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宋海建说她穿裙子没有姐姐好看——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原话——所以当晚回去后,那裙子就被蒲十三压箱底了。
一直到过去很多年,蒲十三都没再穿过裙子。
直到宋海建亲口承认,那晚他这么说,只是觉得她一个小姑娘打扮这么好看,很容易被坏人盯上……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目前的两人都还小,处在一置气就不一起玩的阶段。
虽然这样做的仅限于蒲十三自己就是了。
宋海建到了家,母亲和海兰海生就围了上来。
“哥,刚刚十三姐来了,说是有事儿找你,你看见她没?”
“看见了,不过好像我说错话,把她气走了。”
宋海建话音一落,三人就吃惊地看向他。
“十三还会生你的气?”
宋海建无奈:“海兰都会生我的气,十三怎么就不能生我气了。”
“我可没有,你别瞎说。”海兰才不承认。
宋海建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拿出了船的钥匙,对着三人晃了晃。
他挑眉说:“现在我们家也有自己的船了,想不想去船上看看?”
三人顿时立得板正,大声回答:“想!”
他们盼了一晚上,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于是一家四口提着气死风灯和煤油灯,激动万分地朝码头走去。
路上遇见了人,问他们这么晚了干嘛去。
“我家买船了!”
海兰兴奋得藏不住秘密,脱口而出。
好在,这并不是一件不能公之于众的事情。
因此,当对方惊讶反问是不是真的时,宋海建坦然承认:“对,我们现在就是要去看看船。”
“哇!你们买的船,难不成是你爷爷要卖的那艘?”
“嗯,我是找大伯买的。”
“真厉害啊海建!你们居然拿得出几千块?”
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他们还想追问钱是咋赚的,宋海建却没给他们机会。
来到码头,宋海建准确找到那艘船。
他上了船,把灯挂上去。
然后向站在岸边看着船,满脸感慨的母亲以及她身旁的海兰招了招手。
“你俩干嘛呢,快上来啊!”
冯玉芬犹豫了。
“海建啊,他们都说女人不能上船,妈要是上去了会不会影响你以后捕鱼的运气?”
宋海建嗤笑:“妈,那都是大家传着传偏的瞎话。老一辈人说女人不能上船,是因为女人力气更小,而且每个月有生理期,所以上船后更容易不适,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不说,还会影响大家打鱼的效率。”
这才是渔民们祖祖辈辈不让女人上船的真正原因。
而不是什么女人晦气,会破坏运气那种封建迷信的话。
听了他的解释,冯玉芬便放心了,露出笑容来。
一家四口都上了船,宋海建便发动船朝大海驶去。
此刻,他眼中能看到海岸附近,有哪些鱼群在游来游去。
宋海建一时兴起,就给妹妹和弟弟穿上救生衣,然后嘱咐他们在船长室里乖乖坐好。
好在海兰海生向来是最听他话的。
哥哥一严肃,个个都很老实。
宋海建便叫上母亲帮自己撒网。
冯玉芬以前好歹也是个海女,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母子俩朝着宋海建眼中鱿鱼群聚集的地方,撒下了一张大渔网。
拖网前行了一段距离,确定把这一个方向的鱼都收入网中后,宋海建就和母亲开始起网。
冯玉芬觉得这也太快了,一边拉网一边问:“海建,这样能捞上来鱼吗?”
“妈,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宋海建卖了个关子。
母亲到底没有捕捞的经验,真正的老渔民,当渔网一上手就能感觉出来有货没货,货多货少。
等大半张网都起来了,冯玉芬便借着月光,模糊地看见渔网里有东西在跳动。
当整张网被拖上甲板,冯玉芬又惊又喜。
“海建!居然真的被我们捞到鱼了!”
船长室里的海兰海生急得团团转。
“哥,我们能不能出去了?我也想看看鱼!”
宋海建却说:“再等会儿,我把渔网整理一下。”
等把甲板上的渔网都收好,确保妹妹弟弟不会被渔网绊倒后,宋海建才允许两人出来。
在哥哥的交代下,两人各拿着一盏灯,坐在船中央看妈妈和哥哥收拾海鱼。
他们把捞上来的海鱼分类,大部分都是鱿鱼,其它的有带鱼,有红鱼,还有虾子和海蟹。
毕竟这个地方离岸边不远,渔网是能拖底的。
海生看着看着,忽然咯咯咯地笑起来。
冯玉芬也是笑容满面,但还是问他:“海生啊,你笑什么?”
海生笑个不停,说:“哥捕鱼,好像和吃饭拉屎一样简单。”
“哥,你是不是有透视眼啊?”海兰兴冲冲地问道,“就是那种一下子能把人看穿的眼睛。”
宋海建心跳差点就停了。
“你……你从哪儿听来的?”
海兰嘻嘻笑道:“村里老人不都说,眼神好得跟透视眼一样嘛!”
宋海建:“……”
妹子,你想吓死你哥啊!
买到船的第一晚,宋海建就带母亲体验了一波捕捞的乐趣。
这一网拉上来两大桶鱿鱼,还有小半桶杂鱼,几斤海虾和八只海蟹。
虽然宋海建能看到附近还有海鱼,但是他不想再下网了,毕竟时间不早了。
于是驱船返回。
下船时,宋海建只拎上了杂鱼和虾蟹。
剩下那两桶鱿鱼,明天直接交给大队拉去供销社。
凌晨三点多,宋海建打着哈欠来到码头。
“哟,海建,你今天不是要去学校吗?来码头干嘛?”
还有好多人不知道他买船了。
直到宋海建上船,拎下来两桶鱿鱼。
“我来卖鱼。”
众人愣住。
紧接着,纷纷问他哪来的鱼。
宋海建就把自己买船、昨晚出海试了下捕鱼的事说了。
顿时,大家都无语了。
“你小子这是上自家鱼塘捞鱼了吧?”
谁家好人随随便便一网下去,就能捕到两大桶鱼啊!
尤其是当负责称重的蒲秋生报出数字:“宋海建,鱿鱼一百八十六点七斤。”
一百八十多斤,三毛钱一斤,这就五十多块钱了!
比他们半个月赚的都多……
人比人,简直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