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神色凝重,迈着沉稳的步伐进入紫禁城。
他此番前来,协同内务府对当下皇室的各项事务进行梳理与跟进。
而重点之一,便是内务府对皇室所有土地清查登记的进程。
昨夜回府之际便接到大总统府秘书处发来的公函,表明清查土地之事政府已提上日程,希望皇室尽快配合。
载沣穿过重重宫门,载沣在太监的引领下,径直朝着内务府所在地走去。
内务府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古朴。
然而载沣此刻却无心欣赏这建筑的规制,心中满是对皇室事务的关切。
踏入内务府,载沣在一众太监的簇拥下,迅速穿过几道回廊,来到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的办公之处。
马佳绍英听闻消息,早已迎候在门口。
他微微欠身,行礼道:“醇亲王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载沣微微抬手,示意不必多礼,径直走进屋内。
屋内摆满了各类账册和清查资料,几名小吏正忙碌地翻阅、记录着。
载沣目光扫过屋内,最后落在马佳绍英身上,沉稳开口道。
“绍英,本王今日前来,是要查看会计司和广储司清查登记皇室所有土地的进程,情况究竟如何?”
马佳绍英连忙趋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
“回禀王爷,自奉命清查以来,会计司和广储司迅速行动起来。”
“会计司这边,依据各类旧档和田契,对分散于京畿及直隶一带的皇庄土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比对。”
“会计司严格对照每一份土地的记载,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变动,力求将每一个皇庄的范围、四至边界都精准无误地登记在册。”
载沣微微点头,继续问道:“那广储司呢?对那些附属牧场及远郊土地的清查,进展又怎样?”
马佳绍英略作停顿,接着说道:“广储司负责的牧场及远郊土地范围较广,且有些地方地势偏远、记录繁杂。”
但他们以经是翻遍内务府记载档案,组织了足够的人手,按照地域划分,分组进行实地勘察与账目核对。
目前已大致梳理出大部分核心牧场的位置与规模,对于远东那些偏远土地,也已着手收集相关信息,力求全面掌握。”
载沣听后,眉头稍缓,但仍不放心,叮嘱道。
“此事关乎皇室未来岁费,半点马虎不得。你们定要加快进度,确保清查登记准确无误。”
“尤其是那些存在争议或者记录模糊的土地,务必要派专人仔细核查,务必弄清楚每一寸土地的归属。”
马佳绍英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醇亲王放心,下官定会严加督促,加快清查进程,绝不辜负王爷与皇室的信任。”
载沣微微颔首,又说道。
此次内务府将皇室所有田庄土地牧场范围查清后,过不了多久便要协同民国政府一同勘察地界。
“在清查过程中,若遇到权贵阻挠或者地方官吏不配合的情况,及时上报,袁世凯的民国政府会全力支持你们,定要让此次清查顺利进行到底。”
马佳绍英再次应道:“是,王爷。下官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保证清查工作万无一失。”
此时,屋内气氛虽紧张却也透着庄重,一场关乎皇室未来的土地清查登记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醇亲王载沣静静地坐在内务府值房的桌前,辉煌的阳光洒在眼前堆积如山的账册上。
他眉头紧锁,眼神专注,手中的毛笔在登记册上缓缓挪动,正仔细地查看已经整理出来的皇庄土地和牧场登记账册。
载沣深知此次清查的重要性,每一处土地的来源、何时划归内务府管辖、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取赋税,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都关乎皇室的切身利益。
载沣以一种近乎苛刻的认真态度,将每一项信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同时在身旁的地图与册子上作出精准标明。
时间悄然流逝,载沣沉浸在这繁杂的账策与地图中,未曾留意到时间的推移。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太极殿的回事太监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走入内务府。
那太监轻手轻脚地来到载沣面前,恭敬地行礼道。
“奴才给醇亲王请安。奴才奉皇上之命前来,若醇亲王入宫,烦请醇亲王等皇上午休之际,前往养心殿,皇上那儿有事相商。”
载沣微微抬起头,目光从账册和地图上移开,落在太监身上。
载沣轻轻点了点头,淡淡说道:“知道了,下去吧。”
送走太监后,载沣重新将目光落回面前的账策上,但心中却已泛起层层涟漪。
他伸手轻轻敲了敲桌面,心中暗自思量:“皇上又有什么图谋?”
这几日,袁世凯那边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夺取权利的行为在民国政府内外掀起不小波澜。
而如今皇上突然传召,定不是无的放矢。
载沣深知局势的复杂与微妙,此次传召或许与清查皇室土地事务相关,但这仅仅是猜测。
载沣隐隐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载沣轻叹一声,微微闭上双眼,试图让自己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
片刻后,载沣再次睁开眼睛,眼神中透着一丝凝重。
无论皇上传召所为何事,他都明白,自己都需全力以赴,为皇室的事务奔波操劳。
此刻,载沣必须先将眼前这些账策与地图的工作告一段落,理清思绪,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养心殿之会。
毓庆宫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朱红色的地面上,映出一片片温暖的光斑。
凌霄身着素色常服,端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地聆听着朱益藩讲授《朱子家训》。
朱益藩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袍,手持书卷,声音洪亮而清晰地诵读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他的解读细致入微,将其中蕴含的伦理教化一一剖析。
“《朱子家训》不仅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更蕴含着深刻的治国之道。”
朱益藩微微停顿,目光扫视着众人,继续说道。
“譬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句虽讲的是珍惜物力,但对于帝王治国而言,亦有借鉴意义。”
“君主当体恤百姓劳作之艰辛,方能施行仁政,使国家昌盛。”
凌霄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
他深知,这些看似寻常的家训话语,实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在帝王治国的道路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伴读们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举手提问。
他们围绕着《朱子家训》中的语句,与朱益藩展开讨论。
有的对其中关于家庭伦理的阐述提出疑问,有的则试图探讨如何在现代治理中运用这些古老的思想。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与讲解中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午休时刻。
凌霄的目光不时地瞥向殿门,他的思绪早已飘到了别处。
今天一大早,他便吩咐回事太监,若有今日醇亲王进宫的消息,便立刻传话,让醇亲王在养心殿等候,他有要事相商。
而此刻,他心中满是对此次会面的期待。
他深知醇亲王此次进宫,或许与皇室事务的推进息息相关。
自前些日子袁世凯那边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强行夺取权利以来,民国的局势渐趋复杂,皇室也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与挑战。
他不禁回想起与袁世凯取革命果实后的诸多举措,袁世凯所倡导的那些看似改革图强的决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意图?
而自己又该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为皇室谋得一线生机,为皇室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伴读们的讨论声渐渐平息,大家都感受到了凌霄心不在焉的状态。
朱益藩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皇上若是有事,不妨先去忙,这些功课我们日后自会继续研习。”
凌霄回过神来,对着朱益藩微微颔首,感激地说道:“先生教诲,朕铭记于心。只是今日确实有些要事,不得不去处理。还望先生海涵。”
说罢,凌霄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匆匆向养心殿走去,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会面的揣测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