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灵机一动,认为眼下最简单易行的“找和尚”方式已经不是等待叶澜依的进度了,而是去找蒙古喇嘛。每次蒙古王公进宫朝拜胤禛,总会有很多喇嘛同行,来表达对皇帝的祝福。叶澜依派人出宫找和尚,哪里有她自己直接找蒙古人来得简单?眼下这几天正是蒙古王公和胤禛天天举办宴会的时间。
甄嬛主意已定,便精心打扮一番,以确保喇嘛们安全为由前往宫中僧人临时居住之处。她不着痕迹地观察着那些蒙古喇嘛。很快,她留意到一位看起来颇具智慧的老喇嘛。甄嬛寻了个机会,委婉地与老喇嘛搭话,先是表达对其宗教的敬仰,随后话锋一转,提到自己近日心神不宁,听闻佛法能解人心忧。
老喇嘛慈悲为怀,耐心倾听甄嬛倾诉。甄嬛找准时机,隐晦地询问是否有精通法术、能解人孽障的高僧。老喇嘛思索片刻,告知甄嬛他们部落有一位高僧,法术高深。甄嬛心中暗喜,继续与老喇嘛攀谈,希望能与这位高僧结缘。老喇嘛点了点头,答应帮她联系。甄嬛暗自庆幸,觉得离自己的计划又近了一步,不动声色地等待着老喇嘛的消息。
甄嬛走远了以后,老喇嘛的眼神却是骤然幽深起来。甄嬛那副急切的、好像不能公之于众的神态,并不像是要探讨佛法的样子。身为多年的老僧,老喇嘛当然能够区分人信不信佛的表现。但他不过是个僧人,并不适合越级上报,眼下他最多不过告诉管束他的蒙古王爷而已。
老喇嘛来到蒙古王公下榻的驿馆,找到了管束他的巴林王,巴林王接见了这位高僧。老喇嘛枯瘦的手指缓缓拨动着念珠,浑浊却清明的眼中带着一丝忧虑。甄嬛那看似虔诚、实则暗藏急切的询问,以及话语间对“法术”、“解孽障”的隐晦打探,在他多年的修行阅历中,绝非单纯的求佛问心。甄嬛就连眼神,都缠着太多权欲与业力。
老喇嘛用蒙语低声陈述了白日与熹贵妃的相遇,以及自己的疑虑。他没有妄下断言,只是如实描述,但“法术高深”、“解人孽障”这些词汇,已足够引起一位政治人物的警惕。
“哦?”巴林王浓眉微挑,指节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大清皇帝的后宫争斗,他无意卷入,但若有人想利用蒙古的僧人作为棋子,甚至可能危及满蒙关系,这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大师辛苦了,此事本王知晓了。”亲王沉声道,“我会寻个妥当的时机,向皇帝陛下提个醒。至于那位高僧…”他摇了摇头,“我部族中确有修行精深之人,但皆为净化心灵、祈福苍生,从不涉这等鬼神莫测之事。熹贵妃所求,我们无能为力。”
老喇嘛双手合十,默然退下。他知道,亲王的选择是最稳妥的,既撇清了关系,又向大清皇帝示了好。
养心殿内,炭火噼啪作响。
胤禛刚结束与系统的“代谢辅助程序”——一场在苏培盛看来是“皇上念佛后新增的古怪养生仪式”的额外散步,正慢慢啜饮着一杯系统推荐、寡淡无味的清肠热茶。苏培盛便悄步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难以置信和确凿无疑的神情。
“皇上,”他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巴林王派人报上来一件蹊跷事…昨日蒙古王公女眷宴后,熹贵妃娘娘…曾独自前往喇嘛们暂居的宝华殿,以确保安全为由,与一位老喇嘛交谈良久。”
胤禛执杯的手微微一顿,眼底瞬间结冰。
“说了什么?”胤禛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但熟悉他的苏培盛却能感受到那平静下的风暴。
“具体言谈…探听不清。但咱们的人远远瞧着,熹贵妃神态…颇为恳切急切,不似寻常问候。事后,那老喇嘛独自在院中沉吟良久,神色颇为凝重,已将此行为告知了巴林王。”
“好,好得很。”胤禛放下茶杯,指尖在紫檀桌面轻轻敲击,发出令人心悸的声响。他万万没想到,甄嬛的胆子竟然大到这个地步,手都伸到蒙古喇嘛那里去了!这已不仅仅是后宫争宠,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外交风波,动摇满蒙联盟的根基!
胤禛沉吟道,脑中迅速调取着相关信息。巴林部与皇室关系密切,素来恭顺。
“去,”胤禛立刻有了决断,“传朕的口谕给巴林王,就说朕听闻他部中有高僧随行,佛法精深,朕心向往。明日午后,请他与那位高僧至养心殿一叙,朕想听听佛法,静静心。”
他不能直接质问,那会打草惊蛇,也可能让蒙古王公面上无光。以“听佛法”为名召见,是最高明也最自然的方式。他要在甄嬛的阴谋串联起来之前,先从源头掐断,并反过来掌握主动权。
“嗻!”苏培盛心领神会,立刻转身去办。
次日午后,巴林王带着那位老喇嘛恭敬地来到了养心殿。寒暄过后,胤禛果然问起了佛法,态度温和,仿佛真的只是一次寻常的宗教交流。
然而,当殿内只剩下他、巴林王和那位名唤格桑的老喇嘛时,胤禛端起茶盏,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朕听闻,昨日朕的熹贵妃,也曾向大师请教佛法?她近日在宫中设佛堂抄经,倒是颇为虔诚。”
格桑老喇嘛闻言,双手合十,睿智而平和的目光看向胤禛,缓缓道:“阿弥陀佛。贵妃娘娘确曾与老衲交谈,言及心神不宁,欲寻解脱之法。娘娘…心绪急切,似有重负在身。”
他没有明说甄嬛打听“法术高深”之人的细节,但“心绪急切”、“重负在身”这几个词,以及他那了然的眼神,已经足够让胤禛和巴林王明白其中的不寻常。
巴林王脸色微变,立刻起身,躬身道:“皇上,臣管教不严,竟让手下僧人惊扰了后宫,请皇上恕罪!”
胤禛摆了摆手,语气依旧平和:“王爷言重了。贵妃既诚心向佛,与高僧探讨也是常情。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格桑,“大师乃有道高僧,当知佛法渡人,首重清净无垢,远离是非纷扰。朕这后宫之事,错综复杂,还望大师…谨守方外之人的本分。”
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格桑喇嘛深深一躬:“皇上教诲,老衲铭记于心。我佛慈悲,只渡有缘,不涉尘寰俗务。”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胤禛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恩威并施,又赏赐了格桑喇嘛一些御用的佛经法器,便让他们退下了。
殿门关上后,胤禛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化为一片冰寒。
【甄嬛…你竟然妄图借外力,还是蒙古喇嘛的手来行事!其心可诛!解人孽障?怕不是朕,才是你说的孽障吧?!】
“苏培盛。”“奴才在!”
“给朕盯死永寿宫!所有试图与她们接触的宫外之人,尤其是僧道之流,一律给朕查个底朝天!没有朕的允许,一只陌生的苍蝇也不准飞进永寿宫的范围!”胤禛的声音带着凛冽的杀意,“另外,去告诉端皇贵妃,后宫人员往来核查之事,让她多费心,务必…严谨。”
“此外,去告诉李卫,让他手下的人,给朕仔细拜访一下京中所有有名望的僧道之流,看看有没有人,被某些人惦记上了。”胤禛最后补充了一句。
“嗻!奴才遵旨!”苏培盛心头狂跳,知道皇上这是要下死手封锁永寿宫了。
几天后,蒙古车队离开紫禁城,甄嬛期盼的“高僧”引荐也杳无音信。她派去打听的人只回报说,喇嘛们均已随王公离去,并未留下任何特别的嘱托或信件。一种计划受挫的巨大恐慌攫住了她。叶澜依那边进展缓慢,蒙古喇嘛这条看似便捷的路也被无声地堵死,而齐月宾在宫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她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了一张正在不断收紧的网里。
“娘娘,”崔槿汐看着她焦躁的模样,忍不住再次劝道,“或许…或许这是佛祖的警示?咱们是否…”
“闭嘴!”甄嬛猛地打断她,眼神凶狠,“连你也觉得本宫错了不成?本宫没有退路!没有!”
她跌坐在椅上,胸口剧烈起伏。半晌,她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崔槿汐吩咐道:“去告诉叶澜依,不管用什么方法,花多少钱,必须尽快给本宫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本宫……等不了了!”
说完这些甄嬛好像也意识到自己很失态,她缓和了语气,说:“槿汐,王爷就弘曕和灵犀这点骨血了,我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她选择性忽略了私通生子本身就是天理不容这件事。
崔槿汐本就是摆夷人,对果郡王、舒太妃也是当成“自己族人的贵族”来看,本来就是亲近的,甄嬛和果郡王从认识到私通,背后都有崔槿汐的影子。本来按她的立场,她完全可以不管甄嬛,毕竟果郡王虽死,但有元澈了,如何说得上“只有弘曕和灵犀这点骨血”呢?而且甄嬛的弑君计划漏洞百出,最后也只能让弘历摘果子,果郡王的偷龙转凤计划和甄嬛的弑君计划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但主角光环控制了崔槿汐,她没办法拒绝甄嬛的这些命令。崔槿汐眼中闪过狂信徒的光芒:“是,娘娘,奴婢一定把这些话带给宁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