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
彭林从国防部回到位于燕郊的航天导弹制造分厂。
在将陆军、空军迈入八十年代的建设规划方案完成后,彭林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方面。
在航天导弹制造分厂的卫星制造车间内,彭林身着深蓝色工装,巡视着卫星生产线。
车间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下,数十名技术人员正围绕着一颗即将组装的北斗导航卫星核心舱段忙碌。
银灰色的卫星骨架在无尘灯下泛着冷光,复合材料制成的蜂窝夹层结构既轻若鸿毛又坚若磐石。
这是彭林主导研发的新型轻量化构型,较传统铝合金减重30%,却提升40%结构强度。
并且能够大幅度提升卫星骨架在太空中的使用寿命。
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极为考验国力的工程,因为一般卫星的使用年限极为有限,甚至只有3-5年。
这也意味着为了保持卫星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转,每隔几年便需要重新进行卫星的补发。
而彭林却通过一系列新型材料的研发和独特设计,成功将龙国的卫星使用寿命提高到8-10年!
这将极大地减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资金持续投入!
彭林在车间中行走一个区域后,驻足在姿态控制系统的装配工位前,手指轻触陀螺仪支架的钛合金焊缝。
“热变形控制在0.01毫米级?”
彭林向总工艺师发问,得到肯定答复后微微颔首。
这套采用磁悬浮轴承的动量轮组件,转速达9000转\/分时振动幅度仍小于5微米,其精度直接关系到卫星在轨姿态稳定性。
隔壁工位的工程师则正在为发射做准备,调试星载原子钟。
这是北斗系统的“心脏“,每三百万年误差仅1秒的精度,让卫星导航定位误差缩至米级。
走到总装区,彭林接过激光跟踪仪检测报告。
数据显示卫星展开机构铰链的轴向间隙仅有0.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
“展开锁定要经受±150c的太空极端温度考验。”
彭林提醒团队,同时检查了记忆合金释放装置的真空热试验数据。
这种能在低温蜷缩、高温自动展开的智能材料,确保了太阳翼在太空恶劣环境下的可靠部署。
在最后的电磁兼容测试舱前,彭林凝视着显示屏上跳动的频谱曲线。
当看到L波段发射机与S波段接收机在1.2Ghz频点处的隔离度达到85db时,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弛。
这个数值意味着两套系统如同在喧闹集市中精准对话的智者,互不干扰却又协同无间!
并且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上,彭林设计和研发了更加先进于漂亮国GpS以及毛熊帝国格罗纳斯系统的短报文功能!
这项功能不仅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并且短报文可自动携带位置信息,实现“定位+通信”一体化!
北斗一旦全面建设完成,短报文功能单次通信容量将提升至1000汉字,并支持文字、语音等多媒体传输,满足战术级情报传递需求!
士兵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可快速报告敌情、请求支援或接收战术指令!
例如,在山地作战中,分队成员可通过短报文共享位置信息,实现精准火力协同!
北斗终端还支持分级权限管理,确保敏感指令仅由授权人员接收!
再比如,导弹部队、装甲车辆等装备通过北斗短报文回传状态数据,指挥中心可实时调整作战计划!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合成化部队在拥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持后,将进入到最强战斗力状态,将合成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一支重装合成旅的战斗能力将提升一倍都不止,真正成为第一陆军!
整个巡视过程中,彭林三次叫停工序亲自复核关键参数,五次召集骨干现场解决装配干涉问题!
第一批次待发射的卫星将在三日内总装完成,并由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场,进行发射!
……………………
在视察完北斗卫星的总装工作后。
彭林又来到昌河兵器工业总厂最新收购的燕京飞机制造分厂。
自去年彭林与谷厂长联系后,昌河兵器工业总厂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数起航空飞机制造厂收购计划。
燕京飞机制造分厂便是其中一家。
在这里,彭林率先展开了涡扇-10“太行”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航空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将直接决定战机的基础能力,是战机身上的“心脏”!
甚至从一代战机到二代战机再到三代战机,每一代战机技术的进步,其核心都是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
在前世,涡扇-10“太行”系统航空发动机是龙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
耗时二十余年经三代人接棒才研发完成!
并且彭林就是该研发团队的第三代总师!
涡扇-10航空发动机是当之无愧的“龙心”,涡扇-10A、涡扇-10b、涡扇-10c、涡扇-10d等不同型号,更被分别应用于歼-10系列、歼-11、歼-15、歼-16、歼-20等所有核心战机!
彭林目前要设计和研发的,便是涡扇-10“太行”航空发动机系列中技术难度最低的涡扇-10A!
涡扇-10A虽然在推力以及推重比上大致只与目前漂亮国最先进的涡扇航空发动机相当。
但好在涡扇-10“太行”是一个系列,等着日后龙国航空工业基础成熟,歼-10战机依然可以更换为更先进的涡扇-10b,甚至是涡扇-10c!
在研发初始阶段,彭林最着重开始的,则是研发工程师的培养工作。
由于目前龙国在涡扇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片空白,所以彭林便将自己提前编写的教材那出来进行授课,挑选年轻人培养龙国未来的航空动力专家工程师!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彭林是真正的技术专家!
哪怕放在后世,他也是全球航空动力领域最顶尖的那一批人!
他深知在航空发动机发展中,材料是基础,设计是灵魂,制造是关键!
所以在初始阶段,他便三路并行,齐头并进的三方面人才共同培养和发展,以确保涡扇-10的整体研发进度不会被任何一方拖后腿!
1月15日。
彭林接到汇报,北斗卫星发射任务一切准备就绪。
而彭林也立即乘坐军用专机赶赴酒泉卫星发射场。
1月16日,清晨。
两枚“长征”发射火箭竖立在发射场。
这一次,彭林将采用“一箭双星”发射技术,一次性发射四颗地球轨道静止卫星,完成北斗一号系统的初步组网!
分别为北斗一号A星、北斗一号b星、北斗一号c星、北斗一号d星!
彭林站在总指挥室内,通过监控画像可以看到发射场上两枚长征火箭巍然矗立,银白色箭体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发射塔架展开,燃料加注完毕,技术人员进行最后检查,现场气氛紧张而肃穆,只待点火指令下达。
上午九点钟,发射塔架缓缓撤离。
与此同时,地面指挥中心响起倒计时。
随着\"点火\"指令炸响,三级火箭尾部骤然喷涌出炽白烈焰,震波掀起环形烟尘,大地在轰鸣中战栗。
庞大无比的长征火箭拔地而起,拖拽着千米长的尾焰撕裂云层,弹道轨迹在天幕划出赤红弧线。
短短几分钟时间内,一二级火箭相继分离,整流罩在卡门线附近绽开,露出搭载的北斗双星。
此时,第三级火箭二次点火,精确调整轨道参数,卫星太阳能翼板如鹰隼展翅般展开!
星箭分离瞬间,太空推进器泛起幽蓝微光,四颗卫星以厘米级精度滑入地球静止轨道,原子钟脉冲信号首次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
北斗一号,组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