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据《傅子》记载,杜畿是汉代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杜延年的父亲杜周从南阳迁到茂陵,杜延年又迁到杜陵,子孙世代居住在那里。
杜畿小时候父亲去世,继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以孝顺闻名。20岁时,他担任郡里的功曹,代理郑县县令。当时县里关押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到监狱,根据罪行的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处理完毕。虽然有些裁决可能不够准确,但郡里人都惊叹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的气魄。后来他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汉中府丞。正逢天下大乱,杜畿就辞去官职,到荆州避难。建安年间,他才回到中原。荀彧向曹操推荐了他。《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后,后来到许昌,见到了侍中耿纪,两人聊了一整夜。尚书令荀彧和耿纪是邻居,夜里听到杜畿的谈话,觉得他很不一般,第二天派人对耿纪说:“有这样的人才却不推荐,还怎么当官呢?”荀彧见到杜畿后,就像和老朋友一样熟悉,于是把他推荐给朝廷。曹操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后来升任护羌校尉,让他持节,兼任西平太守。
曹操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造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召回,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上以请求王邑留任为名,实际上却和高干暗中勾结。曹操对荀彧说:“关西的将领们依仗地势险要和骑兵的优势,一旦征召他们,肯定会作乱。张晟在殽山、渑池一带抢劫,和刘表勾结,卫固等人也会趁机作乱,我担心他们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河东地区背靠群山,黄河环绕,四周多变,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你帮我推荐一个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来镇守那里。”荀彧说:“杜畿就是合适的人选。”《傅子》记载:荀彧称赞杜畿勇敢足以应对大难,智慧足以随机应变,可以试试他。于是曹操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
卫固等人派了几千士兵切断陕县渡口,杜畿到了那里过不了河。曹操派夏侯惇去讨伐,但还没到。有人对杜畿说:“应该等大军到来。”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人家,不是都想要造反。现在如果大军压境,那些想从善的人没有主心骨,一定会害怕而听从卫固的。卫固等人势力强大,肯定要拼死抵抗。如果讨伐他们不能取胜,四周的势力响应他们,天下就会陷入混乱;如果讨伐他们能取胜,也会残害一郡的百姓。而且卫固等人还没有公然背叛朝廷,表面上以请求旧长官为名,肯定不会加害新长官。我独自乘车前往,出其不意。卫固为人多疑而没有果断,肯定会被我蒙蔽。我只要在郡里待一个月,用计策控制他,就足够了。”于是他从郖津渡河,走了一条小路。《魏略》记载:当初,杜畿和卫固从小关系很好,但卫固曾经轻视杜畿。杜畿曾经和卫固下棋争执,杜畿还对卫固说:“我以后要当河东太守。”卫固提起衣服骂他。等到杜畿上任时,卫固却成了郡里的功曹。张时过去担任京兆尹。杜畿迎接司隶,和张时在华阴见面,按照礼仪,两人都应该手持朝板。张时感叹说:“昨天还是功曹,今天就成郡守了!”
范先想杀杜畿来威慑众人。《傅子》记载:范先说:“既然要做老虎,又怕吃人肉,那就不是老虎了。现在不杀他,一定会成为后患。”他还观察杜畿的去留,在大门下杀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杜畿却举止镇定。于是卫固说:“杀了他也没有好处,反而落下坏名声;而且我们还能控制他。”于是就奉迎杜畿。杜畿对卫固、范先说:“卫、范是河东的有声望的人,我只是仰仗你们罢了。但是君臣之间有明确的定义,成败都应该共同承担,大事应该共同商议。”他任命卫固为都督,代理丞事,兼任功曹;卫固手下的将校和士兵三千多人,都由范先监督。卫固等人很高兴,虽然表面上侍奉杜畿,但并不把他放在心上。卫固想大规模征兵,杜畿担心这件事,劝说卫固:“要做不同寻常的事,不能让众人惊慌。现在大规模征兵,众人一定会惊扰,不如慢慢用钱招募士兵。”卫固认为有道理,就听从了他,于是开始筹集资金征兵,几十天才完成,各将领贪图多招募而少派兵。
杜畿又劝说卫固等人:“人都顾念家庭,各位将领和官吏,可以让他们分批休息,急用的时候再召集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不想违背众人的心愿,也听从了他。于是善良的人在外面,暗中成为杜畿的援军;坏人分散开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于是众人就离心离德了。正赶上白骑攻打东垣,高干进入濩泽,上党的几个县杀了长官,弘农的郡守被部下抓住,卫固等人暗中调兵,但还没到。杜畿知道各县都归附自己,于是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官吏和百姓大多举城帮助杜畿,几十天后,得到四千多人。卫固等人和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但攻不下来,抢劫各县,也没有收获。正赶上曹操的大军到来,高干、张晟失败,卫固等人被处死,其余的党羽都被赦免,让他们恢复原来的产业。
当时天下各地的郡县大多残破不堪,但河东郡却最早安定下来,损失也最小。杜畿治理河东时,推崇宽厚仁惠的政策,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干扰。百姓之间如果有纠纷诉讼,杜畿会亲自接见,给他们讲明道理,让他们回去仔细想想。如果还有想不通的地方,可以再来找他。乡里的父老们互相责备说:“有这样好的长官,我们怎么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河东郡的纠纷诉讼越来越少。
杜畿还向下属各县发布政令,推举孝子、贞节的妇女和孝顺的孙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并且经常去慰问鼓励他们。他还逐步引导百姓饲养母牛、草马,甚至鸡、猪、狗等家畜,都有明确的章程。百姓们努力耕种,家家户户都富足起来。杜畿说:“百姓富裕了,就不能不教化他们。”于是冬天的时候,他组织百姓进行军事训练,还开办学校,亲自讲解经典,传授知识,整个河东郡的风气都得到了改变。《魏略》记载:博士乐详就是通过杜畿的推荐而得到提升的。直到今天,河东地区还有很多儒生,这都是杜畿的功劳。
韩遂、马超叛乱的时候,弘农、冯翊等地的很多县都响应叛军。但河东郡虽然和叛军接壤,百姓却没有二心。曹操西征到蒲阪,和叛军隔着渭河对峙,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叛军被打败后,河东郡还剩下二十多万斛粮食。曹操下令说:“河东太守杜畿,就像孔子所说的‘大禹,我没有可以指责的了’。提升他的俸禄为中二千石。”曹操征讨汉中时,派五千人运输物资,运输的人互相勉励说:“人生总有一死,不能辜负我们的长官。”结果没有一个人逃跑,杜畿就是这样深得人心的。《杜氏新书》记载:平虏将军刘勋,是曹操非常亲近的人,地位显赫。他曾经向杜畿索要大枣,杜畿以别的理由拒绝了。后来刘勋被处死,曹操看到了刘勋写给杜畿的信,感叹道:“杜畿真是‘不向权贵献媚’的人啊。”曹操称赞杜畿的功绩和美德,通告各州郡,说:“过去孔子对颜回,每次都忍不住称赞,既是因为情真意切,也是为了让大家以他为榜样。现在我也希望大家都仰慕高尚的品德,效仿美好的行为。”
魏国建立后,任命杜畿为尚书。事情平定后,曹操又下令说:“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也有这样的功劳。我本来打算让你担任纳言的职务,但考虑到河东是我重要的郡,是充实国库的地方,足以控制天下,所以暂时麻烦你镇守那里。”杜畿在河东任职十六年,政绩一直名列前茅。
曹丕即位后,赐给杜畿关内侯的爵位,征召他担任尚书。等到曹丕称帝后,又晋升他为丰乐亭侯,封地有一百户。《魏略》记载:当初杜畿在郡里时,接到朝廷的命令要登记寡妇。当时其他郡有的已经自行安排了婚配,但按照命令都要重新登记并拆散,导致很多寡妇在道路上啼哭。杜畿只登记了那些丈夫去世的寡妇,所以送上去的名单比较少。等到赵俨接替杜畿后,送上去的名单就多了。曹丕问杜畿:“以前你送上去的名单为什么那么少,现在为什么又多了呢?”杜畿回答说:“我以前登记的都是亡者的妻子,现在赵俨送上去的是活人的妻子。”曹丕和左右的人都变了脸色。后来曹丕任命杜畿为司隶校尉。曹丕征讨吴国时,任命杜畿为尚书仆射,负责留守事务。后来曹丕到许昌,杜畿又负责留守。他奉命建造御用的楼船,在陶河试船时,遇到大风,船沉了,杜畿也淹死了。曹丕为此流下了眼泪。
《魏氏春秋》记载:当初,杜畿曾经看到一个童子对他说:“司命让我来请你。”杜畿坚决请求他放过自己,童子说:“现在我将为你找一个替代你的人,你千万不要说出去!”说完,童子就不见了。从那以后二十年了,杜畿才说起这件事,当天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曹丕下诏说:“过去冥勤恳地履行他的职责,却死于水灾;稷辛勤地种植百谷,却死于山难。已故的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试船时,船翻了,他淹死了,这是忠诚到了极点的表现。我非常痛惜。”追赠他为太仆,谥号为戴侯。他的儿子杜恕继承了他的爵位。
《傅子》记载:杜畿和太仆李恢、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李恢的儿子李丰结交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在天下以才智闻名。郭智的儿子郭冲有真才实学,但外表上看不出来,乡里人都不称赞他。杜畿担任尚书仆射时,李丰和郭冲都按照子孙的礼节来拜见他。他们走后,杜畿感叹道:“李恢没有好儿子;不但没有好儿子,恐怕他的家业也难以延续。郭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儿子一定能继承他的事业。”当时人们都认为杜畿说错了。李恢死后,李丰担任中书令,最后父子兄弟都被杀;郭冲担任代郡太守,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人们这才佩服杜畿善于识人。《魏略》记载:李丰的父亲叫李义,和这里说的不一样,义大概是李恢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