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外,蜀军大营。
魏延接到曹阳亭遇袭、张裔战死的急报时,正值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猛地从帅椅上站起,案几被带得一阵摇晃,烛火明灭不定。张裔死了!曹阳亭暴露了!虽然真正的核心补给并未受损,但这意味着司马懿已经窥破了他攻势凶猛背后的弹药消耗问题,甚至可能由此推断出更多东西!
“司马老贼……果然狡诈!”魏延脸色铁青,一拳砸在案几上。他不再犹豫,立刻唤来心腹亲兵,将一封蜡封密信塞入其怀中,声音低沉而急促:“八百里加急!直送宛城丞相行辕!告知丞相,司马懿已生疑,函谷虚实行将败露,请丞相速断!”
亲兵领命,如同鬼魅般消失在营帐外的黑暗中。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位于宛城前线的“诸葛亮”也通过“天眼”系统,收到了曹阳亭遇袭的详细情报以及魏延的紧急判断。
宛城,即今河南南阳,乃荆州北上中原的战略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将主力秘密集结于此,正是看中其可经方城缺口(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的天然通道)直扑许昌的便捷地理优势。
宛城,临时丞相行辕。
烛光下,诸葛亮看着地图,眉头微蹙,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丝……兴奋?
诸葛亮内心:“终于要图穷匕见了!老魏那边演得不错,把司马懿的主力牢牢吸在了函谷关。现在,该我们主角登场了!许昌,曹魏的老巢,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那股不属于“诸葛亮”的跃跃欲试,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丞相应有的沉稳和威严,但语速却不自觉地加快:
“传令!”
“一、令宛城方向关平,所部停止佯动,即刻转为强攻!目标——扫清宛城至许昌之间所有魏军营寨,打通通道,兵临许昌城下!”
“二、令汝阳方向陆逊,同步发动强攻,牵制许昌东南方向魏军,并遣陆抗扫荡许昌周边据点,断其外援!命周仓、赵统率精锐骑兵,游弋于许昌外围,专司猎杀魏军信使、斥候与补给车队!”
“三、通告全军,陛下坐镇潼关,此战,光复中原,在此一举!”
“四、中军霹雳营主力,随本相即刻移营,前出至宛城以北三十里处,择地建立前进基地,准备参与对许昌的总攻!”
命令如同插上翅膀,飞向各方。沉寂多时的宛城、汝阳两路蜀军,如同沉睡的巨龙,骤然睁开了冰冷的竖瞳,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宛城以北,通往许昌的官道上,烽烟骤起!
关平,接到军令后,毫不拖泥带水,立刻点齐麾下三万精锐,以文鸯为先锋,如同出闸猛虎,扑向司马师在宛城至许昌之间精心构筑的营寨防线。
第一寨,博望坡前寨。
文鸯白马银枪,一马当先。他根本不与守寨魏军废话,直接率麾下最精锐的“突骑”发起冲锋。蜀军骑兵装备了部分来自“格物院”改良的轻便马甲和破甲槊,冲击力惊人。守寨魏军尚未完全反应过来,寨门便被文鸯一枪挑开,铁骑洪流瞬间涌入,守将试图抵抗,被文鸯三合之内刺于马下,余众溃散。半日,第一寨告破。
关平大军随后掩至,毫不停留,留下少量兵力肃清残敌、看守俘虏,主力继续北进。
第二寨,雉县南营。
此寨依山傍水,地势险要。魏军凭借弓弩和滚木礌石死守。关平观察地形后,下令:“霹雳营前队,目标——寨墙箭楼,覆盖射击!”
随军的轻型霹雳营分队携带的一些小型震天弩和火油罐迅速展开。
轰!轰!
几声爆炸和冲天烈焰后,箭楼化为废墟。文鸯再次率突击队,趁着守军混乱,从被炸开的缺口处强行突入,后续步兵跟进扩大战果。激战两个时辰,第二寨陷落。
第三寨、第四寨……
关平用兵,既有其父之勇烈,又多了几分徐庶熏陶下的灵活。他不再一味强攻,时而分兵迂回,断其水源;时而夜间火攻,扰其军心;时而利用降兵喊话,瓦解斗志。文鸯的勇猛更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蜀军势如破竹,连破魏军五寨,兵锋直指最后两座,也是最坚固的营寨——叶县大营和昆阳故垒。
消息传至许昌,暂代其父司马懿督镇许昌的司马师又惊又怒。他深知这七寨一失,许昌南大门洞开,蜀军便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诸葛亮主力果然在此!”司马师脸色阴沉,他身边站着的是以机变着称的谋士钟会。
“大将军,关平来势凶猛,文鸯骁勇难挡,七寨已失其五,叶县、昆阳恐难久守。为今之计,当立刻收缩兵力,放弃外围营寨,集中力量固守许昌坚城!同时,速向太尉求援!”钟会急声道。
司马师虽心有不甘,但也知形势危急,只得咬牙下令:“传令叶县、昆阳守军,交替掩护,撤回许昌!加固城防,准备死守!” 同时,数批求援信使,冒着被蜀军游骑截杀的风险,冲出许昌,分别奔向函谷关和洛阳方向。
公元244年,初夏。
蜀汉大军,如同三股钢铁洪流,从不同方向狠狠撞击在曹魏陪都——许昌的城墙上。
南面: 关平、文鸯在扫平最后两座营寨后,马不停蹄,兵临许昌南门。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巨大的攻城器械开始在前沿阵地组装。
东南:陆逊率领的江东精锐,自汝阳方向压来,进攻许昌东门,攻势如潮。
外围:陆抗、周仓、赵统的骑兵如同幽灵,不断猎杀着敢于出城或前来支援的小股魏军,几乎彻底切断了许昌与外界的陆路联系。
而真正的杀手锏——诸葛亮亲率的中军及霹雳营主力,也已悄然抵达许昌城南,在一处高地上建立了指挥所和炮兵阵地。
许昌城,经过曹魏数代经营,特别是曹操奠都于此后的大力扩建,城墙高达四丈有余,基厚近十丈,外包青砖,内夯黄土,坚固异常。城墙上箭楼、马面、瓮城、护城河一应俱全,防御体系完备。更令人头疼的是,城头隐约可见一些形制类似蜀军霹雳营,但规模较小的发射装置——这正是魏国模仿打造的“雷火营”,虽威力不及正版,但用于守城,亦是巨大威胁。
惨烈的攻防战,从第一天起就进入了白热化。
“擂鼓!攻城!”
关平一声令下,蜀军步兵扛着云梯,推着冲车、井阑,如同赤色的潮水,涌向许昌高大的城墙。
“放箭!”
“滚木!擂石!”
“金汁!倒!”
“雷火营,瞄准!”
城头上,司马师、钟会亲自督战。魏军士卒也知道已无退路,拼死抵抗。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滚木擂石带着死亡的呼啸砸落,烧沸的粪汁散发着恶臭泼下,中者非死即伤。蜀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霹雳营!目标——城头雷火营发射点!压制射击!”诸葛亮在后方冷静下令。
真正的霹雳营发威了!相比于关平军中的轻型分队,中军霹雳营装备的都是重型“轰天炮”和大型“震天弩”。
轰隆!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在许昌城头接连响起!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一段女墙被直接炸塌,上面的魏军连同雷火营的一架发射器瞬间消失。魏军的雷火营也试图还击,发射出带着黑烟和火焰的炮弹,但射程和威力明显逊色,大多落在城墙前方,偶有命中蜀军阵地的,造成的破坏也有限。
然而,许昌城墙的坚固程度超出了预期。霹雳营的轰击虽然造成了混乱和伤亡,但想要彻底轰塌城墙,绝非易事。魏军士兵在军官的驱赶下,冒着炮火,迅速修复工事,填补缺口。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日落。蜀军数次攻上城头,展开惨烈的白刃战,但都被魏军凭借兵力优势和地利顽强击退。城下尸积如山,护城河水被染成暗红色。
第二天,第三天……战斗依旧惨烈。
蜀军改变了战术,尝试挖掘地道,被魏军以“地听”之术发现,引入护城河水倒灌;尝试用冲车猛撞城门,城门内被魏军用巨石泥土堵死;尝试声东击西,被老辣的司马师和机敏的钟会识破。
五天过去了,许昌城依然屹立不倒。蜀军伤亡不小,士气开始出现疲惫迹象。
“丞相,许昌城坚,守军顽强,急切难下啊。”参军邓芝忧心忡忡地说。
诸葛亮看着硝烟弥漫的许昌城,眉头紧锁,:“靠,这许昌也太硬了吧!游戏里可不是这么演的!果然实践出真知……司马师和钟会这俩小子,守城还真有一套。”
但他表面上依旧平静:“无妨。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军四面合围,外援已断,彼军心能坚挺几时?继续进攻,保持压力。另,将我军优待俘虏、不伤百姓之政策,以箭书射入城中,动摇其军心民心。”
就在许昌攻防战陷入胶着之时,司马师和钟会派出的求援信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一路成功突破了周仓、赵统骑兵的封锁,将许昌危急的消息,送到了函谷关司马懿的手中。
函谷关,都督府。
司马懿看罢司马师和钟会字字泣血的求援信,脸上依旧古井无波,只是眼神更加幽深。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函谷关和许昌之间来回扫视。
帐下诸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
“都督!许昌危矣!当立刻发兵救援!”
“是啊!世子和钟士季危在旦夕!岂能坐视不理?”
“末将愿率轻骑星夜驰援!”
司马懿缓缓转过身,扫视众将,声音平静得可怕:“救援?如何救?诸葛亮既然敢明攻函谷,暗袭许昌,岂会不防我援军?沿途必有重兵埋伏。我军若倾巢而出,函谷关怎么办?魏延虎视在侧,若趁势夺关,则我军退路断绝,洛阳震动!”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许昌城坚粮足,师儿与士季皆非庸才,坚守旬月当无问题。诸葛亮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此乃兵家大忌。”
他提笔,在一张素笺上写下寥寥数字,装入信囊,递给一名亲信将领:“派人设法送入许昌,交予师儿。告诉他,再守三日,蜀军必大败。”
“三日?”那将领愕然。
“三日足矣。”司马懿挥挥手,不容置疑,“执行军令!”
信使再次冒险出发。
许昌城内,司马师和钟会接到司马懿的回信,看着那“再守三日,蜀军必大败”的字样,面面相觑,心中既是疑惑,又燃起一丝希望。
“父亲必有深意!”司马师强行镇定下来,“传令全军,太尉援军不日即至!再坚守三日,便可里应外合,大破蜀军!”
尽管心中没底,但这封信无疑给濒临绝望的守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魏军士卒听闻太尉已有破敌妙计,士气复振,抵抗更加顽强。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司马懿所谓的“破敌妙计”,并非来自函谷关的援军,而是源于他对诸葛亮用兵习惯的深刻理解,以及一个他精心布置、即将引爆的……致命陷阱。这三天,将是决定许昌命运,乃至整个中原归属的最后倒计时。城上城下,双方将士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未知的、注定将血流成河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