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搬回四合院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很快就传遍了这座大杂院的每个角落。
她身份特殊——不仅是林默的母亲,更是部委里的干部,是老革命。她的归来,在这平静的院落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最先登门的是前院的三大爷阎埠贵。他戴着那副标志性的圆框眼镜,手里捧着个小茶壶,踱着方步就进了西跨院。
“哎哟,杨处长!听说您搬回来了?这可是咱们院的喜事啊!”阎埠贵人未到声先至,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林默和豆爱国刚吃完早饭,正在院里活动筋骨,见状迎了上去。
“三大爷,您消息可真灵通。”林默笑道。
“街里街坊的,关心嘛!”阎埠贵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杨处长这次回来,是……长住?”
杨雪闻声从正房里走出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是老阎啊,有些天没见了。这次回来,主要是照顾淑琴,她这身子越来越重了,小默工作又忙。”
“应该的,应该的!”阎埠贵连连点头,目光扫过陈淑琴的肚子,笑容更盛,“这可是大喜事!咱们院又要添丁进口了!有杨处长您坐镇,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他又寒暄了几句,这才捧着茶壶心满意足地走了。他心里盘算着,杨雪回来,林家在这院里的分量更重了,自己这个三大爷,得多走动走动。
阎埠贵前脚刚走,后脚就听见中院传来一阵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
只见王大娘挎着个盖着蓝布的小竹篮,风风火火地就冲进了西跨院,人还没站稳,带着哽咽和欢喜的大嗓门就响了起来:
“小雪!你可算回来了!想死你王大妈了!”
这一声小雪,叫得格外亲昵。杨雪一听这声音,脸上那客套的笑容瞬间化作了发自内心的温暖和激动,她快步迎上去:“大妈!”
王大娘一把抓住杨雪的手,上下打量着,眼圈立刻就红了:“瘦了,也见老了!在那边是不是光顾着工作,没好好吃饭?”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目光里满是长辈对晚辈的心疼。
林默和豆爱国也赶紧上前,恭敬地叫道:“王大娘!”
“哎!哎!”王大娘应着,目光落到林默身上,更是慈爱得不行,“小默也回来了?瞧瞧这眼睛熬的,昨天肯定又是一宿没睡!你们这些孩子,就是不让人省心!”
她说着,又看向陈淑琴,特别是那隆起的肚子,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淑琴呐,好孩子,这气色看着还行!往后有啥想吃的,跟大娘说,大娘给你做!”
这话一点不假。林默父母早年工作繁忙,林默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王大娘照顾饮食起居,感情极为深厚。在王大娘心里,林默就跟自己亲孙子差不多。
杨雪也动情地拍着王大娘的手:“王大姐,当年多亏了您!没有您,我和老林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这些干啥!我看着小默长大,跟我自个儿的孙子没两样!”王大娘抹了把眼角,把手里的篮子塞给杨雪,“给,刚蒸的枣糕,还热乎着,淑琴现在吃这个好!还有几个我攒的鸡蛋,给她补身子!”
这份礼,可比阎埠贵那几句客套话实在多了,也情深意重多了。
杨雪没有推辞,她知道推辞反而生分,只是拉着王大娘的手:“大妈,快屋里坐!”
“不坐了不坐了,你们刚安顿好,肯定一堆事。”王大娘摆摆手,又压低声音,带着真正的关切,“昨天城里……是不是出啥大事了?我看小默和爱国他们……”
杨雪叹了口气,这次没有回避,但也说得含糊:“孩子们的工作,是挺辛苦的。昨天是有点情况,不过都处理好了,您别担心。”
“哎,能不担心吗?”王大娘看着林默和豆爱国,一脸心疼,“平平安安比啥都强!你们俩,以后可得更加小心!”
“知道了,王大娘!”林默和豆爱国心里暖融融的。
王大娘又叮嘱了陈淑琴几句注意身体的话,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临走还嚷嚷着明天再送点自己腌的酸菜过来给淑琴开胃。
晌午过后,西跨院终于送走了最后一波前来问候的邻居,恢复了片刻宁静。杨雪刚想歇口气,就见中院的刘玉梅端着个针线笸箩,笑吟吟地又走了进来。
“杨大姐,忙活一上午累坏了吧?我来陪你说说话,顺便给未来的小孙子做点小衣裳。”刘玉梅嗓门爽利,何家跟林家关系一向亲近,何雨柱跟林默、豆爱国更是像亲兄弟一样。
“玉梅你快来,正想找你聊聊呢。”杨雪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连忙招呼她坐下。陈淑琴也笑着给刘玉梅倒了杯水。
两人刚坐下没一会儿,前院的三大妈也揣着把瓜子溜达过来了。
“没打扰你们吧?我过来串个门。”三大妈笑着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
“三大妈客气了,快坐。”杨雪招呼着。
几乎是前后脚,一大妈和二大妈也结伴来了。一大妈手里拿着几颗院子里枣树新打下来的甜枣,二大妈则是带着瓜子,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容。
这下子,西跨院的堂屋里,算是聚齐了院里这几位有分量的大妈辈。李秀兰见状,又去拿了些花生、瓜子摆上,小小的堂屋顿时充满了家常的烟火气息。
开场自然是围绕着杨雪的归来和陈淑琴的身孕。
一大妈把枣子放在桌上,语气温和:“林家嫂子,回来就好。这院子啊,有您在,感觉更踏实了。淑琴这肚子尖尖的,我看像个小子。”
杨雪笑着回应:“老姐姐,借您吉言。生男生女都好,平平安安就行。以后少不得要麻烦各位老姐妹多照应着点淑琴。”
二大妈立刻接话,声音拔高了些:“杨处长您这话说的太客气了!您能搬回来住,那是咱们全院的光彩!照应淑琴那不是应该的嘛!有啥粗活重活,您尽管言语,我们家光齐、光天大小伙子有的是力气!”她这话带着明显的奉承,但也算是表达了善意。
三大妈嗑着瓜子,慢条斯理地说:“是啊,您就安心住下。咱们这院儿虽说比不上您那里条件好,但街里街坊的,人情味足。淑琴有啥不懂的,尽管来问我们这些过来人。”
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育儿经上。
刘玉梅一边飞针走线做着小肚兜,一边快人快语:“要我说啊,这孩子小时候穿百家衣最好,结实,还好养活。”
她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大妈点头:“是这么个理儿。我家那小子小时候也这样。”
三大妈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不过现在的年轻人讲究了,都爱穿新的。但小孩子皮肤嫩,布料可得选柔软的。”
杨雪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听着玉梅和其他老姐姐们讲述着各种经验,她的脸上不时流露出认同和赞赏的神情,并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玉梅和老姐姐们说得太对了,这些经验可都是宝贵的财富啊!”杨雪感叹道,“我们那时候总是忙忙碌碌的,小默小时候多亏了前院他王大妈的悉心照料,这些细节方面,我还真不如你们清楚呢。”
就在几人聊得正起兴的时候,林默和豆爱国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前往分局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