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安全屋的紧张空气尚未散去,覃枫面前的深网监控界面突然弹出一条高亮警示。在某个需要多重加密验证的顶级交易论坛“暗影集市”上,一个刚刚发布的悬赏任务引起了算法的注意。
任务标题简洁而惊悚:【重金求购】特定历史缩微胶片(标识:white plum blossom micro-Archives)。描述语焉不详,只强调胶片内容涉及“二十世纪末期欧亚商业史研究”,但对胶片的物理规格、编码方式却描述得异常精确,甚至提到了几个只有极少数专家才知晓的冷战时期克格勃专用暗记。悬赏金额高得离谱——500比特币(时价约三千万美元),并承诺提供“绝对安全的交接渠道和后续政治庇护”。
发布者的Id是一串随机字符,但覃枫调动了所有资源进行溯源追踪,经过层层跳转和伪装剥离,一个Ip地址的源头逐渐清晰——指向瑞士日内瓦,科尔纳万火车站附近的一栋现代化玻璃幕墙建筑。而那里,正是着名的“国际金融与发展合作组织”(IFdco)的总部所在地!
IFdco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长期致力于促进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合作,与各国政府、央行及大型金融机构关系密切,声誉卓着。
“IFdco?他们怎么会对‘白梅花’的缩微胶片感兴趣?还出如此天价?”陈志明感到难以置信。这完全超出了他们对“白梅花”案件影响范围的预估。
覃枫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调阅IFdco的公开信息。当他在高层管理人员名单中,看到“执行副主席:皮埃尔·劳伦特”这个名字及其简历时,呼吸骤然停滞。简历显示,劳伦特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而在其大学经历中,明确写有“曾于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
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覃枫立刻调取“园丁”已知的早期履历。果然,“园丁”(以其真实身份吴雅琴计算)在八十年代初期,正是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
“查劳伦特在北大的具体时间、院系,以及同期中国学生名单!”陈志明意识到了什么,急促道。
经过对已解密的部分校友档案和交换生记录的交叉比对,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皮埃尔·劳伦特在北大交换期间,不仅与吴雅琴同届,两人更曾共同选修过一门名为“比较经济体制”的课程,且有记录显示他们同在一个课题小组!
大学室友或许不准确,但“同窗之谊”确凿无疑!在那个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外学生交流尚属稀少的年代,这种共同的学习经历,足以建立相当密切的私人关系。
“所以,这条悬赏……”覃枫的声音带着寒意,“很可能不是IFdco的组织行为,而是这位劳伦特副主席,在替他的老同学‘园丁’办事?‘园丁’已经知道胶片的存在,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收回或销毁它?”
这个推测让整个事件的严重性升级到了国际层面。“园丁”的触角,竟然能延伸到IFdco这样的国际组织高层!这意味着她拥有的资源、人脉和影响力,远超他们之前的想象。这张深网悬赏,既是“园丁”集团 desperate 的体现(说明胶片内容极其致命),也展示了其依然强大的跨国行动能力。
“这是一个陷阱,也是一个机会。”陈志明沉思片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对方在暗网上公然悬赏,说明他们暂时无法通过常规或非法渠道定位胶片的具体下落,想利用全球黑市的力量来找寻。这反而证明了我们目前的安全措施是有效的。”
“但我们不能一直被动隐藏。”覃枫接话,“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悬赏,反其道而行之。”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酝酿:伪造一份足以乱真的“白梅花缩微胶片”副本,通过可控的渠道,去接触这个悬赏任务,摸清对方的交接流程和最终接货人,从而顺藤摸瓜,找到“园丁”隐藏在IFdco背后的国际网络线索,甚至设下反制圈套。
然而,这个计划风险极高。对方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且有强大的资源支持,鉴别真伪的能力不容小觑。一旦被识破,不仅会打草惊蛇,更可能招致对方更猛烈、更不可预测的报复。
“需要最顶尖的伪造技术,以及对冷战时期克格勃编码技术的深刻理解。”陈志明看向“老枪”。
“老枪”沉吟道:“伪造物理胶片不难,难的是里面的编码内容要能经得起专业设备的初步检验。我们需要真的解码出一部分原始胶片的内容,才能模仿其编码风格和数据结构,制造出足以以假乱真的‘诱饵’。”
压力再次回到了那台刚刚“借”来的克格勃解码器上。他们必须尽快破译真实胶片的内容,才能制定下一步的行动。
深网上的悬赏如同一个无声的倒计时,提醒着他们,“园丁”的力量仍在暗处涌动,并且其国际网络的庞大与诡异,才刚刚显露冰山一角。这场较量,已经从宁州的暗巷,蔓延到了日内瓦的玻璃大厦和全球的暗网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