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武元年,夏。蜀汉的复仇之师如烈火燎原,连下东吴数座城池。刘备亲率大军,水陆并进,旌旗蔽日,声势浩大。然而,在这股复仇的狂热之下,姜小伍却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作为随军参谋,他多次进谏,力陈东征之弊,但皆被刘备以“兄弟之情,大过天”而驳回。大军深入吴境数百里,连营七百里,声势虽盛,却已犯了兵家大忌。
“小伍,你看这连营百里,何等威风!二弟在天有灵,定能瞑目了!”刘备在帅帐中,指着地图,意气风发。
姜小伍看着地图上那道长长的、脆弱的红色线条,心中一沉。他躬身道:“主公,兵法云:‘兵贵神速,不贵久’。我军深入敌境,补给线过长,又逢酷暑,士卒疲敝。这七百里连营,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如一条长蛇,一处受击,则全身皆危。吴军若以火攻,我军将无路可逃。”
刘备的脸色沉了下来:“陆逊一介书生,有何能耐?我戎马一生,难道还不如你一个黄口小儿?”
“主公!”姜小伍声音陡然提高,“正因陆逊是书生,他才最懂得隐忍!他坚守不战,就是在等!等一个时机,一个能将我军彻底埋葬的时机!这个时机,就是东南风,就是这炎夏的干燥!”
“够了!”刘备猛地一拍桌案,“朕意已决!你再言退兵,休怪朕不讲君臣之情!”
姜小伍闭上了嘴,他知道,言语已经无法唤醒被仇恨吞噬的刘备。但他没有放弃。既然无法说服主帅,那他就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数十万将士,杀出一条生路。
当夜,姜小伍秘密找到了糜竺和赵云。
“糜先生,云长将军,主公已听不进任何劝谏。如今之计,唯有自救。”姜小伍的眼神在烛火下显得异常明亮,“我需要你们二位的帮助。”
赵云眉头紧锁:“小伍,你有何计策?”
“我要糜先生立刻动用所有财力,在后方秘密收购大量的防火麻布、湿沙和陶土水缸。我要子龙将军您,请命带领一支精兵,名义上护卫侧翼,实则在我指定的位置,秘密挖掘防火隔离带和蓄水池!”
姜小伍在地图上迅速划出几个关键节点:“这里是‘鱼腹浦’,这里是‘猇亭’,是我军营寨的咽喉。只要守住这几处,并做好防火准备,即便火起,我军也不至全军覆没。”
糜竺和赵云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决绝。他们选择无条件相信这个在长坂坡创造过奇迹的男人。
“好!我糜氏倾家荡产,也必办到!”糜竺拍着胸脯。
“我赵子龙,万死不辞!”赵云抱拳领命。
接下来的半个月,蜀汉大营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度过。陆逊坚守不出,刘备的耐心也日渐消磨。而暗中,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紧张进行。一车车防火物资被悄悄运往前线,赵云的士兵们夜以继日地挖掘着,将一条条宽阔的隔离带和一个个蓄水池隐藏在山林之间。
终于,在一个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吴军的总攻开始了。
无数火船借着风势,冲入蜀军水寨,岸上的连营也同时被吴军奇兵点燃。一时间,火光冲天,烈焰吞噬着一切,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报——!大火!我军大营起火了!”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进刘备的帅帐。
刘备冲出帐外,看着那片火海,瞬间面如死灰。他一生的基业,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仿佛都在这烈火中化为灰烬。他拔出佩剑,嘶吼道:“朕与东吴,誓不两立!”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主公!快跟我走!”姜小伍浑身烟尘,骑着一匹快马冲到刘备面前。
“小伍……”刘备如梦初醒。
“主公,快上马!”姜小伍不由分说,将刘备扶上马,自己则断后,指挥着早已准备好的亲兵,“向鱼腹浦方向突围!那里有赵云将军接应!”
大火和浓烟中,大部分蜀军营寨已是一片混乱,但姜小伍预先布置的防火隔离带起了关键作用。火势在隔离带前被阻隔,为部分军队的重组和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那些被湿麻布覆盖的营帐和堆积的沙土,也成了士兵们的救命稻草。
当刘备被姜小伍护送到鱼腹浦时,他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赵云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如中流砥柱,在火海的边缘,硬生生杀出了一条通道。通道两旁,是蓄水池中泼出的水形成的一片湿地,让吴军的火攻无法蔓延。
“子龙!”刘备热泪盈眶。
“主公快走!姜将军早已布下后路!”赵云大喊着,一枪挑翻一名吴将。
然而,陆逊的算计何其毒辣。他早已料到蜀军会向此方向突围,亲率大军在此设下埋伏。就在刘备等人即将冲出重围时,吴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刘备!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陆逊在阵后冷声道。
绝望再次笼罩了众人。刘备握紧了双剑,准备做最后的死战。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原本平静的江面上,突然升起漫天大雾。紧接着,一阵阵震天的鼓声和呐喊声从雾中传来,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集结。
“什么声音?!”吴军士兵开始骚动。
大雾中,一艘艘战船的轮廓若隐若现,船上站满了手持兵刃的“士兵”,旌旗招展,上面斗大的“汉”字隐约可见。
“是……是诸葛丞相的援军!”有蜀军士兵惊喜地大喊。
这其实是姜小伍最后的杀手锏。他让糜竺准备了数百艘小船,船上扎满稻草人,穿上蜀军军服,又请来一些民间艺人,在船上敲锣打鼓,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他算准了今夜有雾,更算准了陆逊生性多疑,在经历了一场看似完胜的夜袭后,绝不敢冒然与一支“神秘”的援军交战。
果然,陆逊在帅船上看到这一幕,脸色大变。他本就对诸葛亮心存忌惮,此刻见江上雾气弥漫,杀声震天,只以为是诸葛亮诱敌深入的计策。
“传令!全军后撤!稳住阵脚,不可冒进!”陆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吴军的攻势一缓,赵云和姜小伍立刻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杀!”赵云一马当先,率领白马义从如一道白色闪电,撕开了吴军的包围圈。
姜小伍护着刘备,紧随其后,成功突围。
当黎明的阳光刺破晨雾,夷陵的战场上一片狼藉。蜀军虽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最重要的是,刘备和核心将领全部安然无恙。而吴军,则因为陆逊的误判,错失了全歼蜀汉主力的最佳时机。
回到白帝城,刘备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一病不起。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沉默了许久。
然后,他转身,对着身后的姜小伍,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伍,”刘备的声音沙哑而真诚,“若非你,朕已葬身火海,蜀汉基业也已毁于一旦。朕……错了。”
姜小伍连忙扶起他:“主公言重了。只要主公在,汉室就有希望。”
刘备摇了摇头,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感激,有愧疚,更有前所未有的倚重。
“从今日起,”刘备握住姜小伍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军国大事,朕皆与卿共商之。这蜀汉的未来,便托付给你了。”
夷陵的一场大火,没有烧毁蜀汉,反而烧醒了刘备,也真正烧出了一个新时代的掌舵人。姜小伍,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用他的智慧与远见,不仅拯救了一场必败之战,更彻底赢得了这位蜀汉之主的绝对信任,为日后开启一个全新的盛世,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