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各方面都条件都已经成熟,1981年8月,最高统帅部正式启动了军队大整编。
李干作为大整编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基本照搬了另一时空的模式,因为实践证明,那是最适合东大实际情况的模式。
但,其中是有些不同的。
比如七大军区制度,除东、西、南、北、中这五个以地理位置和作战方向的大战区外,另外在新、西两个方向设立了同样级别的战区。
陆军整编为21个集团军,不再区分作战指向,而是全部按照全地域作战的要求,以合成化部队为主,其中有42个重装合成旅。
其次,除新、西两个特殊战区外,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全部实现了师改旅,将指挥层次从现在的军-师-团改为战区指挥中心-旅,简化了指挥体制。
陆航方面,要组建42个直升机旅,以及7个攻击机旅,要装备3000余架各式直升机以及500余架攻击机。
这是陆军非常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
甚至被认为,这是在为下一次大战做准备。
李干并不讳言,不能打大仗,但是不能没有打大仗的能力!
海军、空军、二炮,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设计划。
当李干看到海军提出,要在2000年之前,拥有10条大型航母为核心的作战集群,不由地感叹,东大人穷志不穷,哪怕碗里还是稀饭,都敢于计划未来的山珍海味。
空军要建设50个航空旅,装备各式飞机3000余架。
二炮要搞一系列的洲际快递,那玩意儿是头等优先经费保障的,是国防事业最核心的基石。
这一系列建设目标出台后,最明显的影响就是——
香烟涨价了!
软中华价格飙升到了45元一包!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了!
要知道,当前两个三角洲地带的工厂工人工资,也才四五百块,内陆很多地方的工人工资才突破一百元……
到2000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了。
如此宏伟的建设计划,首当其冲的是军事装备发展要跟上。
单单是空军和陆航那仅7000架飞机的研发、生产,就是一项庞大的计划。
要让部队在19年后达到这样的规模,意味着每年要最少生产将近370架飞机,这还是没有把海军的需求考虑进去。
战斗机的产能基本解决了,航空工业集团成立后,年产量最大能提升到500架,完全能够满足部队的需求以及外贸需求。
比较麻烦的是直升机。
如果加快各式直升机的研制,成为了李干所有事务中第一重要的事情。
在前往合飞厂之前,李干首先把把第2试飞团的整编工作完成。
他在985厂礼堂召开了全团军人大会,对整编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李干望着底下坐如松的几百号官兵们,笑着说道,“同志们,从今天开始,第2试飞团就正式成为历史了。”
官兵们很激动。
别的部队在整编中,整着整着直接没了,第2试飞团不同,这可是参加过几次现代空战的精锐,空军的种子部队!
李干说,“今天开始,第2试飞团正式更名为空军第2航空教导旅,担负的任务也多了。”
“首先,试飞工作依然是我旅的首要任务,其次,我旅承担着全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以及国外用户飞行员的培训工作,最后,我旅将会正式担负作战任务。”
李干一身春秋常服,肩膀上挂着的虽然还是上校军衔,但资历表上最上面一排中间红色方块上,已经有了两颗星星。
这是正师级的标识。
上校正师职!
李干才多大岁数,刚刚过了27岁生日!
在30岁之前挂大校军衔,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孔杰孔二愣子也水涨船高了,他出任了空军第2航空教导旅首任政委,刚满四十岁的他,如愿以偿地晋为大校正师职。
部队升格,许多人都就地晋升了,这是全团官兵的大喜事。
李干说道,“我旅编三个航空大队,九个航空中队,都是大编制大队,分别负责三项主要任务。”
他把部队的具体编成念了一遍。
官兵们纷纷小心地倒抽着凉气。
列装108架战机的大编制航空旅,这都能和世界上99%的国家空军对抗了!
第2航空教导旅是全军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没有之一,上面大力度加强这支部队的力量,显然是希望能够早日形成裂变。
一个旅裂变出几个旅,有个十年八年,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就上去了。
李干突然说,“我们是合成旅,会配齐作战支援飞机,包括预警机、电子战机、加油机等等,后期会列装歼-11双发重型战机,补上这块短板。”
“说白了,我们一个旅,必须要具备单独遂行一个方向的作战能力,具备跨区远程作战能力。”
“我们要为全军航空兵部队做表率,包括海航部队。甚至,未来不排除由我们来进行舰载战斗机的试验。”
官兵们的呼吸急促了起来,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想想,有朝一日能驾驶战鹰从自己的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飞,用机翼上的八一军徽去震慑敌人,那感觉爽爆了!
相当成功的全团军人大会,会议结束,团变成了旅,而且是高度合成化的航空教导旅。
部队升格了,意味着需要的机场更多了。
旅部还是放在985厂,试飞工作依然是第一重要的任务,而且,选拔出来试飞的,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长飞厂、陕飞厂、云阳厂各放了一个试飞中队。
担负试飞任务的第1航空大队,就这么分完了。
其余两个航空大队,一个驻千蒙机场,另一个驻南湾机场,并不是长期驻扎,而是采取半年一次的轮驻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轮训。
锻造部队的全空域作战能力的同时,也为各大战区的空军部队提供培训。
安排好第2航空教导旅的事情后,李干带了几个随从,乘坐三叉戟专机飞到了合飞厂。
这一次,孔杰也随行了。
他得熟悉李干的工作模式,要替李干分担军务。
直-20项目的总师梁景辉直接把李干带到了车间,指着完全尺寸的、手工打造出来的木质样机,说,“李处长,你的创意非常好,用木头造出一架全尺寸样机来,很多地方就一目了然了。”
李干看着这架木质“黑鹰”,对木匠们的鬼斧神工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眼前这架直升机,不能说和黑鹰直升机很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没办法!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性能对标黑鹰直升机的通用直升机,太难太难了。
直升机研制的大难题之一,在于旋翼结构,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非常苛刻!
因此,李干的办法简单粗暴——直接仿制黑鹰直升机,先他妈的学会了,再去他妈的超越!
“进度还行,走,带我去看看生产线。”李干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东大在直升机研制这块,基础太薄弱了。
众人转移到了组装车间。
东大从美国那里采购了60架Sh-60黑鹰直升机,其中48架要在东大进行生产。
本来李干只打算买个十几二十架的,美国佬要价太他妈高了,可是,不买够60架,西科斯基公司不肯转让技术。
无奈之下,只能忍痛采购了。
梁景辉介绍说,“目前我们只能生产40%的零部件,其他的都还需要西科斯基公司那边运过来,在我们这里进行组装。核心部件全部都得进口。”
“我们成立了几个攻关小组,分别负责旋翼结构、涡轴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
李干微微点头,说,“60架订单完成后,你们多久能够自主生产?”
梁景辉摇头叹气说,“没有时间表,我们没任何基础。这个飞机的技术,和我们的技术底子,断层太大了,几乎是割裂式的。”
李干没有批评,他知道梁景辉的困难。
他道,“部队急需飞机使用,尽量提高国产化率,其他零部件,就先进口西科斯基的吧,先解决数量问题,早点交付部队。”
“我明白,组装这块,一个月能生产个10架。”梁景辉说。
李干摇头,“太少了。”
他看向厂长林河,“林厂长,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月产量必须要提升到20架以上。你可以组织人员到985厂,学习一下现代生产线。”
“我提醒你,昌飞厂在搞直-8、直-10、直-11,进度很快,你们就一个直-9在搞,直-20的产量要是再上不去,我可就要让昌飞厂同时生产直-20了。”
几句话说得林河的汗都要下来了。
他连忙说,“李处,我们已经想方设法提升产能了,你放心,要不了多久,月产量20架没有问题!”
“要不了多久是多久,给我个时间。”李干毫不客气地说。
林河的汗彻底下来了,犹犹豫豫的。
梁景辉是总师,按理他不应该插话,但他对林河的表现实在是太失望了,忍不住说,“林厂长,李处长已经说了,让你安排人去985厂学习经验,最多三个月的时间,应该有成效了吧?”
林河一咬牙,道,“李处,三个月,三个月后月产量20架,达不到我就地辞职!”
还算有些担当。
李干这才放过他。
这点屁产能,要满足陆军2000年之前装备3000余架各式直升机,那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