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玠,字孝先,是陈留平丘人。他年轻时担任县吏,以清廉公正着称。曾打算前往荆州避乱,还未到达,就听说刘表政令混乱,于是改道前往鲁阳。曹操治理兖州时,征召毛玠为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进言:“如今天下分裂,天子流亡,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居乐业,官府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也没有安稳的心态,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如今袁绍、刘表虽然兵力强盛、人口众多,但都缺乏长远的谋略,没有建立根基的打算。用兵合乎道义者才能取胜,守住权位需要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来号令不服从的诸侯,重视农耕生产,积蓄军用物资,这样一来,称霸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实现了。”曹操十分敬重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将他转任为幕府功曹。
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时,毛玠曾担任东曹掾,与崔琰一同掌管官员选拔事宜。他们所举荐任用的,都是清正廉明的士人,那些虽然在当时有很高的名声,但行为不合根本的人,始终得不到晋升。毛玠力求以节俭来做世人的表率,因此天下的士人无不以廉洁的节操来自我激励,即使是地位尊贵、深受宠信的大臣,在车辆服饰方面也不敢过度奢华。曹操感叹道:“任用官员能做到这样,让天下人自己约束自己,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魏文帝曹丕还是五官将时,亲自拜访毛玠,想托付他关照自己的亲信。毛玠回答说:“我作为老臣,能够恪守职责,侥幸免于过失已经很庆幸了。如今您所提到的人不符合升迁的次序,所以我不敢奉命。”
大军返回邺城后,朝廷商议合并、精简机构。由于毛玠不接受私下请托,当时的人都很敬畏他,于是都想撤销东曹。他们一同禀告曹操说:“过去西曹的地位高于东曹,东曹次之,应该撤销东曹。”曹操深知其中的内情,下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东方最圆,凡是说到方向,也都是先提到东方,为什么要撤销东曹呢?”于是撤销了西曹。
当初,曹操平定柳城后,分发所获得的器物,特意把素屏风和素冯几赏赐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赏赐你古人使用的器物。”毛玠身处显要的职位,却常常穿着布衣、吃着粗茶淡饭,十分尽心地抚养兄长的遗孤,得到的赏赐都用来赈济贫困的族人,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后来他升任右军师。魏国刚刚建立时,他担任尚书仆射,再次掌管官员选拔事务。(《先贤行状》记载:毛玠高雅诚信、公正无私,为官清廉谨慎。他掌管选举时,选拔忠诚老实的人,斥退浮华虚伪的人,提拔谦逊有德行的人,抑制结党营私的人。那些治理百姓没有显着功绩却私人财产丰厚的官员,都被罢免废黜,长期不再任用。当时天下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勉励自己践行美德。甚至连地方长官回到朝廷时,都面容污垢、衣着破旧,常常乘坐简陋的柴车。军中官吏进入官府时,穿着朝服徒步而行。人人都追求像用壶盛饭一样廉洁,家家都有洗涤帽缨般的操守,地位高贵的人没有贪婪的牵累,地位低下的人断绝了谋取私利的念头,官员在上廉洁,风俗在下改变,百姓至今仍称赞他。)
当时太子的人选还没有确定,而临菑侯曹植深受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不久前袁绍因为嫡子和庶子的地位不分,导致家族和国家都灭亡了。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我不应该参与议论。”后来众臣聚会,毛玠起身去换衣服,曹操用目光指着他说:“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国家的司直,如同我的周昌啊。”
崔琰死后,毛玠内心十分悲痛。后来有人向曹操告发毛玠,说:“毛玠外出时见到脸上刺字的反贼,他们的妻子儿女被充为官奴婢,毛玠就说‘老天不下雨,大概就是因为这种事吧’。”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将毛玠逮捕入狱。
大理寺卿钟繇审讯毛玠时质问:“自古圣明的帝王,刑罚都会牵连罪人妻子儿女。《尚书》说:‘左边的人不称职,右边的人不称职,我就将你们降为奴隶或处死。’司寇之职规定,男子犯罪沦为罪隶,女子犯罪送入舂米作坊。汉律也规定,罪人妻子儿女没为奴婢,脸上刺字。汉代施行的黥面之刑,本就源于古代典章。如今这些官奴婢的祖先有罪,即便历经百世,仍要面刺标记为官府服役,这样做一来可宽恕良民的性命,二来可减轻连坐之罪。这为何会违背神明之意而导致干旱?根据典籍记载,施政过严则常降寒灾,施政过宽则常遇酷暑,过于宽纵就会导致亢阳干旱。毛玠说这话,是认为朝廷施政宽还是严?若施政过严本应多雨,为何反而干旱?成汤圣明之世,郊外寸草不生;周宣王是贤明君主,却遭遇旱魃为虐。如今干旱已持续三十年,把天灾归咎于黥面奴婢,时间能对得上吗?当年卫人讨伐邢国,军队出征就降雨,若说罪恶与天应无关,为何偏偏此时下雨?毛玠的诽谤之辞,已在百姓中流传,对朝廷不满的声音,也传到了圣上耳中。毛玠说那番话时,不可能是自言自语——他见到的黥面者有几人?这些奴婢中,他认识的有谁?为何会见到他们并感叹?当时对谁讲了这话?对方如何回应?具体时间、地点何在?如今事情已经暴露,不得隐瞒欺骗,必须如实供述!”
毛玠回答道:“我听说,萧望之被石显逼得自杀,贾谊因绛侯、灌婴的谗言被贬谪外放,白起在杜邮被赐剑自刎,晁错在东市遭斩杀,伍子胥在吴都命丧黄泉——这几位贤人,有的在生前遭人嫉妒,有的在身后被人陷害。我自幼就秉持竹简研习礼法,历经多年勤勉才获得官职,任职于机密亲近之位,难免卷入人事纷争。有人想托我谋取私利,我无不给以拒绝;有人向我诉说冤情,再细小的事我也会处理。人性贪婪好利,本就为法律所禁止,而法律限制利益时,有权势者就可能陷害忠良。如今谗言如青蝇乱飞,刻意构陷我,而诽谤我的人,必然是有权势者。
从前王叔与陈生在王廷争论是非,宣子主持公道,命双方出示契约,使是非曲直各有分晓,《春秋》对此大加赞赏并记载下来。我若没说过那些话,就不会有时间、证人;若说过,告发者必定有确凿证据。恳请陛下能像宣子那样明辨是非,让我与告发者当面对质。如果我确实犯了错,那么受刑之日,对我来说就如同得到乘车安葬的礼遇;若被赐剑自杀,就如同蒙受重赏之恩。我谨以实情作答。”
当时桓阶、和洽等人进言营救毛玠,毛玠最终被免官贬黜,死于家中。(孙盛评论说:曹操此举已失政乱刑。《易经》强调“明断各类案件”,古传主张“举用正直、废黜奸邪”,只有断案清明,国家才无冤民;赏罚得当,百姓才会信服。从未有听信谗言、偏信诬告,却能治理天下、实现政治清明的。从前汉高祖将萧何下狱,后来仍让他复任丞相;毛玠一旦遭责难,就终身被弃用,两位君主的度量,相差何其远啊!)
曹操后来赐给毛家棺木、钱帛,任命毛玠的儿子毛机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