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有效载荷技术,这个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的核心,它是一个通信转发器,也被叫做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接收从地面发来的微弱上行信号。
在接收到信号后,就会进行低噪声放大,频率转换,然后由行波管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最后就可以通过定向天线向地面发送下行信号。
这个对于李枭来讲,最难的一个点就是微波电子管和晶体管技术的可靠性,要知道整个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都取决于微波电子管和晶体管技术。
而电源与热控技术,这就需要两套技术,一个是太阳能技术,这个也不算太难,到时候在卫星表面会贴满硅太阳能电池片,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为蓄电池充电,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星在进入地球阴影时也能正常工作。
热控技术就是为了维持内部设备的正常温度,防止仪器因过冷或过热,毕竟太空中向阳面和背阳面的温差可是极大。
这个也不用过多研究,在东方红一号上面,已经运用了这种技术。
这一项技术的关键也不在这二者,而是在于蓄电池,之前李枭就研究过,像是汽车之类的用的都是铅酸电池。
这种电池技术成熟、成本低、重量大,国内也能够生产,技术也够成熟。
而航空航天上用的可不是这种电池,用的是镉镍电池,这种电池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耐过充过放、低温性能好。
但国内与国外的镉镍电池在性能上还是存在显着差异。
不过电容量的大小,就说充电次数,根据他查的资料,国外的镉镍电池已经实现了2000 次以上的循环寿命,但国内只有500-1000次,在地面还没什么,最多就是更换,但在太空可换不了。
更何况国外的镉镍电池,电极材料的高纯度已经达到了99.9%,电解液控制在了0.5%-1%,可承受卫星在轨频繁充放电的严苛需求。
国内的就不一样了,完全达不到那种水平,所以电池就必须进口才行。
至于轻型化的设计。
这个就要好好设计了,必须把卫星做得尽可能轻巧紧凑,这些对于李枭来讲就比较好说了。
可以抄现成的。
毕竟国内80年代的时候,同步卫星也已经研究成功,虽然和国外一些技术用的不一样,但很多都可以借鉴。
甚至如果三轴稳定技术,国内现在制造不出来的话。
李枭也有后手,就直接用“自旋稳定 + 喷气姿态控制” 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通过卫星本体。以每分钟50转的高速旋转维持稳定。
然后再利用冷气推进系统修正轨道偏差,也是可以替代三轴稳定技术。
但如果那样的话,通信天线增益肯定没有使用三轴稳定技术高,且无法同时支持多频段通信。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李枭不会用这种方法。
至于侦查卫星,需要的技术则有三项。
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胶片返回舱技术、轨道机动与精确控制技术。
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就是侦查卫星的核心,卫星需要搭载极其精密的长焦距、大口径胶片相机,而这些相机也非常复杂,包括用于扫描的全景相机,用于精确测量的画幅相机。
还有用于相机稳定的技术,这也直接关系着成像质量,决定了情报的价值。
此外相机的快门、光圈和胶片传送机构这些设备,都需要在微重力和剧烈温度变化下保持超高的精度。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了,以现在国内的技术根本就做不到。
至于胶片返回舱技术,这也是现在唯一将照片传回地面的方式,毕竟现在数码技术尚未出现,胶片也根本就无法转化成可传递的数据进行传递。
想要这一技术出现,怎么也要等到70年代以后了,那个时候数字信号处理才开始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和图像处理。
像是m帝也是在1975年的时候,才实现了这一技术,首次采用了光电数字成像技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把图片传回了地面。
从此告别了返回舱。
但这并不意味着返回舱技术简单,想要将装有曝光胶片的返回舱,从卫星主体弹射出去,这也会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就是返回舱在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的时候,需要承受数千度的高温摩擦,因此其防热烧蚀的外壳是至关重要。
其次就是在降至低空后,返回舱会打开降落伞缓慢下降,由空军飞机在空中进行钩取回收,或落在海面由船只打捞。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风险都极高,需要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至于最后的轨道机动与精确控制技术,也是需要用到把同步卫星送到轨道的方法,两者技术有很多相同之处,只不过侦查卫星通常运行在高度较低的近地轨道,以获取更高分辨率。
但低轨道空气阻力大,轨道容易衰减,所以侦察卫星需要具备轨道机动能力,这个就和同步卫星上面的技术一样了,需要在卫星上装上小型推进器,让卫星拥有改变轨道高度或倾角的能力。
想着这些李枭也是保证道:“二领导,只要东方红一号卫星能发射成功,我可以保证,之后最多五年,这两项技术我们就能够研究出来。”。
“五年你确定吗?”。
闻言李枭也是点了点头,表情很是认真:“我确定只要人够用,国家全力支持,五年肯定能够成功,肯定能把侦查卫星、同步卫星送上天。”。
“好, 只要你需要,要人给人、要设备调设备,哪怕是跟其他研究所协调,我去跑!我只有一个要求,尽快把侦查卫星、同步卫星研究出来,那样我们才不会太被动。”,二领导也是严肃道。
出了会议室,坐上车,李枭还在想着接下来的安排,对于五年之内这两项技术能不能成功。
其实李枭并不太担心。
在研究出东方红一号后,研究小组已经开始为研究接下来卫星上面的一些技术做准备,只不过后面的那些技术难度很高,可没有东方红一号那么好研究。
现在上面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那就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