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兵狡诈,倘若他真的打算对北海用兵,一定是暗中集结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击北海,打魏延等人一个措手不及。
可如今,曹操虽然秘密集结兵马,装作一副暗中进攻北海的模样,却还是被探马探查的一清二楚。
这不是给魏延等人,准备的时间以及机会吗。
并且曹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大张旗鼓的集结兵马,反而装作一副悄无声息的模样,
仿佛就是魏延等人,不经意之间探查到的消息。
如今有了徐庶的提醒,对于曹操的目的也不得而知。
想清楚这一切之后,魏延的脸上,不由的流露出些许冷笑。
“怪不得陛下再三强调,曹操用兵狡诈诡诈多变,此次暗中集结兵马,看似是为了攻打北海,实则是为了夺取东莱之地。”
“北海有我军,一万多兵马驻守,且青州牧孔融在北海多年,拥有着极高的声望,军心民心全在我军掌控之中,倘若曹操率大军来攻,必定是一场恶战。”
“然而我军才夺取东莱没有多久,根基不稳,倘若曹操在此时明着攻北海,实则暗中夺取东莱之地,一旦东莱落入曹军之手,曹操便能够两面夹击,困死我的北海军团。”
甘宁、太史慈等人,也不是傻子,心中已经有了些许猜测,
此刻在魏延点破曹操的目的之后,顿时引起了一阵议论纷纷的声音。
倘若曹操真的集结兵马,想要强行攻打北海,势必会引起魏延等人的注意。
自然要调兵遣将,阻挡曹操的进攻。
曹操能调动的兵马,有三万之多,北海军团能够调动的兵马也有一万多人。
虽然在兵力上,仍旧是处于劣势状态。
可不要忘了,北海军团乃是守城方。
只要严防死守,曹操想要攻破城池,则是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且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与财力。
出奇制胜,用最少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
曹操用兵的风格,一向都是如此。
倘若强行攻城,则需要一城一城的去攻打。
想要完全占领北海与东莱两地,则不知道需要消耗多少时间。
想要将北海军团彻底消灭,基本上也会拖垮曹操集团,不利于曹操日后的发展,自然也非曹操所看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曹操假装暗中调兵遣将,攻打北海,势必能将北海军团的全部注意力以及兵力,都放在北海上,严防死守。
然后曹操率领的大军,就能够突然转向。
趁着东莱守军没有任何防备之时,突然杀向东莱,一举拿下东莱。
只要能够顺利的夺取东莱,北海之地就失去了侧翼的屏障。
曹操集团完全可以两线出击,左右夹击,不断的收缩包围圈,最终将北海军团全部都包围。
论在兵力上,曹操能够调动的兵马,足足有三万大军,并且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于禁、乐进、李典禁等将领。
谋略上还有戏志才,为曹操出谋划策。
“一旦让曹操夺取东莱之地,后果不堪设想,曹操这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又玩了一手声东击西的计策,当真是厉害的很呢。”
甘宁在得知曹操的阴谋诡计之后,也不由得摇头感慨。
作为北海军团的军师,徐庶再次说道:“既然咱们已经知晓了曹操的阴谋诡计,就必须作出防范,曹操想要攻打东莱,都昌乃是其必经之地,只需要派遣一将领,率领兵马守住都昌,便能够搓曹操锐气。”
”将军,末将愿意率领一支兵马,驻守都昌,曹操若是敢来,必定让他有来无回。”
就在徐庶话音落下的同时,甘宁站出来主动请缨。
魏延当即让甘宁率领着两千兵马,星夜兼程,驻守都昌。
自己则是调动主力大军,随时支援各方。
……
寿光。
此处乃是齐国最西端城池。
出寿光之后,便是北海之地。
一只兵马,正朝着大道浩浩荡荡的行走。
曹操勒住战马,眺望远方,隐隐约约还能够看到界碑。
再往前走,就到了北海军团的地盘。
按照戏志才所提出的建议,曹操此次率领大军,明着攻打北海,实则乃是为了绕过北海,夺取北海侧方的东莱。
魏延等人刚刚拿下东莱不久,在东莱的根基尚浅。
只要曹操神兵天将,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夺取东莱。
曹操却勒住战马,大喝一声:”传我的命令,全军停止前进,转兵向南,直奔昌东。
话音落下的同时,曹操便已经将目光放在南面的昌东。
倘若魏延等人在此,听到曹操这的命令,肯定会大惊失色。
昌东在何处。
乃是北海太守孔融以往的治所。
由于此地太过于靠近齐国。
魏延等人担心,将治所放在昌东,一旦曹操率领大军来犯,兵锋所向之地,昌东随时都会受到曹操的威胁。
因此在魏延、徐庶等人来到北海之后,就已经将治所转移到高密。
作为北海的西大门,昌东之地至关重要。
曹操大军不是要暗中攻打东莱,为何却突然转到攻打北海的西大门。
众人对于曹操的决定,并没有任何的质疑。
一众兵马轰然而动,黑压压的一大片,追随曹操的步伐,快速地朝着昌东所在之地移动。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尘土飞扬,直接转兵南下,朝着昌东而去。
大军沿着昧水,快速的行军。
日夜兼程,不过三天的功夫,就已经抵达巨县。
曹操亲自登上巨县城门,举目眺望再往前走几十公里,便已经到达昌东。
作为北海的西大门,昌东之地至关重要。
乃是防范曹操大军突袭,北海最重要的一环。
因此魏延早就已经在昌东,布置了几千大军。
并且在昌东以西之地布置了大量的探马,就是为了防止曹操突袭北海。
曹操非常清楚,即便自己再怎么隐秘行军,想悄无声息的抵达昌东,显然都有些困难。
因此在戏志才的建议之下,偏偏选择了出其不意。
明者玩了一出声东击西,假意进攻北海,实则进攻东莱。
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玩了一出声东击西的好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