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弘治皇帝稳坐钓鱼台,信誓旦旦的对他两个儿子保证,大明的藩王不会造反,也不可能造反。
只是这话才说出去几天,现实就给弘治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顿时将他抽醒了。
弘治皇帝怒火中烧,勃然大怒道:“朱寘鐇!”
执政二十余年的弘治皇帝,太知道造反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造反本身不严重,别说弘治皇帝,整个明帝国的高层谁都不会认为一个藩王能在太平盛世造反成功。
在太祖和太宗的运营下,大明对内防备的监督政策已经十分严丝合缝,除非王朝末年,不然想要造反成功,基本难如登天。
谁也不会真的将朱寘鐇的造反当成一回事。
但这不意味着这场造反的事态就很小,任何一场造反最大的影响都是舆论,天子失德、朝有奸佞,甚至执政者庸碌无能等等,口诛笔伐!
尤其现在执政的人还是皇太子朱厚照,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不就是证明他儿子执政能力不行,才会逼得地方藩王造反吗?
这才是弘治皇帝勃然大怒的根本原因。
而且一场造反,受伤最大的肯定还是地方老百姓,又加上北疆异族的敌人未必不会浑水摸鱼,所以这场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造反,却能给皇室造成极大的麻烦和困扰。
弘治皇帝背着手起身,此时也无心钓鱼,来回在岸边走动和思索。
“你们认为这场突发的造反是因为什么?”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的看着两名优秀出色的儿子。
朱厚照当先开口道:“父皇,安化王造反后,甘宁地区的百姓纷纷呼应,军队立刻扩充六万余人。”
“刘瑾调过去的人在地方为非作歹,激怒了百姓,两地百姓对刘瑾深恶痛绝,安化王也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他们这是要除掉刘瑾啊!”
“前段时间那么多文官弹劾刘瑾,我对他们置之不理,全部交给刘瑾处理。”
“刘瑾罢黜了一部分官吏,流放了一部分,此后文官便蛰伏下来,这次的造反又会给他们攻讦刘瑾的理由,未必不会逼着我杀了刘瑾!”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对朱厚照的说辞很满意,又问朱厚炜道:“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朱厚炜道:“我和大哥的看法不谋而合,我甚至认为安化王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被人一步步算计到的。”
“他是一颗悲剧的棋子。”
弘治皇帝哼了一声,道:“这个蠢货!”
“就这点本事还妄想做西北的包青天!他有这个本事吗?”
“毛都没长齐,也敢染指政治,他真以为这个天子那么好做?”
“御四海全国,那么多人精狐狸在你下面做事,要是做天子的都和他一样草包,国家早就被取而代之了!”
“自己什么分量心里没数,还敢打肿脸充胖子,愚不可及!”
弘治皇帝恨铁不成钢。
朱厚炜又道:“周东度在宁夏屯田期间贪污的银子不过一万多两,大部分给了刘瑾,刘瑾全部充入了内帑。”
“可我派出去的人却查到宁夏百姓上交的税收足足有十七万两,这个数字只低不高。”
“还有十余万两巨大的银子不知所踪。”
弘治皇帝凝眉深思,淡淡的道:“他们借着刘瑾的名号擅自敛财,比刘瑾更加可恶一万倍!”
“只要刘瑾还活着,地方就永无宁日。”
朱厚炜愣了一下,忙不迭道:“父皇要除掉刘瑾?万万不可!”
弘治皇帝摇摇头道:“朕还没蠢到这个地步,刘瑾真要死了,那咱们服软了?”
只是他面上挂着深深的担忧,这场来势汹汹的造反,怎么才能保住刘瑾不死?这是弘治皇帝首先需要考虑到的。
从朱厚炜两兄弟来找弘治皇帝到现在,父子三人考量的重点从来都不在安化王身上。
可怜的安化王还以为他这场造反会动摇社稷根本,其实压根没有人将他当一回事。
“宁夏屯田宣告失败,甘宁和哈密等地的粮食又要开始捉襟见肘。”
“本以为这次屯田,会给西北增加军粮,这群人总是口里喊着忠君爱国,只是为了达成目的,却可以如此不择手段,最后还会有更多的人簇拥他们为名震历史的清流好官。”
“儿子,你们好好瞧瞧,什么叫顶级的政治家,就这份手段和智慧,你们若不好好学学问,以后能御得住他们吗?”
“世人总以为皇帝好,权掌天下,可真要让阿猫阿狗来做这个位置,不出半个月,就要成为傀儡!”
“哼!”弘治皇帝又对朱厚照道,“小时候朕一直督促你好好学习,你以为朕在害你吗?”
朱厚照:“……”
“父皇,都这个时候了,你就没必要再扯上我了吧?”
您可真是夹缝中都不忘抽空教育教育你的宝贝太子儿子啊!
弘治皇帝又沉思了片刻,才开口道:“无论如何,先将造反之事给平息。”
“后照你去下令,传旨给哈密总兵杨一清,朕令他临时节制甘肃哈密兵马,从西向压境甘肃,要以最小代价结束这场造反!”
安化王的队伍中还有很多都是无辜的百姓,这些被人当枪使的百姓,弘治皇帝实在不忍看到他们不明不白的死在战场上。
“再调陕西总兵官,给予其临时节制陕西全境兵马,从西向入宁,和杨一清形成合围之势。”
“还是那句话,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大规模兵事,旨在抓捕安化王!”
虽然他们分析了那么多,但大多数都是自己的猜测,只有等安化王被抓到,这场造反平息之后,才能慢慢处理了。
“你也好好想想,怎么应对接下来文官对刘瑾的大规模弹劾。”弘治皇帝又看向朱厚炜,道:“朝中的战场丝毫不比西边的要简单。”
“刘瑾需要保住,虽然这很难。”
朱厚炜重重点头,道:“父皇我知晓了!”
弘治皇帝又道:“四月一日的大朝朕亲自去召开!”
“呵呵,这些人真会抓着机会啊!赶在大朝会前发生这种事!”弘治皇帝面色揶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