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亚马逊脉延·绿海续航
当亚马逊雨林的晨露还挂在巨树的气生根上时,林羽的橡胶艇已划过内格罗河浑浊的水面,船头拨开缠绕的水葫芦,却惊起几只羽毛凌乱的金刚鹦鹉——它们没有飞向远处茂密的树冠,反而在半空盘旋两圈,落在一片被烧过的树桩上,发出急促的鸣叫。便携式水晶球碎片在掌心泛着微弱的光,灵气纯度停在25%,能量波动像被火焰灼断的藤蔓,每一次跳动都带着焦糊的滞涩,连雨林最基础的“绿海呼吸”都难以维持。
“这里是亚马逊雨林北部的‘马瑙斯流域’,曾是美洲大陆灵脉最旺盛的‘地球之肺’核心区。”当地雨林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卡洛斯穿着沾满树脂的工装裤,指着远处冒着青烟的林地,“近三年,非法烧荒和伐木让180平方公里的原始雨林变成了荒地——你看那些黑色的树桩,上个月还是能遮天蔽日的巨树,现在只剩这些焦木了。”他弯腰捡起一块带着火星的木炭,指尖被烫得微微发红,“烧荒的浓烟让周边50平方公里的区域空气质量降到了‘重度污染’,很多鸟类和猴子因为吸入有毒气体死亡,连河里的亚马逊河豚都开始往更上游的干净水域迁徙。”
苏瑶摘下防毒面具,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着空气按下按钮,屏幕上的pm2.5数值跳到了189微克\/立方米(远超安全标准的7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也超标1.5倍。“烧荒不仅破坏植被,还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她指着河面漂浮的一层油膜,“伐木机械的漏油和烧荒产生的灰烬掉进河里,导致内格罗河的溶解氧含量从8毫克\/升降到了3.5毫克\/升,岸边的水生植物已经开始腐烂,河豚的食物——水生昆虫和小型鱼类,数量至少减少了六成。”
阿哲早已操控着无人机升空,镜头穿透弥漫的烟雾,将雨林的惨状实时传送到平板上:成片的巨树被拦腰砍断,树桩间的地面覆盖着黑色的灰烬,偶尔能看到几具动物的骸骨;内格罗河的支流像一条条黑色的带子,河水浑浊得看不见底;更远处的非法伐木场里,堆积的原木像小山一样,旁边还停着几辆准备运输的卡车;原本连成一片的雨林,被烧荒和伐木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绿岛”,灵脉的连接彻底断裂。“从航拍图看,有4片大型‘绿岛’需要连接,最长的间隔距离有3公里;内格罗河的3条支流需要清理,减少污染;还有2处非法伐木场和5个烧荒点需要取缔,防止破坏继续扩大。”阿哲快速在平板上标注红色警示点,“我先绘制‘雨林破碎化分布图’和‘污染区域标注图’,把修复的优先级标出来。”
乐乐抱着从地中海带回来的珊瑚幼苗培育盒(她特意留着当纪念),蹲在橡胶艇的边缘,看着水里一条瘦弱的小鱼艰难地避开油膜。“它好可怜啊,连干净的水都没有了。”乐乐小声说,伸手想去捞,却被卡洛斯拦住——“水里有有毒物质,会伤到你的手。”乐乐缩回手,把培育盒抱得更紧,“我们快点把火灭掉,把水弄干净,让小鱼和河豚都能好好活着。”
当天下午,林羽和卡洛斯一起拜访了当地环境监管部门和原住民部落。环境监管部门的负责人罗德里格斯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后,眉头拧成了疙瘩:“我们每个月都会查处十几起非法烧荒和伐木,但这里的雨林面积太大了,违法者又躲在深林里,我们根本抓不完。”他指着墙上的卫星地图,上面用红色圈出的烧荒点密密麻麻,“上个月我们刚取缔了一个伐木场,这个月又在别的地方冒出来两个,他们还会用贿赂当地村民的方式获取信息,对抗我们的巡查。”
原住民部落的长老塔卡是个皮肤黝黑的老人,穿着用树皮纤维织成的传统服饰,脖子上挂着一串用鹦鹉羽毛做的项链。他把林羽一行人带到部落的广场上,那里摆放着十几具猴子和鸟类的尸体——都是因为吸入烧荒浓烟死亡的。“我们祖祖辈辈靠雨林生活,吃的是雨林的果实,穿的是雨林的纤维,住的是雨林的木材。”塔卡的声音沙哑而愤怒,“可现在,那些人把雨林烧了、砍了,我们的食物少了,水也脏了,连孩子们都开始咳嗽。我们不能再看着雨林消失!”
部落里的年轻人阿瓦洛攥着拳头,眼里满是怒火:“我亲眼看到他们烧树,上去阻止的时候,还被他们用木棍打伤了。”他掀开袖子,胳膊上的伤疤清晰可见,“他们说雨林是‘无主之地’,想怎么砍就怎么砍,可这是我们的家园啊!”
林羽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明白,要修复亚马逊的灵脉,首先要切断破坏的源头,还要让原住民成为雨林的守护者。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案,铺在部落广场的石板上:“我们提出‘禁烧护林+灵脉连接+家园共建’的修复思路。第一,‘禁烧护林’——联合环境监管部门组建‘雨林巡逻队’,配备热成像仪和无人机,24小时监控烧荒和伐木活动;同时用防火隔离带和人工灭火的方式,扑灭现存的烧荒点,防止火势蔓延。第二,‘灵脉连接’——在破碎的‘绿岛’之间种植‘雨林连接带’,选用亚马逊本土的巨杉、橡胶树等灵脉树种,这些树种生长快,还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清理内格罗河支流的污染,引上游的干净水源改善水质。第三,‘家园共建’——帮助部落发展生态产业,比如培育雨林药材、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让大家不用依赖伐木也能有收入;还会建立‘雨林学校’,教孩子们认识雨林的价值,培养新一代守护者。”
塔卡长老听完,用原住民语言快速翻译给身边的族人,广场上的愤怒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期待的议论声。“如果能保护好雨林,又能让部落过上好日子,我们愿意全力支持!”塔卡紧紧握住林羽的手,“我们可以组织部落里的猎手加入巡逻队,他们熟悉雨林的每一条小路,能更快发现违法者。”
环境监管部门的罗德里格斯也承诺,增派20名执法人员,配备热成像仪和执法记录仪,配合巡逻队开展工作;同时联系消防部门,提供灭火设备,帮助扑灭现存的烧荒点。各方很快达成共识,一周后启动“亚马逊脉延行动”。
一周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雨林的树冠时,“亚马逊脉延行动”正式启动。林羽和卡洛斯带领着由执法人员、原住民猎手和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分成五个小组深入雨林。他们配备了热成像仪,能在浓烟中精准找到烧荒点;还带着高压水枪和灭火弹,发现火情就立刻扑灭。第一天,他们就扑灭了3个烧荒点,没收了2辆非法运输原木的卡车;接下来的几天里,又取缔了2处非法伐木场,抓获了5名违法者。阿瓦洛作为原住民猎手的代表,凭着对雨林的熟悉,总能提前发现违法者的踪迹:“他们喜欢在晚上烧荒,以为没人会发现,但我们能通过烟味找到他们。”
内格罗河支流的清理工作由苏瑶负责。她带领着环保志愿者和部落村民,用渔网打捞河面的油膜和垃圾,用活性炭过滤河水。“我们还要在支流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如凤眼莲、浮萍),它们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苏瑶一边指导村民种植,一边解释,“等水质变好,河豚的食物就会变多,它们也会回到这里。”为了加快清理进度,部落里的妇女们也加入进来,她们每天划着独木舟,沿着支流打捞垃圾,虽然辛苦,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阿哲的任务是规划“雨林连接带”并组织种植。他根据航拍图和实地考察,在4片“绿岛”之间规划出6条连接带,每条连接带宽30米,长度从1.5公里到3公里不等。“连接带的树种要搭配种植,比如在巨杉旁边种上能固氮的豆科植物,帮助巨杉生长。”阿哲在平板上标注出每条连接带的树种分布,“种植的时候,要保持株距5米、行距6米,这样既能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又能快速形成茂密的林带。”
种植当天,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大家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搬运树苗,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浇水。乐乐跟着阿瓦洛的妹妹玛雅一起,小心翼翼地把橡胶树幼苗放进坑里,然后用手把土压实。“玛雅姐姐,这棵树长大了,是不是就能产橡胶了?”乐乐好奇地问。玛雅点点头,笑着说:“对呀,等它长大了,我们就能用橡胶做拖鞋和篮子,还能卖给外面的人,换钱给部落里的孩子买书本。”乐乐听了,种得更认真了,每种下一棵树苗,都会在旁边插一个用棕榈叶做的小标记,上面用原住民文字写着“守护家园”。
二十天后,现存的烧荒点全部扑灭,2处非法伐木场被彻底取缔,内格罗河支流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苏瑶检测显示,溶解氧含量升到了5.2毫克\/升,河面的油膜基本消失,岸边开始有新的水生植物发芽;6条“雨林连接带”的树苗也全部种下,成活率达到了70%,部分巨杉幼苗已经长出了新叶。
更让人惊喜的是,塔卡在巡逻时发现了一群亚马逊河豚——5只成年河豚带着2只幼豚,正在内格罗河主河道里游动,偶尔还会跃出水面,像是在庆祝家园的回归。“它们回来了!”塔卡激动地跑回部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林羽和众人赶到时,河豚还在河里游动,幼豚在成年豚的身边嬉戏,样子十分可爱。“这说明雨林的灵气在恢复,河水变干净了,它们才会回到这里。”卡洛斯高兴地说,拿出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画面。
又过了一个月,“亚马逊脉延行动”迎来了更大的收获。苏瑶检测空气质量发现,pm2.5数值降到了9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恢复到了安全标准;阿哲的无人机拍到,“雨林连接带”的树木长得更加茂密,已经有猴子和鸟类在里面活动;部落的生态产业也有了起色——培育的雨林药材第一次卖出了好价钱,用橡胶做的手工艺品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了国外,阿瓦洛用赚来的钱,给部落的孩子们买了新的书本和文具。
离开亚马逊雨林前,林羽和众人在第一条“雨林连接带”的巨杉树下,立了一块用雨林硬木制成的“脉延碑”。木碑上刻着“亚马逊脉延,绿海续航”八个大字,旁边用西班牙语和原住民语言写着对雨林的祝福:“愿巨树常青,河水常清,生灵安居,灵脉永续。”乐乐把自己的棕榈叶小标记送给了玛雅,约定明年雨季再来,看看橡胶树长得有多高,看看亚马逊河豚的幼豚有没有长大,看看部落里的孩子们有没有学到更多关于雨林的知识。
橡胶艇缓缓驶离内格罗河时,林羽站在船头,看着窗外的雨林——巨树的树冠像绿色的海洋,在风中轻轻起伏;内格罗河的河水渐渐变得清澈,偶尔能看到河豚跃出水面;远处的“雨林连接带”像绿色的丝带,把破碎的“绿岛”重新连接起来。他想起了塔卡长老说的话:“雨林不是资源,是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用心守护,她就会永远滋养我们。”
“亚马逊的脉延了,下一个该去北美五大湖区了吧?”阿哲看着平板上的灵脉地图,美洲大陆上的绿色光点终于多了起来,和欧洲、非洲的光点渐渐连成一片。苏瑶点点头,调出五大湖区的监测数据:“五大湖的水质因为工业污染变得很差,湖中的灵脉生物——湖鳟和白鲑数量大幅减少,我们得去帮它们恢复栖息地。”
乐乐趴在橡胶艇的边缘,看着水里游动的小鱼,小声说:“五大湖里有好多大鱼吧?还有会飞的水鸟。我们要把湖水弄干净,让大鱼能好好长大,让水鸟能有地方找吃的。”
林羽摸了摸乐乐的头,望向远方的雨林。阳光穿透树冠,洒在河面上,像给水面镀了一层金色的碎钻;雨林里传来猴子的叫声和鸟儿的歌唱,那是生命回归的声音。他知道,灵脉守护的旅程还在继续,每一片雨林的修复,每一条河流的净化,都是在为“全球脉和”编织新的丝线。而这条丝线,已经绕遍了地球的四大洲,终将把所有的灵脉都连接成一张巨大的网,一张守护地球生机的网。
橡胶艇朝着五大湖区的方向驶去,船尾留下一道白色的水痕,像一条银色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林羽握紧了手中的水晶球碎片,碎片的光芒与雨林中的阳光呼应——那是灵脉的光芒,也是希望的光芒,在亚马逊的绿海之上,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静静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