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寿宴结束,夏小梨跟着夏府的人回了太傅府,府里显然是得到了消息,老夫人身边的妈妈守在门口,看到夏小梨后,恭敬道,“大小姐,老夫人让请您过去说话。”
夏嫣儿虽然没有得到太子妃的位置,可皇上已经开了金口,娥皇女英,她侧妃的位置是跑不掉了。
老夫人自然也请了她一道过去,大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没有停过,女儿能得偿所愿,太子又没有明显拒绝,只要不像夏盛一般的男人,女儿都不会过的太难,她是打心底为女儿高兴的。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老夫人的院子走去,一路上,大夫人拉着夏嫣儿的手,夏小梨默默跟在身后,看着前方母女二人亲密无间的模样,心中那股落寞之感愈发浓烈。
她想起在寿宴上,姬珩那看似不经意却总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可如今,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可她与姬珩之间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了。
到了老夫人的院子,老夫人早已端坐在主位上,见众人进来,脸上露出一抹和蔼的笑容。她先是拉着夏小梨的手,夸赞了一番,又叮嘱她进宫后要谨言慎行,好好侍奉太子。
夏小梨只是木然的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多少喜色,让老夫人有些不太舒服,想到她娘,她又叮嘱道。“男人三妻四妾的本是应该,何况是太子殿下,以后后宫的人更不会是少数,现在你和嫣儿一同入太子府,她是你妹妹,一颗心自然是向着你的,你们两姐妹相互护持,别人就越不过你们去。”
夏小梨本有些抽痛的心,此刻已经被痛的麻住了似的,平静的再也没有了波澜。
“嗯,老夫人说的是。”
老夫人见她一脸疲惫,又没有说话的意思,便让她先行离开了,夏嫣儿得意的坐在老夫人的身边,靠在老夫人的手背上,温柔可亲的道,“祖母,孙女儿一定好好侍奉太子,做夏家的依靠。”
老夫人很是熨帖,轻轻抚了抚夏嫣儿的发顶,满眼都是对她的疼爱与期许,“祖母相信你,你向来聪慧懂事,这些日子好好跟着荀嬷嬷学规矩,以后夏家还得靠你,为夏家争光。”
夏嫣儿脸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祖母过奖了,孙女儿定不辜负祖母的期望。”
大夫人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满是欣慰,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女儿在太子府风光无限、母族也跟着荣耀的未来景象。
夏小梨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自己的院子,程微一把抱住了她,“难过你就哭出来!”
“程姨,她们都觉得我成了太子妃,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此刻,夏小梨的眼泪才仿佛断了线的珠子一般,簌簌下落!
程微轻轻拍着夏小梨的背,柔声安慰道:“傻孩子,我当然知道你不好受了,我一直觉得像你这样的女子,是不愿意拘泥于后宅的。可当我知道你已经和太子有了牵绊,又见太子对你那样的好,我以为太子会是不同的。”
夏小梨听着程微的话,哭得更加厉害了,她哽咽着说:“程姨,我本以为自己能掌控命运,可如今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往前走,根本由不得我做主。太子他……他或许对我好,可我真的不想被困在那深宫大院里,和一群女人争一个男人。”
程微心疼地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水,轻声说:“小梨,你若舍得下,那就离开吧!”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你都说了天下之大,即便都是王土,若你真想隐藏身份,哪里就那么容易找到了。”程微太知道她的难受了,自己若不是为了夏小梨,是怎么也不想给夏盛一个机会的。
她的身份被夏府的人知道了,就已经不允许她藏着掖着了,早已把夏小梨当成自己女儿一般看待,看到如今的夏小梨,不由得让她想到了自己的芙儿,当初若是带着芙儿离开,芙儿肯定不会离开自己。
夏小梨抬起泪汪汪的双眼,看着程微,带着一丝期盼又绝望地说:“程姨,我如今是夏府的女儿,我若走了,夏府怎么办,我怕因为我而连累到他们。”
程微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小梨,夏府有夏盛,夏盛是太子的老师,他不会拿夏府怎么样的。你只问你自己的心,想留还是走。”
夏小梨微微点头,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程姨,我真的好害怕,害怕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被决定了,我不想成为那深宫中的一只金丝雀,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程微将她紧紧搂在怀里,“别怕,有程姨在,不会让你受那么大委屈的。我们慢慢想对策,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夏小梨在程微怀里抽泣着,声音带着几分无助:“程姨,我真的还能走掉吗?”
程微抚摸着她的头发,语气坚定:“小梨,事在人为,只要我们不放弃,总能找到办法的。你先别想太多,好好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才能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夏小梨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程姨,你说得对,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我要为自己争取一次。”
终于,夏小梨的心境开阔起来,这次她要好好筹谋,再次离开不是不可能。
程微见她平复好了情绪,叮嘱秋分和春芽好好照顾,这才起身离开。
回到院子的时候,夏盛已经过来了,见她不在屋子里,拿了书看,听到她回来的脚步声,放下了书。
“梨儿那边怎么样了?”
“你当真不知道梨儿不愿意嫁给太子?”程微也不遮掩,直截了当的问道。“夏嫣儿又怎么回事?”
夏盛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抹苦笑,“梨儿是太子的人,你觉得太子的棋都下到这一步了,还能让她离开吗?嫣儿也是我的女儿,她在大殿上自荐要入太子府,若是强硬阻拦,那她的名声就没有了,京都的儿郎还有谁肯娶她?我即便在不喜她,也是她的父亲,总要为她承担一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