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最初的想法不过是建立鱼塘,起码能再救下二十万灾民。虽然有些少,可这已经是她能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如今看着沙盘上的地貌,突然她脑子灵光一闪,回想现代的一些信息,便有了这些大胆的想法。
她没有多聪明,只能说,她要感谢自己生在伟大的发展和平国家。
所见所闻哪怕只是一些皮毛,或许也能拯救不少这里的灾民。
当然,她提出的法子大多都是按着现代依据来的。
至于这些法子对于古代到底适不适用?还要依靠这帮古人自己慢慢改进了。
为今之计是要解决这二百万灾民的去向问题,全部迁移压根不现实,只有想办法将黄河受灾的地区全部盘活才可能出现转机。
此时众人靠拢过来,想像着芷兰刚刚形容的画面,半信半疑的盯着沙盘上的那些小旗陷入沉思。
蔡施满怀期待的追问“那何为水外扎根?”
面对蔡施的追问,以及众人的好奇,芷兰指向沙盘上远离水患的远方。
“浮村与渔利,只是解燃眉之急。
除迁移至中山国的二十万人,剩余的一百八十万人最终的归宿,在岸上,在新的土地上。”
她依靠着前世吸收过的信息,提出了最终方案“咱们可先派熟悉水性的青壮,留在浮村,负责水上生产,他们是前期生存的保障。
再挑出身体强健者,乘船分批在漕运河道,被破坏的地点,由军队保护,修建码头。
沿途如遇可开垦的荒地,就修建临时住所,为后续迁移打好前站。
不仅可以开垦荒地,还可以沿着河道修建传舍、集市,方便经过漕运河道的商旅交易住宿。
最终,大部分灾民将沿着军队开辟的路线,有序迁移至这些新家园。
如此他们不仅有了新的家园,也重新修好了漕运河道,而河道两边比起之前将更繁华热闹。
至于开垦的荒地可在几年内免赋税,修建好的传舍也可以用工分换取经营权,让他们真正扎根下来。
如此一来,眼前生存、中期发展、长远安居,三者兼备。”张芷兰总结道,她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厅内众人,眼前似浮现出芷兰形容的场景,震撼之下久久不语。
蔡施好半晌反应过来,激动的连连拍手“好、好、”他看向芷兰忍不住赞叹道“昔日大禹治水,亦不过‘疏堵结合’之理,今夫人能洞悉症结,条分缕析,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此策若行,必能护佑桑梓,泽被万民,夫人之功,当载于乡志啊!”
忽黯此时也是难掩激动“冠军侯,夫人这救灾三策可谓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不如,就由冠军侯为统率,某等甘愿为马前卒。”
“某等甘愿为马前卒!”
众人回过神来,激动的齐声高喊,一扫刚刚的萎靡,此刻厅内士气大振。
曹牧谦面色肃穆,看向芷兰,见她对自己笑的温柔……
他眸底亦是浮现一丝柔和,沉吟片刻后没有丝毫犹豫“传吾令!”
“其一,即刻建造‘水上浮村’,由忽大夫负责,三日之内,吾要看到雏形!”
“其二,设立‘工分司’,由蔡司农总领筹划,制定章程,组织捕捞、加工事宜!”
“其三,赵将军绘制迁移图,准备实施梯次迁移,其他人等听候调遣。诸君,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谨遵侯爷令!”众官员精神一振,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各个精神抖擞的纷纷领命而去。
此时厅内只剩他与她。
曹牧谦握着芷兰的手,发现她的指尖冰凉。看着她眼下疲倦,冷硬的轮廓柔和了下来。
他低声道,“这两日若非有你,王苒不会擒获的这般顺利。
如今你能想到此良策,便是救了濮阳城外数百万灾民的命。”
张芷兰笑了笑,将头轻轻靠在他坚实的臂膀上“我也没做什么,不过是巧合的看见了地道而已。
至于灾民如何救,我也出不上什么力,不过是提了一些看法,其中或许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只能交给你了。”
她真的不觉得自己做了多厉害的事,这些法子都是借鉴现代而已。
蔡施的夸赞并未让她有多高兴,曹牧谦的感激,也让她受之有愧。
不过,好在一点的是,能用现代的知识文化帮助到这些灾民,这点,还是让她挺有成就感的。
曹牧谦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两日没有休息好,你先回去歇歇。”
她摇头拒绝“外面闹哄哄的,回去我也睡不着,还不如就在这里陪你了。”
曹牧谦思忖片刻后点头“好,我们先去后院看看,倘若没重要的事,我同你一起回去歇息。”
芷兰点头,曹牧谦牵着她的手一起去了后院。
刚到后院,恰巧碰到赵破奴急匆匆的正要去前院找他。
见他来了忙道“侯爷,王苒书房里查出几样东西。”
赵破奴如此急切,想必是发现了什么要紧的东西。
几人去了书房,曹牧谦端坐主位,面色沉静,而芷兰则站立一旁,蹙眉看着桌子上赵破奴刚刚呈上来的东西。
赵破奴难得神色有些凝重,他指着曹牧谦拿起的一方鸡骨白玉私印道“我刚刚仔细看过了,这私印钮为螭龙,而印文是“明德慎思”四个字……
曹牧谦眼底划过一抹暗芒,看向私印底部……的确是这四个字。
他面色一沉,捏着鸡骨白玉的手指微微泛白。
赵破奴抿了抿唇,指向旁边那本帛书,声音里有着一丝让芷兰不解的严肃与凝重。“这两份,一份是河间王写给王苒的信,一份是账册。”
芷兰伸手从曹牧谦手里拿过鸡骨白玉好奇的查看,而曹牧谦翻开帛书,越往下看,他眉头皱的越深。
“苒君:惠赠《河渠注疏》已拜读,见解精深,尤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句,深得吾心。
今川壅而溃,伤人心必多,实乃天道示警于不德者。
望君谨守仁心,广储诗书礼乐,以待大贤出而匡扶正道。
他日泗水寻源,杏坛论道,必不负卿。 知名不具。”
曹牧谦周身寒意四散,随后拿起账册翻看。
上面记录的都是王苒送与河间王的礼品数量。
没有金银布匹,只有《论语》注疏竹简百册,以及用于支持书院建设,又捐资五千册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