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夜诏南的询问,小乞丐可谓是知无不言。
这不仅仅因为夜诏南刚刚对他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从夜诏南的言行举止中,他感受到了尊重。
夜诏南并没有因为他的卑贱身份而轻视他,反而平等相待,这让小乞丐深受感动。
小乞丐整理了一下思绪,回答道:“好像是最近开始的,小的也是听说了东临关有位美名远播的小姐派粥赈济灾民,才从邻县赶过来的。
听说冯小姐不仅施粥,还会收留一些流民入冯府,给他们安排活计,也一并解决了温饱。”
他说到这里,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羡慕和憧憬。
夜诏南敏锐地捕捉到了“流民”一词,眼神微微一动,追问道:“流民?很多吗?”
“多,很多!”小乞丐回答道,“他们和小的一样,大多都是附近县城过来的。
唉…恩公也知道的,这一带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也都习惯了…”
夜诏南眉头紧锁,继续追问道:“那朝廷的赈款呢?不是每月都有下发?怎还会有大批流民?”
提起这事,哪怕有些涵养的小乞丐也忍不住暗骂了一声:“呸!哪有什么赈款?还不都给那些狗官给瓜分了!不仅如此,听说那些心善之人的捐款也被他们联合当地的豪族给贪去了!哪还能轮得到咱们!”
话一出口,小乞丐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他注意到夜诏南的一身官服,以及其阴沉的脸色,连忙澄清道:“恩公别误会,小的骂的是那些狗官,不是您!小的…小的只是…只是心中不忿!”
夜诏南摆了摆手,示意他无需解释。
他心中早已五味杂陈,小乞丐的话像一把尖刀,刺痛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
作为朝廷官员,他比谁都清楚,衮州近年来天灾频发,民不聊生,可朝廷的赈灾款…
他深深地看了小乞丐一眼,这个年轻的乞丐,虽然身份卑微,却敢直言不讳,这份勇气和直率,让夜诏南对他更加高看一眼。
同时,小乞丐的话也让他对东临关,乃至整个衮州的局势,有了更深的认识。
于是,夜诏南便跟着小乞丐,朝着冯家施粥的地点走去。
一路上,小乞丐滔滔不绝地向夜诏南介绍着冯家小姐冯蓉儿的事迹,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夜诏南静静地听着小乞丐的讲述,心中却思绪万千。
这位冯家小姐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
传言这位冯家小姐自出生后,脸上便一直有块大面积的红色胎记,因此胎记,小时候没少被人暗中嘲笑,此前刁蛮任性,脾性也是暴躁,没少祸害东临关百姓,不过碍于其生父的身份,百姓们才默默承受着一切。
直到不久前,有位算命先生经过此处,说只要冯家小姐行善,这红色胎记就会消失。
冯家小姐尝试了一次之后,发现胎记果然消散了一小块,自此之后便深信不疑,日日行善,脾性也改了不少,被百姓们广为赞颂。
不知不觉中,夜诏南已经被小乞丐带到了冯府门外。
只见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闻讯赶来的流民与乞丐,人头攒动,喧闹声不绝于耳。
看来这位冯家小姐的善举,已经在东临关传开了。
“恩公,小的先去排队了。”小乞丐见队伍冗长,便先行加入了队伍。
夜诏南点了点头,目光却并未放在队伍上,而是转移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名正在施粥的绝色女子。
她的肌肤白皙如玉,在阳光下闪耀着淡淡的光泽,如同上好的珍珠一般,细腻而温润。
其眉眼如画,鼻梁挺翘,嘴唇红润,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身上穿着一件素雅的衣裙,虽然不华丽,却更衬托出她的清丽脱俗。
夜诏南心中疑惑,他仔细观察着冯蓉儿的脸庞,却并未发现任何胎记的痕迹。
冯蓉儿似乎注意到了有人在观察自己,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目光恰好与夜诏南相遇。
她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那笑容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如沐春风。
夜诏南微微颔首,但他的眼神却并未离开冯蓉儿。
他总觉得,这位冯家小姐身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这时,队伍中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小乞丐身材瘦小,在拥挤的队伍中争不过,不慎被挤倒在地。
冯蓉儿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她轻轻地对身边的婢女说了几句,然后亲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朝小乞丐走去。
这一举动,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惊讶,要知道,冯家小姐虽然最近开始施粥,但亲自送到某个特定人手中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发生。
冯蓉儿走到小乞丐面前,蹲下身子,将粥递给他,轻声说道:“你身子骨单薄,先吃吧,吃饱后若是愿意,便随我入冯府。”
小乞丐受宠若惊,他从未想过,自己这样的乞丐,竟然能受到冯家小姐的亲自关怀。
他连忙接过粥,双手颤抖着,几乎说不出话来。小乞丐看着冯蓉儿,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嘴唇翕动,好半晌才挤出一句:“谢…谢冯小姐…小的愿意…愿意…”
周围的其他流民也都是羡慕地看向小乞丐,心中既羡慕又嫉妒,他们来这里这么久,别说亲自送粥了,连冯家小姐的正脸都没见过几次。
冯蓉儿微微一笑,随即站起身,莲步轻移,朝着夜诏南走来。
走到夜诏南面前,冯蓉儿微微一礼,声音如黄莺出谷,婉转动听:“小女见过夜大人。”
夜诏南神色微动,问道:“你认得本使?”
冯蓉儿抬起头,那双明亮的眸子中闪烁着仰慕之意,她用酥糯的声音回答道:“当然,夜大人年轻有为,才智过人,可是天下女子倾慕的对象!”
她这话并非刻意奉承,而是陈述一个事实。
夜诏南的天赋和名声,在衮州甚至整个天下都广为流传,许多女子都将他视为理想的夫婿人选。
夜诏南自然听得出冯蓉儿话语中的真诚,谦虚道:“冯小姐过誉了。”
“是夜大人过谦了。”冯蓉儿微微一笑,那笑容恬淡如水,和善如风,让人感到放松,“夜大人,不如移步府内一叙?小女还有许多事情想向大人请教。”
夜诏南神色一动,略一沉吟,便点头答应:“好,本使正有此意。”
从抵达冯府门外的那一刻,他便已经能笃定,眼前之人便是衮州副使冯文才之女。
他毕竟是外来特使,强龙难压地头蛇,若是他刚到东临关便直奔司隶校尉部,难免会引人猜忌,甚至被其他同僚误以为他要夺权。
因此,夜诏南决定暂缓前往司隶校尉部,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迂回的道路——从冯文才手中获取资料。
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与冯文才发生正面冲突,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毕竟,冯文才作为副使,手中必然掌握着大量的情报。
只要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关键资料,夜诏南此次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此外,夜诏南选择先与冯文才接触,也是为了摸清冯家的态度。
冯家在东临关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若是能够与他们达成某种共识,夜诏南的东临关之行将会顺利许多。
冯蓉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她转头吩咐身旁的婢女:“去请老爷过来,就说夜大人到了。”
“是,小姐。”婢女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冯蓉儿又对夜诏南说道:“夜大人,请随我来。”
两人并肩走进冯府,留下众人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