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临时搭建的技术指挥室时,已经是凌晨十二点,虽然已经到了12点,但此刻室内依旧灯火通明。
室内在几张拼在一起的木板桌上,铺满了图纸和数据记录。
十几个科研人员围坐在一起,正在进行着研究,有的在核对轨道参数,有的在讨论卫星的温控系统,还有的在整理遥测设备的检查报告。
一个个都格外认真。
不止是他们几人,整个基地上百名技术员都在忙碌,都在为几天后的卫星发射做准备。
在基地内外,更是有数千名士兵,来保卫基地的安全。
此外更是有无数人,正在对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生命线”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这“生命线”绵延出去了数万公里,为了保证它的安全,在这数万里线路上,上面动用了60万士兵在看守。
这些士兵会彻夜蹲守在每一根电线杆下,直到这一次的卫星发射结束。
而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卫星在太空运行的轨道数据,需要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测控站实时采集,然后必须快速汇集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才能计算出精确的轨道参数,判断发射是否成功。
中间绝对不能够中断,一旦任何一处被破坏或出现故障,从各观测站到计算中心的数据传输就会中断,发射任务便可能失败。
但在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明线是这个年代最可靠、最成熟的远程通信手段,不容易受天气和电磁干扰,故障点也易于查找和修复,是最简单最有用的一种方法了。
“老李,快来看看这个,卫星的应答机调试时,信号强度比预期低了0.5分贝,我们排查了半天,还没找到原因。”,进到技术指挥室李枭刚喝了一口热水,闻言就连忙走了过去。
来到示波器屏幕前,李枭也看到屏幕上的信号波形有些不稳定,就像是风中的树枝,波动很大。
他就伸手调整了一下示波器的旋钮,可波形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也让他皱起了眉,想了想道:“把卫星的供电系统参数给我。”。
闻言旁边一个人立刻递给了李枭一份记录单。
看着上面的记录,在记录上浏览了一番,李枭的目光最后停在蓄电池电压那一栏上,根据显示,最近一次检查电压低了一点,想了想他也是道:“可能是蓄电池的接线柱氧化了,电压比标准值低了0.2伏,导致供电不足。”。
如果是其它东西,这么微小的波动肯定是不会受到影响,但像是一些特殊仪器就不一定了,对电压极其敏感,很可能受影响。
不过这也让张工有些疑惑:“我们检查过接线柱,没发现氧化啊。”。
“肉眼看不到的氧化层也会影响导电,咱们再去检查一遍,”,说着李枭就带着人来到了卫星前面。
此刻“东方红一号卫星”,正被固定在一个架子上,在它的表面布满了细小的天线和传感器,顶端是“东方红” 乐曲发生器,正等待着在太空奏响那一首音乐。
这也是在做最后的测试,如果这一次测试没有问题,再过几天就会直接发射。
李枭走到卫星底部的蓄电池接口处,用螺丝刀轻轻拧开接线柱的保护盖,借着室内的明亮灯光,李枭仔细观察起了接线柱。
虽然没看出什么问题,但还是拿过一块细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了一下接线柱。
“去看看怎么样?”。
闻言一名技术员快步走到了仪器前,重新打开了仪器,这一次和之前不同,在示波器屏幕上的信号波形恢复了正常,变得清晰有力。
见此张工不由拍了拍李枭的肩膀道:“科长还是你厉害,一眼就看出问题了。”。
这次李枭笑了笑没说话,这可不是他厉害,而是他上次也经历过这件事,前前后后忙乎了三个小时,才发现了问题,差点把他“道心”搞崩溃。
刚解决完一个问题,几个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40多岁的男子,此刻男子眼中都是血丝,不过旧精神饱满。
来到李枭面前,也是道:“李工,轨道参数我们又重新算了一遍,和之前的结果一致,误差在 0.1 秒以内。”。
李枭接过计算纸,翻了几页,在纸上每一页上都有清晰的演算过程,末尾签着几个计算员的签字。
为了算出这组精确的轨道参数,轨道计算人员,可是已经计算了五十多个小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看到对方的样子,李枭也是道:“辛苦你们了,先去休息一会儿,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不辛苦李工,能为卫星发射尽一份力,我心中高兴,我可是还等着他奏响那一首音乐呢!”。
忙忙碌碌,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30号。
这些天中卫星、运载火箭的最终检查,也是发现了不少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并不难解决。
随着最后的检查完毕。
李枭走到发射架下,抬头望向长征一号火箭,此刻,朝阳穿过云层,洒在火箭的箭体上,给洁白的箭身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颗卫星,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从北京的设计所,到上海的制造厂,再到这里的发射场,数万人的心血都在这上面,
虽然李枭心中有几分底气,但到了发射前这最后一刻,心中也是不由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