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场上,总是充满着试探与怀疑,非最冷静、最不择手段的政客不能胜出。
满宠这般坚毅的汉子,为了挣得刘备的支援,甚至不惜痛哭流涕。
不过刘备和曹操毕竟是盟友,关系倒没有恶劣的处处玩心眼的角度。
曹操能想到向刘备求援,说明他真的需要援兵,至少不用担心他把陈庆之骗进去杀了。
倘若曹操背叛同盟,等待他的将是刘袁的滔天怒火。
而且在拥有一支足以与孙朱抗衡的水军之前,刘备的确承受不起孙武三路大军进入彭城的后果。
征战近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打下徐州四郡,保不齐广陵郡也能收入囊中,千万别再丢了。
刘备向法正使了一个眼色。
法正会意,开始追问满宠陈庆之支援沛国的细节,比如陈庆之的军队能否进入城池驻扎,能否发动当地民夫建造工事,消耗的粮草谁出,士兵战死的抚恤金曹操承担几成...
从满宠让步的幅度中就能推断出曹操的情况。
讨论持续到下午,暂时敲定曹操出半数抚恤金、三成军粮由曹操承担。
考虑到曹操本身粮草不足,军粮折换成与当时市场价等价的金银丝绸。
并且满宠承诺只要提前知会曹仁,刘军在沛国想干什么干什么。
注意,是知会,不是询问。
告诉曹仁你要干嘛就行,无须征求对方同意。
说极端点,陈庆之把沛国屠了都没事。
不到几个时辰时间,刘备手下一干谋士为陈庆之谋取到了相当大的自主权。
进了沛国跟回到自己家似的。
荀攸和刘晔暗自咂舌于曹操的气魄。
让步如此之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沛国没了曹操就完蛋了呢。
其实两家都不会完蛋。刘备还有青州,曹操还有兖州,大不了再向老大哥袁绍要兵呗。
以上种种,是为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前世“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说:作战的计谋都是在中军帐中策划的,所有决策都依赖于圣明的主公,即曹操。
曹操残虐却又性情,你可以鄙夷他的品格,但不能怀疑他的判断力。
他在向刘备传递一个信号:我信任你。
那么信任的前提是什么呢?有时局因素,也有对刘备货真价实的仁义的信任。
为了救同窗公孙瓒,不惜与四世三公的袁绍兵戎相见,试问天下谁有此义气?
把孙权放到刘备的位置上,大概率等待陈庆之是曹仁的伏兵。
先把你这可能背后捅刀子的不稳定因素弄死,老子再回头收拾对手。
言归正传,刘备现在要做支援曹操的战略安排。
陈庆之现在只剩不到一万人的军队,分兵支援曹操后,难免势单力薄。
可刘备在平原一带还驻守着大量军队。
随着刘袁关系缓和,关羽又采用了收缩防线的战略,平原已经不必要那么多的守兵。
刘备与一干谋士商议过后,决定召关羽部将韩世忠领兵一万南下,再调青州守将张合作其副将,随陈庆之支援沛国。
鲁国和泰山郡再调田豫驻守,周处辅佐之。
梳理一下,刘备现在前线投入了三支军团。
第一支,由他本人率领的下邳彭城军团,负责抵御周瑜进攻,兵力在三万人上下。主要人物有张飞、赵云、黄忠、马超、戚继光、范仲淹、狄青、杜壆、孙安、臧霸、寇封、李秀成、关胜、陈到、魏延、韦孝宽、李牧、石亨、石彪、乐羊、樊忠、庞涓以及相对独立的岳家军兵团。
第二支,徐庶的东海兵团,负责伺机夺取广陵,拥兵两万,主要人物有薛仁贵、王韶、陈玉成、张辽、卞祥、程咬金、栾廷玉以及石达开军团。
第三支,陈庆之的沛国军团,兵力一万出头,负责协助曹仁坚守沛国,刘备安排到的人物有韩世忠、张合,陈庆之自己又带了武松鲁智深二将。
至于林冲等人,则留在泰山郡协助田豫。
但陈庆之的兵团值得称道的远不止这五人。
消息传到平原时,关羽正在校场中观摩两人比斗。
两人长相有七分神似,与关羽有三分神似,皆身长八尺,生得紫面长髯,细腰扎肩,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年龄较长者,是为“神刀将”魏文升,手中青龙裂胆刀,刀柄雕青龙吞月纹,刀身暗藏血槽;胯下疾风燎原驹,马色如火炭,四蹄生风,一日可行千里,植入身份为关羽表亲。
年龄较低者,是为“花刀将”魏文通,隋唐第九条好汉,肩扛金背砍山刀,坐下一匹紫骝马,植入身份为关羽表亲、魏文升亲弟。
魏文升武力95,统帅83,智力62,政治53.
魏文通武力98,统帅79,智力66,政治44.
两人在《说唐》《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皆有登场,魏文升存在感一直不高,可魏文通却有义薄云天和圆滑世故两种形象。
笔者采用后者。
快马奔入军营,使者翻身下马,走到关羽身旁,将调令交与关羽。
关羽旋即唤来韩世忠:“大哥令你南下,随武威将军征战。军情紧急,宜早不宜迟,速速出发!”
韩世忠大喜,心道俺老韩每日在这黄河边闲着,不是练兵就是看书,总算有机会建功立业,当即拱手称喏,预备点兵。
魏文通瞧见高台上动静,停止与兄长的比斗,大声询问:“兄长,可是左将军要调兵?”
关羽颔首:“是也。”
魏文通连忙举起金背砍山刀:“我与大兄苦练武艺,自诩天下一流,投奔兄长所为乃是扬名立万,今恰逢左将军召唤,望兄长修书一封,为左将军引荐我二人!”
关羽心想魏文通两人皆有过人武艺,正好辅佐武艺稀疏平常的陈庆之,便允许两人随韩世忠一同南下。
身在剧县的张合收到命令后,也急忙收拾细软预备赶往鲁国。
推开大门,却见刘亘(刘恒)带着一名男子在府前等候。
那人面容清癯,眉目疏朗,容貌端庄严肃,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儒家士大夫的礼仪与气度,气质与刘恒有几分相近。
“合见过先生,不知先生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刘恒后退一步,将男子推至身前:“此人乃亘之族弟刘仁轨,向前云游天下,自荆扬一带闯荡,听闻朱元璋孙策对左将军用兵后前来投奔。”
“其性格恭谨,长于军略,必可辅佐将军成就一番伟业。”
刘仁轨拜道:“仁轨愿为将军帐下一马前卒,只求将军带仁轨出征!”
张合十分中意刘仁轨的儒雅气质,当场同意。
一行人驾马出城,忽闻身后传来声响:“将军且慢!”
张合回首,却见一人一马。
那人身材魁梧,体态健壮,面庞轮廓分明,眼睛锐利有神。
单看那身材,单瞧那气质,便知来者是万里挑一的军中奇才!
“来者何人?”张合问道。
辛弃疾翻身下马,将书信递给张合:“在下东莱人士辛弃疾,字幼安,原为武司马幕僚。”
“听闻左将军传唤您上前线,特意请辞追随。”
“这是武司马的引荐信。”
张合接过查看,读完后放声大笑,同样应允辛弃疾随军。
刘仁轨武力68,统帅95,智力90,政治92.技能海战:率领水师作战时,统帅+3.
辛弃疾武力93,统帅95,智力84,政治66.技能志收山河:与外族作战时,武力+2,统帅+2.
有诗曰:九州烽火裂玄黄,楚界鸿沟各一方。
虎踞荆扬横槊立,龙盘河南按刀望。
群雄砺剑风云动,百将扬旌星斗芒。
待到苍黄翻作定,不知谁执紫宸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