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宗的修行者们,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武道修炼之中。
他们不断修炼,直到武道达到某个极限,实在难以继续提升时,才会尝试从那些晦涩难懂的佛经里寻找新的突破途径。
实际上,禅宗和佛宗在佛门中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然而,在佛门中有一个现象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的:佛门里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多数都来自佛宗。
佛宗强调修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但佛门的武学修炼,很多时候要求修行者诵读与之对应的典籍、经书。
有些佛宗弟子在修炼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而自身所掌握的佛理又不足以帮助他们突破,就只能强行尝试突破。
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佛理作为武学修炼的支撑,他们很容易在修行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偏离正道。
反观禅宗,他们注重的是开悟。禅宗的修行者们,不会刻意去锤炼自己的气血和体魄。
他们通过研读古代圣贤留下的经文典籍,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他们也会进行吐纳修炼,不过这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为将来某一天能够开悟、证得菩提做好准备。
在佛门的修行之路上,证得菩提堪称难如登天。
日子久了,禅宗修行者们原本专注于吐纳修炼的精力,逐渐转移到了对先贤留下的典籍进行细致查验上,他们认真地探寻其中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之处。
佛门能在龙州这片土地上长久保持繁荣兴盛的景象,禅宗修行者们功不可没。
他们深入钻研经典,对经义进行修补完善,还凭借智慧开创出许多全新的佛理。
因此,依照佛门的既定规矩,只要是佛宗的弟子,在遇到禅宗修行者时,都必须低头合十行礼。
这一礼节,不仅仅体现了对禅宗这一宗派的敬重,更是对禅宗修行者们多年来持之以恒参悟佛理、修订经义的不懈努力表达深深的敬意。
“我似乎有点懂张真人为何能达到长生的境界了,他做到了禅宗众多前辈都未能实现的事!” 南北少林的菩提院首座们,在这一瞬间,纷纷低头合十。
他们做出这个动作,一方面是敬重张真人在佛理方面深厚的造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张真人曾经身为禅宗弟子,这也是对他过往身份的一种礼敬。
少年张君宝得到觉远僧人的传授,开始踏上修炼内功的道路。
在觉远的悉心教导下,张君宝的内功修为不断提升,一天比一天强大。
张君宝内心纯粹,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为他在内功修炼上提供了强大助力,使得他进步速度惊人。
然而,少年张君宝也有自己的烦恼。
觉远僧人传授给他的内功心法并不系统,都是零散的片段,缺乏完整的体系和连贯的逻辑。
张君宝若想将这些零散的心法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修炼方法,就只能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中苦苦寻找线索。
或许觉远原本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张君宝的心性,看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毅力和悟性。
但他没有考虑到,张君宝对儒、释、道三教的典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解。
等到觉远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张君宝已经凭借自己的理解,把觉远传授的内功心法与三教典籍融合在了一起。
他所创造出的这门内功心法,远远超出了觉远最初想要传授给他的范畴。
更关键的是,觉远原本要传授给张君宝的内功心法还未传授完整,张君宝仅仅学了其中的四五成而已。
即便如此,张君宝还是依靠自己领悟的这套心法,在二十四岁那年成功突破,踏入了先天境界!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肯定是天才啊!”
“居然能在一门残缺的心法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内功心法!”
“不过那老和尚的脸色可真有意思!” 龙州的百姓们,看到觉远僧人在看到张君宝用那套看似不伦不类的心法成就先天境界时,脸上露出的古怪表情,都忍不住哄堂大笑。
他们虽然看得出觉远是在教导张君宝,但很多人却觉得,觉远的教学方式耽误了张君宝的成长。
他们心想,要是觉远当初能完整地把内功心法传授给张君宝,说不定现在的张真人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就是纯阳无极功的雏形……”
“真没想到,纯阳无极功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七侠镇中,徐渡月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感到有些无奈。
他心里琢磨着,这觉远老和尚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把传授心法搞得这么神秘呢?
要是当初他能把完整的九阳真经传授给张君宝,说不定张君宝日后能成为佛门的武林传奇人物呢!
武当山的后山,张三丰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幕,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在修行遇到瓶颈时,本能地在三教典籍中寻找突破的办法。
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中,不知不觉就拼凑出了最初的纯阳无极功。
光幕之中,觉远的脸色愈发难看!他心里纠结着,要不要让少年张君宝废掉现在的功法,重新修炼。
但看着张君宝不断地从三教典籍中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心法,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九阳神功的功法,觉远最终只是无奈地长叹一口气,默认了张君宝的修炼道路。
自始至终,觉远都没有告诉张君宝他所修炼的到底是什么功法。
而张君宝对此也毫不知情,不过他体内的真气却越来越浑厚,修为也在持续提升。
在张君宝二十八岁那年,蒙元皇朝势力不断扩张,已经统治了五分之一的神州大地。
整个少林寺的僧人们都要前往寺外,迎接蒙元对少林寺的册封。
此时的张君宝,已经知晓自己禅宗传人的身份,如此重要的场合,自然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在仪式上,他为蒙元的达官贵人讲解佛经要义,还与蒙元的喇嘛们展开佛法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