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省档案馆的地下恒温库房,弥漫着旧纸张和防虫药水的特殊气味。林悦独自坐在阅览区的孤灯下,面前摊开着几本厚重的、封面印有“永久封存”字样的深蓝色档案册。这是她从特殊渠道申请调阅的、关于永红服装厂早期改制和外贸审批的原始文件。
自从确认了“园丁”笔迹与那位身份特殊的夫人高度吻合后,林悦的心始终悬着。她需要找到更坚实的、能将两者联系起来的证据链,而这一切,必须从历史的尘埃中寻找蛛丝马迹。她的查阅理由冠冕堂皇——“研究地方龙头企业早期发展模式”,但她的目光,却精准地聚焦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人名和关联上。
她的指尖划过一份泛黄的、关于“沿海地区轻工产品外贸出口试点企业”的省级推荐名单附件。在永红服装厂的申报材料中,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推荐意见的签署人之一:柳玉茹。这个名字,与那位夫人出嫁前的本名仅有一字之差。
心跳陡然加速。她立刻调阅了同期省级外贸主管部门的人事任免档案。果然,找到了柳玉茹的详细履历:她曾在九十年代初,担任省外贸厅下属的进出口管理处处长,而永红服装厂的外贸试点资质,正是由该处室负责初步审核和推荐。
这还不够。林悦继续深挖。她找到了当时外贸厅厅长办公会的会议纪要复印件。在一份关于试点企业最终审定名单的纪要中,明确记载着:“经柳玉茹处长力荐,并经厅领导研究,同意将永红服装厂纳入首批试点。” “力荐”二字,显得格外醒目。
线索开始清晰起来:柳玉茹利用其在外贸系统的职务之便,在永红服装厂获得关键的外贸资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为周家日后利用外贸渠道进行非法活动,打开了第一道大门。
但林悦想要更多。她想知道柳玉茹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利益输送,还是另有渊源?
她开始排查柳玉茹的社会关系。在早期干部登记表的“家庭成员”一栏,她看到了一个名字:姐姐——吴梅。而“吴梅”,正是已故“园丁”早年使用过的化名之一!
血缘的纽带浮出水面。柳玉茹和“园丁”吴梅,是亲姐妹!
这个发现让林悦倒吸一口凉气。一切似乎都说得通了。姐姐吴梅(园丁)在幕后操控周正阳,构建地下帝国;妹妹柳玉茹则利用体制内的身份和影响力,为姐姐的“事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掩护。永红服装厂的外贸试点资质,就是柳玉茹送给姐姐吴梅的一份“大礼”,为周氏集团早期积累财富和建立走私通道奠定了合法基础。
这不仅仅是个别官员的腐败,而是一个基于血缘关系的、精心策划的长远布局。姐妹俩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相互配合,将国家赋予的职权和资源,变成了滋养家族非法生意的温床。
林悦合上档案,感到一阵沉重的疲惫,同时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清晰。她终于找到了将“园丁”与那位夫人联系起来的、跨越数十年的关键证据链。这条证据链,揭示了“白梅花”组织更深层次的根基——它不仅仅是一个犯罪集团,更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共同体,其触角早已深入体制内部。
然而,她也深知,这个发现牵扯出的关系网更加庞大和复杂。柳玉茹后来的地位变化,使得任何针对她的调查都必须极其谨慎,证据必须铁证如山。
她将关键档案的复印件小心收好,放入加密文件袋。接下来的路更加危险,她需要将这份沉甸甸的证据,安全地送交到能够真正秉公处理的地方。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霓虹无法照亮所有的黑暗,但她手中的这份档案,或许能成为刺破重重迷雾的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