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将至,南宁的天热得很快。日头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晒得石板路发烫。英哥儿坐在娃娃堂的门槛上,看着院子里那棵老榕树投下的影子,小脸上没什么笑容。
他知道自己快要走了。
爹爹贾琏和娘亲王熙凤已经跟他说了好几次。祖父贾赦带着全家都搬回了大观园,如今派来老苍头来接他,就等着接他去京城进学。
“南宁夏天太热,你受不了的。”王熙凤摸着他的头说,“京城凉快些,而且你也六岁半了,该正式读书了。”
英哥儿虽然懂得比一般孩子多,可一想到要离开南宁,离开爹娘,离开这里的朋友,心里就闷闷的。
这几日,他天天往娃娃堂跑。
甄士隐老先生现在住在娃娃堂后院的一间小屋里,整日教孩子们念书识字。他学问好,脾气也好,孩子们都喜欢他。
香菱如今脸上总是带着笑。她白天教女孩子们绣花做针线,傍晚就陪父亲在院子里散步说话。
有时候英哥儿会看见他们父女俩坐在榕树下,香菱轻声读诗,甄老先生闭着眼睛听,脸上全是满足。
这日放学后,娃娃堂的孩子们都没急着回家。铁头凑到英哥儿身边,小声问:“英哥儿,听说你要去京城了,是真的吗?”
英哥儿点点头,没说话。
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京城远不远?”“京城有大象吗?”“你还回来吗?”
英哥儿被问得不知道先回答谁好。小梅扯扯他的衣袖,眼睛红红的:“英哥儿,你能不能不走啊?你走了谁教我们练剑啊?”
是啊,他自创的那套“剑法”已经在娃娃堂传开了,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拿着木棍比划一阵子。
“我们会再见的。”英哥儿说着,心里却不太确定。他只知道爹娘还会在南宁待一阵子,等神种的事情忙完才能回京。
到时候,说不定爹娘会带着娃娃堂小伙伴的家人一起去京城呢。
毛毛忽然跑开,不一会儿又跑回来,手里拿着一个木刻的小人,塞到英哥儿手里:“老大,这个送你!我爹帮我做的!”
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跑回家拿东西。不一会儿,英哥儿怀里就堆满了各种小礼物:彩色的石子、漂亮的羽毛、手工编的小蚂蚱……都是孩子们珍藏的宝贝。
英哥儿眼睛发热,差点哭出来。他赶紧抬头看天,把眼泪憋回去。他是大人了,不能哭鼻子。
第二天,英哥儿去和黄夫人道别。
黄夫人的避暑山庄比城里凉快许多,院墙边爬满了三角梅,开得热烈,粉的、紫的花瓣落了一地,踩上去软软的。
见英哥儿来了,黄夫人笑着招手让他过来,捏捏他秀气的小脸:“听说你要回京城了?”
英哥儿点头,目光在院子里扫了一圈,小声问:“云姐姐呢?我想和她道别。”
“你云姐姐在东院打理朱槿呢。”黄夫人笑着指了方向,又拉过他的手,语气格外温和,“英哥儿,你不用担心。等安南这边的战事彻底平息,家里的事也安顿好,我就带着你云姐姐去京城。到时候咱们在京城相聚,咱们又能像在南宁这样热闹了。”
英哥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原本沉下去的心情像是被风吹散了些:“真的吗?黄夫人您和云姐姐都会去京城?”
“当然是真的。”黄夫人拍拍他的手背,“你去见你云姐姐吧,她肯定也有话跟你说。”
英哥儿蹦蹦跳跳地往东院跑,心里多了份盼头。
东院的朱槿开得正盛,绯红的花朵缀在枝头,像满树小灯笼。黄少云蹲在花畦边,手里拿着小剪子,正细细修剪枝叶。
“云姐姐!”英哥儿喊着跑过去。
黄少云回头看见他,立刻放下剪子起身,笑容温和:“英哥儿怎么来了?可是要去京城了?”
“嗯!云姐姐,我明天就要出发了。”英哥儿跑到她面前,“干娘说,等安南的事完了,你们会去京城找我,是不是?”
黄少云笑着伸手理了理他额前的碎发:“是呢,母亲都跟我说了。到时候我跟她一起去京城,还能与你一同逛逛京城的景色。”
英哥儿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可想起马上要分开,又有点蔫下来:“可是还要等好久……我现在就会想云姐姐,想这里的朱槿花。”
“傻孩子,日子过得快着呢。”黄少云从袖袋里掏出个锦香囊,递到他手里,“这个给你,里面装了晒干的艾草和薄荷,都是院里种的,夏天带在身上能防蚊虫。你看,我还绣了朵小朱槿,等你到了京城,看到它就像看到南宁的花,也像看到我一样。”
英哥儿接过香囊,指尖摸着上面细密的针脚,朱槿花的样子活灵活现。
他把香囊紧紧攥在手里,用力点头:“我会好好收着!到了京城我就给你写信。等您和干娘来京城,我带你们去逛大观园,去吃京城的点心!”
“好啊,我等着你的信,也等着你来当我们的小向导。”黄少云蹲下身,平视着他,语气格外认真,“到了京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像之前那样在田埂上跑太久中暑。读书累了就歇歇,要是想南宁了,就闻闻香囊里的艾草香,想想我们在这儿一起摘朱槿的日子。”
“我记住了!”英哥儿用力点头,又想起什么,“对了云姐姐,峰哥哥去青城山闭关了,等他回来,您要告诉他我去京城了,让他也早点去京城找我们呀!”
“好,我一定告诉他。”黄少云笑着应下,伸手轻轻抱了抱他,“一路顺风,英哥儿。咱们京城见。”
“京城见!”英哥儿大声应着,心里的不舍被京城重逢的盼头填了大半。
从山庄出来,英哥儿又去了一趟同知府。
贾琏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早稻收获了,亩产又是六百多斤,他得忙着把粮草运给正在安南打仗的大雍的军队。
王熙凤也在忙,珠光锦的生意越做越大,订单堆成了山。
见到英哥儿来,王熙凤放下手中的账本,拉过他仔细端详:“东西都收拾好了吗?老苍头后天就出发了。”
英哥儿点点头,小声问:“娘,我能在南宁等你们一起回京城吗?”
王熙凤叹了口气,把英哥儿搂进怀里:“傻孩子,京城多好啊,大观园可漂亮了,你祖父、姐姐、姑姑都在那儿等你呢。南宁夏天湿热,你之前不就中暑了吗?”
“可是我会想你们的。”英哥儿把头埋在娘亲怀里,闷闷地说。
王熙凤摸摸他的头,“等爹娘把这里的事情忙完,就回京城找你。最多一两年,很快的。”
英哥儿不说话了。他陪着王熙凤看了会儿账本,又去看贾琏安排粮草运输,尽量多和爹娘待一会儿。
晚上回到房间,英哥儿拿出风月宝鉴,进入镜中世界。
小光欢快地迎上来:“主人,您来啦!”
英哥儿没什么精神,嗯了一声就坐到一边。
小光察觉到他情绪不对,飘到他面前:“主人,您不开心吗?”
“我要离开南宁了,去京城。”英哥儿说,“要离开爹娘,离开朋友们。”
小光的光芒柔和地闪烁着:“主人,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京城会有新的朋友,新的经历等着您呢。”
英哥儿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是还是难过。”他想起什么,突然问,“小光,你能跟我一起去京城吗?”
“当然能啦!”小光欢快地说,“风月宝鉴认您为主,您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从镜中世界出来,英哥儿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他决定好好和每个人道别,特别是以后打算留在南宁的香菱姨姨。
出发的当天,英哥儿一大早就来到娃娃堂。香菱正在教女孩子们绣花,见他来了,笑着招手。
等课间休息时,英哥儿走到香菱面前,还没开口,眼睛就先红了。
“香菱姨姨,我一会就要走了。”他小声说。
香菱蹲下身,平视着他:“我知道。去了京城要好好读书,听祖父的话。”
英哥儿点点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我会想你的,香菱姨姨。”
香菱也眼圈发红,把他搂进怀里:“我也会想你。谢谢你,英哥儿,要不是你,我可能永远找不到爹爹。”
英哥儿摇摇头,认真的说道:“是你们两个都真心想找到家人,没有放弃,老天爷才让你们如愿的。”
不一会,老苍头就带着板儿驾着马车来了。王熙凤给英哥儿准备了一大包行李,里面都是南宁的特产和给京城家人的礼物。当然忘不了的,还有阿狸和阿啾。
“路上听话,别给苍爷爷添麻烦。”王熙凤嘱咐着,给英哥儿整理衣领,眼神里全是舍不得。
贾琏拍拍英哥儿的肩:“男子汉大丈夫,爹爹娘亲不在,你要懂事。”
英哥儿点头,强忍着不哭。他知道爹娘心里也难过,他不能让他们更担心。
马车启动时,英哥儿从车窗探出头,用力向爹娘挥手,直到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视线中。
老苍头看着英哥儿红红的眼眶,安慰道:“小少爷,咱们先走水路,沿途可以看看风景,也挺有意思的。”
英哥儿嗯了一声,缩回马车里,抱着阿狸不说话。
出城的路上,他们听到街上的人们在议论纷纷。原来前方传来消息,大雍军队已经抓住了阮朝的广南王,安南的战事快要结束了。
“听说广南王被抓时,阮朝百姓不但不难过,还拍手称快呢!”车夫在外面和老苍头闲聊,“都说大雍人是帮过他们的好人。”
英哥儿听到这里,心里微微一动。他想起了自己用甄宝玉的身体在安南偷偷送粮的事情,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