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队的女队员中,只有裴瑜在持续的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住了冷静。
她以沉稳的心态应对每一道题的挑战,即便在最疲惫的时候,也能迅速调整状态,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让她在竞争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急不躁,稳步前进。
为了在最后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裴瑜开始更加专注地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她仔细分析自己在历次小测中的失分点,找出知识盲区,逐一攻克。她还反复研究历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试图从中摸索出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即便是在短暂的休息时间,裴瑜也不忘翻看系统知识库中的各类竞赛笔记,里面记录了其他人在集训期间学到的各种方法、定理和典型例题,这是她花了不少系统提问额度兑换来的资料。
时间一天天过去,集训终于接近尾声,公布国家队最终人选的那一天到来了。
公布国家队人选的那天早上,裴瑜告诉何欣怡:“我们都进入了国家队。”
何欣怡闻言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摇着头说:“不可能吧,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最近状态这么差,怎么可能进?”她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有这样的好运。
直到教练站在台上,正式宣读入选队员的名字的那一刻,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何欣怡才在混杂着狂喜与困惑的情绪中,有些茫然地站起身,缓缓走上台去。
站在台上,何欣怡仍然觉得这一切像是一场梦。她看着自己的队友,目光扫过裴瑜时,看到裴瑜朝她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这一刻,何欣怡终于确信这一切是真的,狂喜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她们都被选中了!
她们要代表华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了!
华国Imo代表队作为国际级的数学竞赛团队,完全由官方统一组织和管理。选拔出最终的6名国家队队员后,相关的出国参赛事宜,包括行程安排、签证办理以及其他行政手续,均由官方指定的领队和教练全权负责。
裴瑜不需要亲自操心繁琐的签证申请程序,只需配合提供必要的个人材料即可,最后由团队统一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
在八零年代,华国公民出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就算华国和波兰同属一个阵营,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总体上保持友好,国际旅行对普通中国公民来说仍然是严格受限的。
即使是因公出国,也需要经过多重审批,包括单位推荐、地方外事部门审核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最终批复。签证的申请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可能因为材料不全或政策限制而被拒签。
裴瑜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刚穿越到1986年的华国时,即便她的英语能力出色,并且家里有着美利坚买办的背景,尝试办理美利坚签证时,仍然在美利坚领事馆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最终没有办成签证,办理下来一张外国签证的难度可想而知。
可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成为Imo国家队的参赛队员之后,裴瑜的签证得到了优先处理。
官方的支持力度非同一般,组织方统一准备了波兰方面发出的Imo官方邀请函,这份文件详细列明了参赛资格和活动安排。华国的相关部门也在为了裴瑜这些参赛队员们四处奔走,协调各个环节,尽快出具出国任务批件,证明队员出国参赛是国家任务。
5月10日,国家队的集训正式结束后,裴瑜又抽出了两天时间,配合组织方完成签证材料的准备和面签手续。
这两天里,她跟随领队前往燕京的相关部门和波兰驻华大使馆,提交个人材料并接受简单的面签问答。面签时,裴瑜表现得从容而得体,她的英语能力和沉稳态度给使馆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完成这些程序后,裴瑜才重新返回了京海市。
剩下的很多签证事务,比如后续的材料补充、与使馆的沟通以及签证的最终领取等,都是由教练和领队代办,裴瑜无需再为此分心。
回到京海市之后,裴瑜还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既是缓冲,也是冲刺。除了继续巩固数学知识、钻研高难度题目,她还需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最佳的面貌迎接这场赛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将于7月9日和10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到时候,集训期间的主教练邱宗沪将作为副领队,负责队员们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安排,而中科院的汪守仁则将作为正领队,统筹整个代表团的外事活动和与主办方的沟通。两位领队将一起带领裴瑜和其他队员前往华沙。
根据行程安排,华国队需要提前一周到达华沙,以便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和时差,还包括了解比赛场地的布局、规则还有与其他国家的参赛选手进行一些交流。
考虑到裴瑜和其他队员大多是未成年人,组织方提前与裴瑜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详细说明了出国的必要程序和行程安排,还特别叮嘱了外事纪律和注意事项,要家长们提醒孩子遵守团队安排、不得擅自行动、注意言行举止,以及妥善保护个人证件和财物等。
父母和爷爷得知裴瑜即将拿到波兰签证时,都表现得非常激动,恨不得一个个传着看裴瑜的签证长什么样子。
裴瑜后来才知道,当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时,父亲的眼睛当场就红了,母亲一看父亲的的眼睛,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哽咽着说:“我们家到底也有今天。”
裴瑜坐火车回到京海市,见到父母的第一眼,还没来得及寒暄,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急切地问:“你的签证呢?快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裴瑜却只能解释道:“签证获批后,护照和签证都由领队统一保管,直到出国前才会发放,或者直接在机场使用。我自己都没看到签证长什么样呢。”
不管有没有亲眼看到签证,总归裴瑜有了出国的机会,这次,算是轮到裴家扬眉吐气了。
裴瑜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让整个裴家都挺直了腰杆,成为街坊邻里和亲朋好友口中的谈资。
自费出国的消息频频吃紧的时候,出国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许多有出国打算的人心惶惶,非常羡慕裴瑜能够如此轻松地申请下来签证。在他们看来,裴瑜毫不费力就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他们提起裴瑜即将代表华国前往波兰参赛时,语气中总夹杂着几分艳羡,还有些酸溜溜的感慨:“裴家这丫头真是走了大运,国家队选上她,出国签证说拿就拿,咱们可没这福分啊。”
剩下的日子里,裴家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叔公一度想出面,在家里为裴瑜开告别舞会以示庆祝,他甚至已经开始计划邀请亲戚朋友,布置场地,准备酒水和食物,想要借此机会好好在其他家族的人面前扬眉吐气一番。
不过,裴瑜拒绝了叔公的提议。她不想因为这些社交活动分散备赛的精力,坚决推掉了舞会,宁愿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继续钻研数学题目,调整自己的状态,为即将到来的Imo比赛做最后的冲刺。
就算裴瑜这个主人公不在场,叔公和父母爷爷他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一个个表现得比裴瑜本人还要兴奋,每天不是他们请大家吃饭,跳舞,就是别人请他们吃饭,跳舞。
这次,裴瑜的长辈们终于在别人的脸上察觉到了被掩盖在笑容里的悻然和失落。
这些人包括席家、虞家、郭家、盛家等家族,他们的祖上与裴家在生意上或亲属关系上都有过密切联系。
当年,这些家族也曾是京海市乃至更大范围内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拥有千丝万缕的海外关系,亲戚中不乏在美利坚、欧洲等地定居或经商的人。
可是到了现在,他们却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可靠的海外关系,可以帮助他们离开京海。
看着裴瑜的出国机会,他们只有羡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