兵之外,真正具备实战经验的,还是最初训练的第一批骑兵。其余者多是月余前招募的青壮,连基本马术都未必熟练,贸然上阵等同于白白送命。
尤其那些被选为火枪骑兵的士兵,更需熟练掌握马上神武火铳的操作技巧,他们才是日后对抗建奴与蒙古的关键力量。
此次南征军队共两万人,除四千原白杆兵外,还包括神机营的一万火器兵、虎贲营五千步兵,另有一千骑兵负责掩护与策应。
这支军队中,新兵比例接近一半,神机营尤为明显,新兵高达七成,虎贲营则约三千。
这个时代对士兵素质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通过基础训练即可。
火器兵只需掌握火枪与火炮使用,几乎无需特殊体能训练;步兵则已熟悉基本武器与军令,简单的阵型变换与应对敌军应无大碍,是时候实战锻炼了。
这些战力中等的土司,正好是理想的练兵对象。一百天的训练,或许也不如一场实战来得提升迅速。
这两万南征军将在十日后由参将秦邦屏与陈广分别率领,深夜分批秘密启程,在西安府集结待命。
军粮与各类物资则由辅兵营押送,五日内以陕西赈灾为名送往西安,设立后勤基地,确保南征军所需补给。
马祥麟与秦邦屏等人欣喜万分。距上次出征援辽已过去三年,如今圆满完成草原之战,不负圣命与秦良玉所托,即将凯旋归乡。
坐在台阶上听议的曹变蛟见军务议定,立刻嚷嚷着也要参战,一副生怕被落下模样,逗得皇帝与众将哄堂大笑。
但虽是玩笑,殿中众臣与将领也无人出言反对,皆默许了这番心意。
军中将领心思直率,对这位小曹打从心底喜欢。曹变蛟在军营那段时光,与将士们一同训练作战,建立起深厚情谊。
三位朝中老臣也看得明白,皇帝对这孩子的钟爱显而易见。
陛下多次当众提起汉武帝与霍去病的往事,毫不掩饰,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曹变蛟确实不负众望,其军事悟性极高,学习能力极强,许多技艺一点就通。
尤其马祥麟亲授的枪法,他演练起来刚猛有力,气势逼人。
王象乾也曾亲自指点过他几次,将自己多年镇守边关所积累的兵法韬略、治军经验悉数传授。
“麟龙,你还年幼,等再长高些,把武艺练得更扎实些,多读兵法典籍,朕自会派你出征。”
年少的曹变蛟却不服输,跨步向前对皇帝说道:
“陛下,您交代的臣都已练熟,还请您准我上阵,我定不负陛下与各位师长。”
朱由校稍作停顿,随即问道:
“哦?真有这般长进?可会骑马?”
此问让曹变蛟顿时语塞,低声回答:
“臣骑得还不稳,但已在苦练!”
“那就是不会。再问你,朕赐你的《名将录》读了多少?岳武穆与金兵十余年间征战可曾研习清楚?”
“徐达、常遇春北伐蒙元之战是否细读?蓝玉在草原上率骑兵作战的精髓你可有领悟?”
这《名将录》是朱由校亲自命人整理编纂的,收录历代名将经典战役,已由内廷太监们整理成册。如今他已看完,正该轮到曹变蛟研读。
曹变蛟一时语塞,难以作答。
他才看到曹彰北征乌桓一节,后面的内容尚未来得及细读。
朱由校望着他那副模样,笑道:
“莫急,你还有时间。现在朕只交给你一个任务——潜心读书。”
“细细研读前朝名将如何战胜敌人,其治军用兵之道更要用心揣摩。等你读透了,写一份心得呈上来。朕若满意,立刻准你参军!”
曹变蛟眼中光芒闪动,内心的热血愈发沸腾。
“陛下可不能骗臣!”
“朕乃天子,金口玉言,言出必行。只要你做到,朕定有封赏。”
殿下的群臣与将士静静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人与人之间,果然差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