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十三年,春。
许都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天空。虽然天下大势已定,但两位顶级谋士的“归顺”,却像两座无形的山,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诸葛亮,被奉为上宾,却无实权,每日与姜小伍对弈,看似逍遥,实则形同虚囚。
而另一边,一个更加棘手的人物,也正被“请”往许都。
他,就是凤雏,庞统。
### **凤雏归曹,非战之罪**
庞统的归顺,充满了戏剧性。
他当时正在耒阳县,当一名小小的县令。他整日饮酒,不理政事,将县里的事务,搞得一团糟。消息传到荆州,刘表大怒,要治他的罪。
就在这时,姜小伍派出的使者,带着曹操的亲笔信和金银珠宝,找到了他。
使者没有说任何威胁的话,只是将信,交给了庞统。
信上,曹操这样写道:
“孤闻凤雏先生,大才,却被屈于县令之位。此非先生之过,乃刘表不能识才之过也。雄鹰当翱翔于九天,岂能困于雀笼之内?孤虽不才,愿为先生,搭建一片,可以任由翱翔的天空。若先生肯来,孤不计前嫌,愿与先生,共谋大事。”
这封信,没有半分傲慢,充满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惋惜。
庞统看完信,又看了看那些金银,哈哈大笑起来。
“曹孟德,果然是奸雄!他这是在告诉我,我怀才不遇,都是刘表的错,而他,才是我的伯乐啊!”
他将金银,分给了县里的百姓,然后,对使者说:“回去告诉曹司空,庞统,即刻便到。”
他没有丝毫犹豫。
因为他知道,在荆州,他永远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他是“凤雏”,但所有人都只认“卧龙”。他需要一个,能让他一展抱负的舞台。
而曹操,给了他这个舞台。
### **连环毒计,锁死江东**
庞统来到许都,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其礼遇之重,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当晚,在铜雀台,曹操为庞统接风。
“士元(庞统字),孤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曹操举杯道,“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可助孤,一统天下?”
庞统喝了一口酒,那张丑陋的脸上,露出了与相貌极不相称的,睿智的光芒。
“主公,如今天下,唯江东孙权,尚能一搏。然孙权,不足为虑。其根基,在于水军,其心腹,在于周瑜。臣,有一计,可令江东水军,十年之内,无法北上。”
“哦?先生请讲!”
庞统伸出三根手指。
“此计,名为‘连环锁’。”
“其一,‘锁船’。江东水军,虽强,但战船相连,则动弹不得。主公可派人,散播谣言,说北方战船,颠簸不定,将士多晕船。然后,献上一计,将大小战船,用铁索相连。如此,战船平稳如陆地。周瑜虽智,但此法看似有利,他必会采纳。一旦战船相连,便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机动性。”
“其二,‘锁粮’。江东富庶,粮草充足。但其粮仓,多集中于沿江数城。主公可派细作,混入江东,在粮仓中,散播一种,我特制的‘霉种’。此霉种,无色无味,一旦入粮,三月之内,必会大面积发霉变质。届时,江东无粮,军心必乱。”
“其三,‘锁心’。周瑜与诸葛亮,虽为盟友,但瑜亮情结,人尽皆知。主公可故意放出消息,说诸葛亮已在许都,深受重用,并献上了平定江东之策。再将此计,泄露一些给周瑜。周瑜生性多疑,必会猜忌诸葛亮。孙权虽信周瑜,但更忌惮诸葛之才。君臣离心,盟友反目,江东,自乱矣。”
此计一出,满座皆惊。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计谋,而是结合了心理学、化学(霉种)、和反间计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打击!
曹操听完,激动得站了起来,拉着庞统的手,大声道:“先生真乃天赐孤也!得先生,何愁大业不成!”
### **卧龙凤雏,笼中对**
庞统的计策,很快便被付诸实施,效果显着。江东方面,果然传来了战船相连、粮草霉变、周瑜与孙权心生嫌隙的消息。
曹操大喜,对庞统,言听计从。
然而,姜小伍却发现,诸葛亮,变得更加沉默了。
他整日待在府中,连棋都很少下了。只是一个人,对着地图,一站,就是一天。
姜小伍知道,庞统的计策,刺激到了他。因为庞统做的,正是他最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一天晚上,姜小伍提着一壶酒,来到了诸葛亮的府中。
“孔明,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我陪你。”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给他倒了一杯酒。
两人沉默地喝着。
“士元的计策,如何?”姜小伍率先开口。
“毒计。”诸葛亮吐出两个字,声音,有些沙哑。
“的确是毒计。”姜小伍点了点头,“但却,是最高效的计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战争。”
“战争,不该是这样的。”诸葛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战争,当以正道,以谋略,以堂堂之师,击败敌人。而不是用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正道?”姜小伍笑了,“孔明,你太天真了。什么是正道?赢了,就是正道。输了,就是歪理。你辅佐刘备,是正道。曹操统一天下,结束战乱,难道就不是正道吗?”
他看着诸葛亮,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我知道,你看不起士元的计策。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要献上这样的计策?”
“因为他,没有退路。”
姜小伍的话,像一把刀,刺进了诸葛亮的心里。
“你,是卧龙。天下谁人不知?你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曹司空敬你,怕你,所以不敢用你。可士元不同,他是凤雏,但他更是,一个相貌丑陋,出身不高的寒士。他若不拿出些真本事,不拿出些,能震慑住所有人的‘毒计’,他凭什么,在许都立足?他凭什么,让曹司空,相信他的能力?”
“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一片天空。而你,已经有了天空,却还在抱怨,天空不够蓝。”
诸葛亮,彻底愣住了。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想过问题。他一直以为,庞统和他一样,是怀揣着匡扶天下的理想。却忘了,庞统首先,要为自己,活下去。
“你和我,我们都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人。”姜小伍叹了口气,“但不同的是,你还在幻想,有一天,能打开笼子,飞回你那片,属于‘汉室’的天空。而士元,他已经接受了现实,他开始想办法,如何在这个笼子里,活得更好,如何让这个笼子的主人,更依赖他。”
“孔明,醒醒吧。这个时代,已经变了。不是我们,去选择时代。而是时代,在选择我们。”
说完,姜小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转身离去。
诸葛亮,一个人,坐在黑暗中,久久没有动弹。
他想起了,隆中茅庐里,自己为刘备,规划的那条“三分天下”的蓝图。
他想起了,桃园结义时,那“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
他想起了,庞统那双,在丑陋外表下,隐藏着的,充满渴望和不甘的眼睛。
最终,他拿起桌上的羽扇,轻轻一挥。
扇起,风动。
他知道,姜小伍说得对。
他不能再,沉浸在过去了。
这个笼子,或许关住了他的身体,但关不住他的智慧。
既然飞不出去,那就在这笼中,搅动风云,让这个时代,记住他“卧龙”的名字。
他要让曹操,知道,他得到的,不是一只温顺的宠物,而是一头,随时可能,噬主的,真龙。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