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般行事,瞩目点会再次回到蓬莱司察,执法使与涂山姑姑又尚在昏迷中,属下怕,放大了风烟山一案对昆仑的影响哪。”
“怕什么?押送恶妖非雀途中,经过孔雀族外,恶妖非雀痛哭流涕,认罪怀愧,在内疚心迫使下,自戕谢罪了。死前她同你们说,是她诽谤诋毁昆仑,那些魂骨都被她用来练功了,而蓬莱的那两位昏迷的司使,正是撞见了她用魂骨练功的丑态,才会困在无介横轴梦境。”
昆仑主抚摸着她那白皙且骨节分明的手指,最终停留在指尖鲜红的豆蔻上。
“你可听懂了?”
“属下明白,这就按照主上吩咐去做。”
“手脚麻利干净些,莫又留下些细微马脚供人看了笑话。”
“谨遵主上教诲,属下这次,一定办得够漂亮。”
敖沄澈收到昆仑主派信使抵达八聚台的消息时,刚从地下极府动身离开,本来打算原路返回,再路过一次红书楼,他估摸这时候鹿红也该查完出来了,正好还能同行过穿肠林。
敖沄澈自以为是很了解鹿红的,如今她注意力全在允恒隽和涂山绛昏迷未醒一事上,加上进入红书楼翻阅卷宗很是损精气神,让她独身走穿肠林,敖沄澈委实不太放心。
但青鸟信使突如其来去八聚台所为何事?他也摸不透。
思绪转动之间,他还是决定先去接鹿红。
“走吧,极府里的东西处理得差不多了,该去接咱们红司使了。”
“主子,青鸟信使都等在八聚台中了,您还有心思去找红司使?”
“左右又不是我请他们来的,他们这属于不请自来,还指望我马上回去接见?”敖沄澈整理了一下头上斗笠,确保薄纱完全遮盖他面容,这才迈步走。
“事儿是事儿,理儿是理儿啊。”懂礼貌的瀛川觉得如此不妥。
敖沄澈停住,他转头望了瀛川两秒,瀛川幼年则与他作伴,现在两人的身量体格长得倒是差不多,就是瀛川的脑袋比他要大点,但脑袋嘛,得带上斗笠,带上便看不出来了吧?
“你既然这么说了,那你带个斗笠,假扮成我回去一趟吧?”敖沄澈勾笑,心里盘算:他在青鸟台呆了那么久,日日跟青鸟信使接触,万一这回来的是位老熟人,他同“老熟人”讲话,还要压着嗓子好不难受,让瀛川去再合适不过了。
昆仑青鸟台的家伙们,对瀛川一无所知,他随便怎么发挥都不会露馅。
“我?假扮成主子?”瀛川临近崩溃,他反复打量敖沄澈,良久,拨浪鼓似的摇头。
莫说带上斗笠假扮了!
就算把敖沄澈那张脸安在他脸上,瀛川也学不会敖沄澈那个气度啊。
光凭他无论在哪儿走路都像在家散步的从容模样,就已经把瀛川打败了……
“让你扮你就扮!哪儿来那么多事儿?”敖沄澈挑眉,眼前瀛川的表情仿佛吞了苍蝇咽不下去,不禁令敖沄澈质疑:这小子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和看法?一说扮他反应这么大?
“那你呢?主子。”瀛川咽了口唾沫,话到此处,他再拒绝可能要挨打了。
“找鹿红。”敖沄澈丢下这三个字,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开。
瀛川跺脚,他攥紧拳头后猛地松开,浑身都泄气。
有这样的主子,真是一生莫大的幸运呢。
红书楼,二十七层,妖界秘闻宝库室内。
鹿红翻书速度很快,可惜手指都翻出了虚影,都没翻到有关鹿神族下落的记录。
她揉了揉眼睛,叹出一口长气,再睁眼,却有一行小字入目而来——
“据说鹿神族映日公主,脖颈以下锁骨中央,有颗红色小痣,是当年鹿神族长在她降生之日割破指尖为她祈福留下的,在鹿神族负责量衣裁装的女仙亲眼所见。”
鹿红看到这句,浑身一哆嗦。
嘛?
鹿神族映日公主,锁骨中央也有红色小痣?
胡扯!鹿红一直认为锁骨正中间有颗红色小痣是件非常小众的事。
鹿神族映日公主怎么可能同她一样嘛!
她继续翻页往下看,很快,又看到——
“鹿神族出事前夕,昆仑的人在洞渊冥府大闹一场,兄长亲耳听到,那些来人的目的是为了找寻魂骨,要去制作压平业池水位的散香,在洞渊冥府找完之后,还要去鹿神族。”
“还有一事思来想去仍觉蹊跷,东海龙族降雨失利导致凡间洪涝,龙族亲眷罚入地下极府,没多久龙族中人便尽数丧生,而鹿神族于三界消失也是从那日开始的。”
“妖王峰主前些日子在白山呆了许久,抓捕了不少恶妖,活活剖开妖丹,放入盆中种花,说留取花瓣晒干成粉,献上昆仑求些宝贝。”
越往下看,鹿红越觉得,看似千丝万缕的线索,实际上都能串连起来。
她恍惚一瞬,又想起敖沄澈用白山红蛇接怜的妖丹种花的场景。
一阵恶寒从脊背爬上后脖子,她捏紧手中纸张,鼻尖似乎萦绕焚烧七散香后的味道。
直觉告诉她,这些来自妖界的秘闻并非空穴来风,诸多猜测记录成册,亦然不是一个人的手笔,他们或许是老一辈,眼观了几处仙府更迭,总结出一条隐在暗处的线。
“鹿神族消失翌日,族内传来映日公主不见的消息,而后几经查实,是族长把她藏了起来,族长用生命复原了碎掉的清照镜,又由东来殿主接手。”
“映日公主瞳孔有异,是现今世上唯一能使用清照镜的仙人。”
“结伴的人在鹿神族遗迹辗转许久,将近月余,在一破落的茅草庐内,找到了映日公主幼年的画像,只是半张面容之五官遇风沙腐蚀,不能见真颜。
画卷下题字,言其全名“商映日”,生于仲春晨出,有红阳蔽天。
吾临摹刻画,奈何技艺不够精巧。且映日公主失踪之际,正是幼年,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流动,其容颜必有改变。画像如下,若后世人巧见,莫要嘲吾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