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口就是“大局观”,王作先分明就要堵李天明的嘴。
李天明倒是很想回上一句:我这人格局不大。
可这话说完,往后这间办公室,他大概率是再也进不来了。
王作先也很为难,但事已至此,解释也显得苍白无力。
“另外还有价格的问题。”
既然改变不了什么,王作先也就省去了纠结。
价格?
分到手的订单少也就罢了,怎么连价格也准备再砍上一刀啊?
“电风扇150元,电饭煲的话……可以给到450元!”
哈!
李天明差点儿气笑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反正也已经存下了点儿家底,大不了回去老老实实地做个农民,一直苟到春暖花开,或者到时候干脆带着全家人找门路去香江。
重大锣鼓另开张。
年代文既然玩不转,老子换个赛道,港穿行不行?
拳头紧紧的攥着,但最终还是只能无奈地松开了。
王作先自然知道,把事情办成这样很过分。
但是……
无论楚明玉是出于何种目的,可他所说的那些道理,让人无从反驳。
国家发展需要外汇,海城的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海城很大,不止有一个李家台子。
市革委的工作中心,也不可能只放在李家台子上面。
“天明同志,还是要着眼于大局!”
又来了!
pUA都不肯换点儿台词吗?
偏偏来自王作先的pUA,李天明根本没办法拒绝。
“王主任,我明白!”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王作先暗暗松了口气,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眼下也顾不上了。
“明白就好,这次的事,我也知道你们李家台子是吃亏了,还有没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尽量满足!”
李天明笑着摇了摇头。
他想要订单翻倍,能满足的了吗?
既然注定满足不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在这个时候,刘秘书打了饭回来,两个饭盒,分别放在了李天明和王作先面前。
可李天明这会儿哪里还吃得下。
辛辛苦苦南下这一趟。
海城的创汇任务完成了,王作先和卢源等人捞足了政治资本,海城未来的发展也得到了大笔资金。
唯独李天明和李家台子,好像没落下多少实惠。
“先吃饭,饿着肚子还怎么干工作!”
王作先招呼着,打开饭盒,今天市委大院的伙食倒是不错,居然还有肉丸子。
当着王作先的面,李天明就算心里想把饭盒给扔在地上,也只能逼着自己把这一盒饭都给填进了肚子。
吃完饭,刘秘书又进来了,收拾好饭盒,又递给了王作先一份……
“这是合同,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保证交货时间!”
李天明伸手接过,正是市物资局的订单,去了一趟广交会,现在就连物资局的订单都明显正规了不少。
四万台五叶电风扇,还有两万台电饭煲,上面着重提到的就是每一批的交货时间。
南下广州之前,被物资局拉走的1000台电饭煲也算在内了。
“天明,这是大事,马虎不得!”
大概是担心李天明闹情绪,王作先还特意提点了一句。
对李天明,他是非常欣赏的,当然不希望李天明因为意气用事,再被人抓住了把柄。
创汇是国家大事,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纰漏,上面都是要追责的。
“您放心,我这人……分得清轻重!”
呃?
王作先闻言一怔,李天明话里有话,他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不过也没有深究。
有点儿情绪很正常,只要别把这些情绪带入到工作当中就行。
“这就好!”
从市委大院出来,李天明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压住了满心的郁闷。
“天明同志!”
正准备去等公交车,突然一辆吉普停在了李天明的面前,车窗落下,开车的是刘秘书。
“王主任让我送你回村!”
李天明点点头,把行李放在后排,然后坐上了副驾驶。
一直到车出了市区,刘秘书才开口。
“刚刚的会议,我在现场做纪要,主任让我和你……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王作先不方便当面和李天明说,但为了不让他误会,还是安排了刘秘书,借着送他回家的机会,解释一下。
李天明没说话,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天明,你也要理解王主任,海城市革委毕竟不是主任的一言堂,任何事都要经过组织内部会议讨论研究,楚副主任……”
楚明玉?
李天明之前曾听李学国提起过这个人,据说楚明玉正是白江涛的靠山。
能收白江涛这种人当马仔的,估计也不是啥好人。
听刘秘书说,开会的时候,是楚明玉带头反对李家台子的村办集体企业参与这次的出口产品制造,王作先在会上也曾据理力争。
“要是没有王主任争取,天明,你们这次怕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李天明相信刘秘书说的是实情。
但是,海城这次在广交会上大出风头,王作先作为首功,难道还能没办法压制住楚明玉一系?
说到底,王作先的心也是偏向国营工厂。
至于李天明,和李家台子的村办企业,王作先现在的做法就是……
吊着!
分给一部分订单,不至于让他们彻底心灰意冷。
毕竟,将来王作先还有用得着李天明的地方。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李家台子的集体经济,同样也是王作先的政治资本。
“我说这么多,目的就是希望你能理解王主任,主任他……也挺不容易的!”
谁又容易呢?
王作先不容易,李天明自然明白,赶上这么一个年头,又遇上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处在王作先的位置上,每一步都是在如履薄冰。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向突变,今天还位高权重,明天就只能在牛棚里数星星了。
尤其是像王作先这样想要干实事的领导干部,做得多,犯错的机会也就更大。
一路上,一直是刘秘书在说,李天明在听。
“到前面停吧!”
车快到村口的时候,李天明就叫了停。
收拾好行李下了车,站在路边,看着绿油油的稻苗,他走的时候,村里正忙着插秧,这会儿已经干完了。
“刘哥,回去和王主任说一声,我们这边耽误不了事,让他只管放心!”
说完,把行李往肩膀上一搭,迈步朝村口走去。
刘秘书目送着李天明走远了,过了好久才调转车头,朝着海城的方向驶去。
再次经过长甸河桥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不禁生出了替李天明鸣不平的念头。
领导们做事,确实有点儿不厚道了。
罪过,罪过!
再说回到李天明这边,刚进村,立刻就被乡亲们给围住了。
都知道他去了广州,对于一辈子最远只去过大柳镇的村民而言,广州,那差不多是在天边了。
“天明,听人说南边热得很,是不是啊?”
“那边是不是真的和下火一样?”
“南方人都吃啥?”
“天明,给大家伙说说呗!”
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人们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似乎更加强烈。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凑热闹。
李天明虽然累,却也没拒绝乡亲们的好奇心。
找了个高台阶蹲下,接过一个本家哥哥递过来的烟。
哟!
还带嘴儿的呢。
如今乡亲们的日子确实过得越来越好了。
“广州那边……”
李天明绘声绘色的说着,直到李学庆闻讯赶来。
“都干啥呢?天明都半个月没着家了,你们还拦着不让回,想听故事的,我给你们说,京城招待所的那个床……”
李学庆进京记,村里但凡长了耳朵的,少说也听过不下四五遍了。
人们哄笑着散开了。
“赶紧回家,有好事等着你呢!”
李学庆笑道。
好事?
啥好事啊?
李天明忙问,李学庆却卖起了关子,没办法,他也只能一路跑着到了家门口。
正要进门,差点儿和李蓉撞在一起。
“哥!你可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