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幕僚依次退出仁居堂后,偌大的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袁世凯缓缓起身,走到那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前,拿起那份已经过深思熟虑且备受认可的《改革方案》。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落在那份文件之上,仿佛为它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袁世凯拿起蘸好墨汁的毛笔,沉思片刻后,用力且坚定地在改革方案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名字刚劲有力,犹如他此刻果断的决心。
接着,袁世凯又拿起象征着总统权力的大印,在名字旁边重重地盖下,鲜红的印泥在纸张上晕染开来,代表着这份方案正式生效。
袁世凯微微扬首,似乎在为自己的决策感到满意。
随后,他按响了桌旁的电铃,不一会儿,一位秘书匆匆走进来,恭敬地站在一旁。
袁世凯将签好名、盖好印的文件递给秘书,语气沉稳而有力地说道。
“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各政府部门传达这个消息。”
“由内务部、财政部、实业部共同配合成立地方清丈局,这是关乎国家地权与税收的重要机构,各部门务必全力配合,抽调精干力量。”
秘书认真地记录着,不时点头示意。
袁世凯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同时,由内务部单独成立清皇室善后委员会,务必征调各界人才进入这两个机构任职,全力协助皇室行事。”
“清丈土地与皇室事务,都是当下重中之重,要以最严谨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去落实。”
秘书再次点头,郑重地说道:“大总统放心,属下定当第一时间将命令传达至各部门,并督促其严格落实。”
待秘书离开后,袁世凯再次坐回椅子上,目光望向窗外的天空,仿佛在思索着这一决策将给民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袁世凯知晓自己,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盘大棋的落子,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关乎着民国以及自己大总统位置的稳定、皇室的未来,以及整个国家的走向。
而袁世凯,作为民国的大总统,肩负着引领国家前行的重任,或者应该说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手底下的一帮北洋派系。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 。
在秘书的快速行动下,这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迅速在各部门间传递开来。
各部门官员在接到文件后,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即着手安排相关部门与人员,准备投入到地方清丈局与清皇室善后委员会的筹备与组建工作中。
一场涉及全国地权清查与皇室事务处理的大行动,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而此时秘书处内,气氛凝重而有序,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
副秘书长阮忠枢在接到袁大总统签署的行政命令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端坐在书桌前,铺开纸张,手中的毛笔在墨汁中蘸了蘸,沉思片刻后。
开始起草关于协助清皇室丈量土地的照会公文。
他的笔锋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公文中,详细写明民国政府已成立地方土地清丈局,并明确要求皇室内务府尽快出具皇庄田地牧场的根据证明,以配合此次清丈工作的开展。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既表明了政府的立场,又给皇室内务府指明了配合的方向。
这份照会公文,表明是皇室主动勘察地界,而民国政府是积极配合维护皇室财产利益。
不至于两年后因民国政府缺乏财政,皇室被迫勘察地界,以各种理由收归国有。
如此提前勘探,确认地界,确定地权,有效的阻止了张作霖,冯玉祥等军阀以清查逆产为名直接没收。
此事避免了皇室及王公贵族的土地府邸。通过强制登记,拍卖等方式将土地转化为国家或军阀的私产。
起草完这份照会后,阮忠枢微微停顿,深吸一口气,又开始着手起草另一份关于民国政府内务部成立清皇室善后委员会的照会。
这份照会写得更为细致,明确阐述了民国政府内务部成立清皇室善后委员会的目的与职责。
强调委员会将强势介入紫禁城内务府,共同为清皇室服务。
同时,着重指出今后内务府所用款项账目皆要由善后委员会严格审查,并给予批条,而这一切都与皇室每年 400 万两岁费的给予问题息息相关。
在起草过程中,阮忠枢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措辞都精准恰当,既能维护政府的权威,又能让皇室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随着最后一笔落下,两份照会文件终于起草完成。
阮忠枢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内容准确无误,语句通顺流畅。
随后,他郑重地分别在两份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大名,随后拿起秘书处的印章,在文件上用力盖上。
那红彤彤的印章,仿佛是政府权威的象征,为这两份照会增添了沉甸甸的份量。
不一会儿,秘书处的办事人员匆匆赶来,将签好字、盖好章的两份照会文件取走,准备按照规定的流程,迅速送往皇室内务府。
这两份照会,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巨石,注定将在紫禁城和民国政府之间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