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满的入职像按下了一个无形的开关,共享办公空间里那个小小的隔间,节奏陡然加快。空气里除了咖啡因,更多了一种名为“deadline”的紧迫感。首场线下体验课,不再仅仅是白板上的一个目标,而是化作了每个人待办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具体事项。
林砚召集了第二次正式会议,议题明确:首场李阿婆扎染体验课的全面策划。阳光透过窗户,将四人围坐的桌面照得透亮,也照出了各自脸上不同的专注。
“首先,场地。”林砚开门见山,看向周锐,“周锐,你这边进展如何?”
周锐啪地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几个文档:“筛选了三个备选。第一个,市中心‘云顶’商场的中庭,周末人流巨大,曝光度高,但环境嘈杂,费用也最高。第二个,城南‘墨痕’艺术书店的共享活动区,文化氛围好,客群精准,但面积偏小,最多容纳20人。第三个,”他顿了顿,指向第三个选项,“城西新开的‘栖心’文创园区内的一个独立工作室,空间宽敞,环境清幽,有独立的院落,布展和拍摄都很方便,租金适中,距离李阿婆入住的酒店也最近。”
他将三个场地的照片、平面图、报价和优缺点列表投射到白板上,数据清晰,一目了然。
沈砚心几乎立刻指向了“栖心”文创园区:“这里。扎染需要相对安静、能让参与者沉下心来的环境。院落可以布置染缸和晾晒区,更有沉浸感。商场中庭过于喧闹,是对技艺的不尊重。”他的理由一如既往地基于技艺体验本身。
周锐看向林砚,补充商业考量:“‘栖心’的客流量确实不如商场,但我们的首场课,首要目标是验证模式和打造口碑,不是追求最大流量。精准和体验更重要。我倾向于沈老师的意见。”
林砚点头拍板:“好,就定‘栖心’工作室。周锐,尽快敲定合同,并协调好活动当天的物业和后勤支持。”
“没问题。”周锐迅速记录。
“接下来,课程内容设计,沈老师。”林砚转向沈砚心。
沈砚心翻开他的皮质笔记本,上面是他用清瘦笔迹写就的详细课程流程:
“课程时长定为三小时。分为四个部分:
一、引子(15分钟):由主持人,建议林砚你亲自担任,介绍非遗概念、扎染简史,以及李阿婆的个人故事。重点是建立情感连接和文化认知。
二、认知与演示(30分钟):李阿婆亲自展示核心扎结技法(如鹿胎缬、鱼子缬等三种基础方法),讲解植物染料(板蓝根)的特性与环保价值。此环节需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看清。
三、动手实践(90分钟):学员在助教(我和赵小满需提前培训充当)辅助下,亲自选择一种扎结方法进行创作。强调过程体验,而非结果完美。
四、成果分享与交流(45分钟):分批染色、清洗、拆解。见证‘魔法’时刻。组织简短的作品展示和心得分享,强化社群感和成就感。”
他特别强调:“所有物料,棉布需预先脱浆处理,染料必须使用李阿婆带来的或我们按古法配制的植物染料,绝不能用化学替代品。这是底线。”
“可以。”林砚认可了这个既专业又注重体验的设计,“小满,你需要尽快熟悉这些流程和知识点,协助沈老师准备教学辅助物料,并负责现场学员的互动引导。”
“保证完成任务!”赵小满立刻响应,眼睛闪着光,已经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飞快地记录要点。
“然后是宣传预热,小满,你的主场。”林砚点名。
赵小满立刻调出她昨晚熬夜做的思维导图:“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波,神秘造势。从明天开始,在咱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发一组‘即将开启神秘魔法实验室’的悬念海报,只给局部特写——比如染缸的一角、捆扎的绳索、李阿婆的手部特写,配上‘古老密码,即将重启’之类的文案,勾起好奇。
第二波,人物故事。在课程开始前一周,发布精心剪辑的李阿婆人物短片,重点展现她的坚守、她与扎染一生的羁绊,打‘情怀’和‘匠心’牌,建立信任和情感共鸣。
第三波,课程引爆。开课前三天,正式发布课程预告片,展示‘栖心’工作室的优美环境、课程亮点、以及最终可能诞生的美丽作品,明确报名时间和通道,直接引导转化。”
她看向沈砚心,补充道:“沈老师,人物短片和课程预告片的脚本和画面,我会先给您审核,确保对技艺的表述绝对准确。”
沈砚心微微颔首,对赵小满主动提出审核表示认可。
“价格策略。”林砚抛出最后一个,也是极易引发争论的议题,“大家什么意见?”
周锐率先开口:“考虑到场地、物料、李阿婆的差旅和课时费,以及我们品牌初期的市场渗透目标,我建议定价在199元\/人。这个价格门槛不高,利于快速满员,形成市场声量。”
沈砚心立刻反对:“199?这甚至不如一节普通的绘画体验课。扎染所蕴含的手工价值、时间成本、文化内涵,远非这个价格所能体现。定价过低,会让用户潜意识里轻视这项技艺。我认为至少应该在399元。”
周锐皱眉:“沈老师,首战目标是验证和引流,不是赚钱!价格太高会吓跑潜在用户!”
“我们需要的是认可其价值的用户,而非贪图便宜者。”沈砚心寸步不让。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林砚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脑中飞速计算着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片刻后,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定369元。”
周锐和沈砚心都看向她。
“这个价格,低于沈老师的心理底线,但远高于周锐的引流价。”林砚解释,“它明确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提供的不是廉价娱乐,而是一次有独特价值的文化体验。它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能吸引到真正对我们感兴趣、愿意为品质付费的用户群体。这更符合我们长远的品牌定位。首场课,我们不追求绝对满员,但要确保来的都是‘对的人’,能形成高质量的口碑传播。”
周锐深吸一口气,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你是cEo,你定。但我需要评估这个价格下的报名情况。”
沈砚心对这个折中价格,虽然觉得仍偏低,但也表示了默认。
“好,那就这么定了。”林砚在白板上写下最终决策,“场地:‘栖心’。课程设计:按沈老师方案。宣传:按小满三步走。定价:369元。各自明确任务,散会后立刻执行。”
会议结束,四人迅速投入各自的工作。周锐开始打电话敲定场地细节;沈砚心带着赵小满开始核对物料清单,并进行“助教”培训;林砚则开始构思课程开场的主持稿,并着手联系可能的媒体资源。
小小的隔间里,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协奏曲。首场线下课的倒计时,正式开始了。
第4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