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信载星芒·舱育新生
2033年冬至前夕,灵脉教育基地的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却掩不住空气中的兴奋——“灵脉三号”探测器的微生物实验舱,正进行最后一次密封性测试。透明的舱体呈圆柱形,内壁布满了细如发丝的能量传导丝,舱底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火星蒙脱石模拟样本,中间放置着三个微型培养皿,分别装着杂交菌丝、沙漠沙棘种子的休眠胚,还有从阿尔卑斯冰川采集的六芒星冰晶碎片。
阿哲戴着无菌手套,正用镊子调整培养皿的位置,他的额头上渗着细汗,目光紧紧盯着舱体旁的监测屏:“密封压力1.2标准大气压,氧气浓度18%,温度稳定在-5c,完全模拟火星银色区域的环境参数。”他轻轻按下启动键,舱体周围的蓝色指示灯依次亮起,屏幕上跳出“能量传导正常”“微生物活性监测启动”的提示,“杂交菌丝的初始能量波动1.3赫兹,和实验室模拟时一致,冰晶碎片的反射率也达标了。”
苏瑶站在监控台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测试清单,逐一核对参数:“通讯系统没问题,能实时传回舱内的影像和数据;应急温控装置也正常,一旦温度低于-15c,会自动启动加热模块;最重要的是,‘地球书信盒’的固定装置很牢固,里面的画稿和日志都做了防潮防辐射处理。”她抬头看向实验室门口,林羽正陪着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孩子走进来,为首的正是乐乐和阿木尔,“孩子们来得正好,刚好能看到实验舱的最后一次预演。”
乐乐抱着她的“火星问题集”,凑到实验舱前,眼睛瞪得圆圆的:“阿哲哥哥,这里面的菌丝真的能在火星上生长吗?它们会不会害怕火星的寒冷呀?”阿哲笑着指了指监测屏上的菌丝画面:“你看,它们现在的活性很好,而且我们给它们加了‘保护罩’——杂交菌丝里有冰川孢子的抗冻基因,还有暗河菌丝的保护膜,就算温度降到-15c,也能保持活性。”
阿木尔则盯着舱底的沙棘种子胚:“林叔叔,这些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发芽呀?我还等着看火星上的沙棘苗呢!”林羽摸了摸他的头,指着培养皿旁的小型传感器:“现在还不行哦,种子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温度才能发芽。这个实验舱主要是测试种子在火星环境下的休眠状态,等未来我们在火星建立了封闭生态舱,给种子提供合适的条件,它们就能发芽了。”
孩子们围着实验舱叽叽喳喳地提问,阿哲和苏瑶耐心地一一解答。这时,实验室的门又被推开,艾拉从阿尔卑斯冰川赶了过来,她的脸上还带着旅途的疲惫,手里却紧紧抱着一个保温箱:“我带来了最新的冰川冰晶样本,里面含有更高浓度的灵脉元素,能提高能量反射率。”艾拉打开保温箱,里面装着几块泛着淡蓝光的冰晶,“我们在冰川核心处发现的,这些冰晶能把灵脉能量的反射率提高到90%,比之前的样本高了10%,如果放进实验舱,能给杂交菌丝提供更多的能量。”
阿哲立刻对实验舱进行泄压处理,小心翼翼地换上新的冰晶样本。当冰晶被放入舱内后,监测屏上的能量曲线立刻向上波动——杂交菌丝的能量值从1.3赫兹升到了1.4赫兹,蒙脱石样本的能量波动也同步提高了0.1赫兹。“效果很明显!”阿哲兴奋地说,“有了这些冰晶,菌丝在火星上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生长速度会更快。”
当天下午,“灵脉三号”探测器的研发团队来到基地,对实验舱进行最终验收。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李教授绕着实验舱走了一圈,仔细检查了每个接口和传感器:“舱体的抗辐射能力、数据传输稳定性、应急系统的响应速度,都达到了火星探测的标准。特别是这个‘地球书信盒’的设计很有意义,能让这次探测任务更有温度。”他转头对林羽说,“探测器预计在明年3月发射,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可以再优化一下微生物的培养参数,我们会根据你们的需求,调整探测器的搭载方案。”
林羽点点头,将一份新的参数优化方案递给李教授:“我们计划在实验舱里增加一个‘能量反馈模块’,让杂交菌丝的能量数据能实时调整冰晶的反射角度,这样就能根据火星灵脉的实际波动,给菌丝提供最适合的能量。另外,我们还想在‘地球书信盒’里加一个小型的灵脉能量储存芯片,把地球的灵脉能量数据存进去,让火星能‘感受到’地球的灵脉跳动。”
李教授接过方案,快速浏览后表示同意:“这些优化都很合理,我们会尽快安排技术团队对接。对了,探测器发射前,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一次全系统演练,你们可以带孩子们去现场看看,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这场跨星球的探索。”
乐乐听到“去发射中心”,立刻跳了起来:“真的吗?我们能亲眼看到‘灵脉三号’吗?”李教授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到时候你们还能在探测器上贴一张自己的画,让它带着你们的祝福飞向火星。”
接下来的三个月,基地里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阿哲和苏瑶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杂交菌丝的培养参数,还在实验舱里增加了火星沙尘暴的模拟模块,测试菌丝在极端天气下的存活率;古丽则往返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各个灵脉节点,采集最新的土壤样本和微生物数据,为杂交菌丝的最终优化提供支持;林羽则忙着协调全球的灵脉监测网络,收集不同地区的灵脉能量数据,存储到“地球书信盒”的能量芯片里。
乐乐和其他少年监测员也没闲着,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举办了“致火星的一句话”征集活动,收集到了来自全球20万孩子的祝福,还选出了100幅最优秀的火星生态画,准备贴在探测器上。阿木尔画的“沙漠-火星共生图”被选中了,画面里,沙漠的沙棘林和火星的银色区域用一条绿色的菌丝连接,旁边写着“让沙漠的风,吹醒火星的梦”。
2034年3月,春寒料峭,乐乐和阿木尔跟着林羽、古丽,一起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他们看到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灵脉三号”探测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银白色的箭体上,印着一道绿色的灵脉能量线,从地球延伸到火星,能量线旁,贴着孩子们的画稿,像给探测器缀上了一层彩色的星纱。
“那是我的画!”阿木尔指着箭体中部的一幅画,兴奋地大喊。乐乐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画——她画的是实验舱里的杂交菌丝,旁边写着“菌丝加油!在火星上长出绿色的希望!”。
发射前一天,林羽带着孩子们来到探测器的装配车间,亲手将“地球书信盒”放进实验舱的专用插槽里。乐乐轻轻抚摸着盒子,小声说:“希望火星能收到我们的信,希望菌丝能在那里快乐地生长。”林羽蹲下身,和孩子们一起对着盒子许愿,车间里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3月15日,发射当天,天空格外晴朗。发射场上,所有人都穿着橙色的工作服,整齐地站在观测区。乐乐和阿木尔被安排在最前面,手里拿着特制的小旗帜,上面印着“灵脉守护,星途共行”的字样。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10、9、8……3、2、1,点火!”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探测器底部喷出橘红色的火焰,缓缓升空。发射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乐乐和阿木尔挥舞着旗帜,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看着探测器越飞越高,最终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消失在蓝天中。
“它飞走了!飞向火星了!”乐乐拉着古丽的手,兴奋地跳着。古丽也红了眼眶,用力点头:“是啊,它带着我们的希望,带着地球的灵脉能量,去火星唤醒那里的生命了。”
回到基地后,所有人都立刻投入到数据监测工作中。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灵脉三号”的飞行轨迹和实验舱的状态数据。阿哲盯着屏幕上的杂交菌丝活性曲线:“目前一切正常,菌丝的能量波动稳定在1.4赫兹,冰晶的反射率也保持在90%,‘地球书信盒’的通讯系统也能正常传输数据。”
苏瑶则忙着整理孩子们的反馈,她的电脑里存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孩子的邮件:“加拿大的奥莱问探测器什么时候能到达火星;巴西的卢卡想知道能不能通过直播看到菌丝的生长情况;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则寄来了暗河的最新水样照片,希望能给菌丝加油。”
林羽看着这些邮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要定期给孩子们发布‘火星日志’,让他们知道探测器的最新情况,知道他们的祝福和期待,都在陪伴着菌丝飞向火星。”
接下来的七个月,基地里的生活围绕着“灵脉三号”的飞行数据展开。每个月,他们都会发布一期“火星日志”,里面有探测器的飞行进度、实验舱的环境参数,还有杂交菌丝的生长情况——菌丝在低重力环境下,长出了更细密的分支,覆盖了培养皿的1\/3面积,能量波动也稳定在1.5赫兹;六芒星冰晶则持续反射着灵脉能量,为菌丝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沙棘种子的休眠胚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没有出现任何损伤。
2034年10月,“灵脉三号”终于抵达火星轨道,开始准备着陆。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彻夜未眠,紧紧盯着大屏幕。当探测器穿越火星大气层,成功降落在银色区域时,整个指挥中心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着陆成功了!”阿哲激动地跳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实验舱的实时画面——舱体完好无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正常,杂交菌丝的活性甚至比在飞行过程中还高,达到了1.6赫兹。
林羽立刻下令启动微生物释放程序。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实验舱底部的培养皿缓缓打开,杂交菌丝接触到了火星的蒙脱石岩层。监控屏上,所有人都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菌丝迅速向岩层延伸,短短几分钟内,就附着在了岩石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白色菌丝网,而岩层的能量波动,也从0.8赫兹升到了1.1赫兹,与菌丝的能量产生了联动。
“成功了!跨星球灵脉共生,成功了!”苏瑶的声音带着哽咽,她拿出手机,拨通了艾拉的电话,“艾拉!我们成功了!菌丝在火星上生长了,还激活了火星的灵脉能量!”
远在阿尔卑斯冰川的艾拉,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带着当地的孩子来到冰川下的灵脉通道,对着冰洞大喊:“火星的灵脉醒了!我们的菌丝在火星上生长了!”孩子们也跟着欢呼,他们的声音在冰川间回荡,与火星上的菌丝能量,形成了跨越3.2亿公里的呼应。
乐乐看着屏幕上的菌丝网,突然想起了她放在“地球书信盒”里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火星,你好!我是地球的乐乐,希望你能喜欢我们的菌丝,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火星上一起种沙棘苗。”她转头对林羽说:“林叔叔,火星收到我们的信了吗?它知道我们在为它高兴吗?”
林羽笑着点头,指着屏幕上跳动的能量曲线:“你看,这就是火星的回应呀!它的灵脉能量在和我们的菌丝互动,在告诉我们,它很开心,它很欢迎我们的到来。”
当天晚上,全球的灵脉守护区和少年监测站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灵脉节点旁,古丽和阿木尔点燃了篝火,沙棘苗的淡绿微光与篝火的橙红光交织在一起,像在为火星的新生祝福;亚马逊雨林里,卡洛斯带着孩子们在猴面包树下唱歌,树上的菌丝闪烁着绿光,与火星上的菌丝网遥遥相望;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孩子们把暗河的水样洒向天空,水珠在月光下泛着蓝光,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
指挥中心里,林羽、苏瑶、阿哲和乐乐站在大屏幕前,看着火星上的菌丝网不断扩展,看着火星灵脉的能量值一点点上升。林羽的掌心,那枚陪伴了他多年的水晶球碎片,正泛着柔和的光,与屏幕上的火星能量曲线完美同步。
“我们做到了。”林羽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感慨,“我们不仅守护了地球的灵脉,还唤醒了火星的灵脉,完成了跨星球的生命对话。”
苏瑶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会去探索更多的星球,去唤醒更多的灵脉,让宇宙中充满生命的光芒。”
乐乐看着屏幕上的火星,突然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名火星灵脉守护者,去火星上种沙棘苗,去看看我们的菌丝长得有多高。”
阿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会的,一定会的。等你长大了,火星上说不定已经有了绿色的绿洲,有了会发光的菌丝森林,还有了和地球一样活跃的灵脉网络。”
夜深了,指挥中心的灯光依然亮着。大屏幕上,火星的银色区域泛着淡淡的白光,那是菌丝网和灵脉能量交织的光芒,像一颗在宇宙中重新苏醒的星星。而在遥远的地球上,灵脉教育基地的育苗棚里,新一批沙棘苗正泛着淡绿的微光,它们是地球的希望,也是未来火星绿洲的种子。
林羽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火星,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场跨星球的灵脉守护之旅,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培育能在火星开花结果的沙棘品种、建立火星灵脉监测网络、探索更多星球的灵脉遗迹,但他更相信,只要有像乐乐这样充满好奇和热爱的孩子,有全球灵脉守护者的坚持和努力,有对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就没有到达不了的星途,没有唤醒不了的灵脉。
因为他们始终相信,每一颗星球都有属于自己的灵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