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该死……又岔气了……“
裴瑜猛地刹住脚步,捂着右边肚子直吸凉气。
她实在扛不住了,索性往路边树上一靠,弓着背缓口气。
汗珠不断顺着下巴往地上滴,这会儿她活像一条正在脱水的咸鱼。
等肋骨下面的那股刺痛感慢慢消退之后,裴瑜这才一边擦汗,一边从学校操场往宿舍的方向走。
穿越过来之后,她的这具新身体一直不算健康,运动稍微剧烈一些就会喘不上气来,肋骨下方还会动不动就出现一阵阵尖锐的刺痛,这是明显的岔气反应。
看得出来,原主不是个喜欢运动的人。
上辈子的裴瑜也比较宅。
遇到大风天、暴雪天、下雨天、太冷的天、太热的天,她都不出门,更别说特地去跑步锻炼了。
根据智能手环的统计,她的步数一天下来连四位数都凑不够。曾经充裕的生活条件给了她任性的底气。
但昨晚做的那个噩梦,让裴瑜重新拾起了对锻炼身体的重视。
要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真碰上事儿了,她可以打不过对方,但不能连跑都跑不掉。
裴瑜对这个年代的社会环境有些担忧。
这几年,不少人回到城市,可是工作岗位有限,城市里不少年轻人正在寻找就业机会。
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有时会聚在一起,做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成为社区里的不稳定因素。
京海一中附近的环境会好一些,因为周边有招待所之类的重要机构,曲校长也特别重视学生们的安全,又额外安排了人手维持秩序,一般的闲杂人等都不敢靠近。
其他学校的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
裴瑜思考过,出门遇到危险时,无论是带小刀、带辣椒水还是带警报器防身,都不如直接避开来得安全实在。
那个年代的警报器效果也有限。
警报器的原理是,一拽上面的拉环,里头的小感应器立马就能察觉到,然后给控制器发信号。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就会立马启动警报,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从而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这个时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便携报警器并不普及,即使有也效果有限。
裴瑜现在坐公交车都得格外小心,稍不注意,书包就可能会有损失,里面的钱分分钟不翼而飞。
不少人乘车时,都得把钱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以防意外。
这已经是社会治理改善后的结果了,在更早些年,女学生们上学和放学都需要家人接送。
出远门更需谨慎,裴瑜一个人出远门,可能面临不少风险。
这个年代的火车票不容易买,而且车站周边环境复杂,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在附近活动,即使白天也可能发生意外。
火车上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相对安全些。但要是半路下错站,或者在中途站点遇到问题,可能会陷入困境。
女性旅客更要格外注意安全。
那时也没有现在流行的“特种兵式旅游“,很少有人愿意半夜到站。售票员问“凌晨到的票要不要“,乘客通常会婉拒:“不行不行,深夜下车不安全。“
自驾出行在1986年还不普及,几乎没人敢独自长途驾驶。
即使几个成年男性结伴跨省,也需要格外谨慎。长途交通工具上时有不安全事件发生,私家车更容易成为目标。
京海市的出租车司机天黑后多半不再营业,对于陌生乘客也会谨慎接单,很多车辆驾驶座都安装了防护设施。这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属于收入较高群体,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连京海交运这样的大型单位都明确规定,车辆离开熟悉区域后不准夜间行驶。不只是担心交通事故,更担心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公路上偶尔会有人设置障碍,驾驶员必须小心应对,不宜轻易停车。
那时的侦查技术相对简单,没有现代的监控系统和先进鉴定手段,案件侦破主要依靠人工走访。
一个人出门失踪后的寻找难度很大,几乎无处着手。
等到裴瑜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九十年代了。
那时候,一些港片电影开始在内地流行。
很多人都看过这类影片,里面的主角讲义气、能打抱不平,成了不少年轻人效仿的对象。
校园里有时会发生冲突,甚至有外人介入校园事务,让学校管理人员都感到棘手。
九十年代人身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区至今仍在为解决类似问题而努力。
直到90年代末,社会上仍在大力整治治安环境,对维护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予鼓励。
社会治安的改善是一个漫长过程,从1986年到千禧年,各类案件数量有所波动,2000年时依然有不少挑战。
所以裴瑜现在宁愿跑到岔气,也要早起晨跑,实在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
就算没有昨晚的噩梦刺激,她也必须把锻炼身体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