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又过去了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松本纯弥总计对长崎县的第一道防线发起了十五轮进攻。
最终,松本纯弥以填进去八千人的代价攻克了长崎县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期明军的损失仅为2500多人。
黄得功之所以放弃了第一道防线也是因为那里完全被打烂了。
各类防御设施多有报废,修整又来不及。
再守下去明军的战损估计会有所上升。
于是,黄得功便顺势放弃了第一道防线。
在临撤出第一道防线的前两天黄得功有意压制了本方炮火的密度。
再联想到开战至今明军已经发射了六七千枚炮弹。
松本纯弥有理由相信黄得功手中的炮弹不多了。
“呦西,看来前期的付出是值得的。
只要我军再加把劲,摧毁明军的第二道防线不在话下!”
“将军阁下所言极是!”一群日军将领忙不迭地拍着马屁。
实际情况呢?
黄得功此次出征携带了两万枚各式炮弹。
如果弹药不足水师官兵还可以回大明去运输。
关键是真不用,两万发炮弹打当面的三万日军根本就用不完的好吧。
岛根县战场。
谷中正平硬着头皮攻了岛根县城三四次。
结果每次都损兵折将且毫无寸进。
在前前后后搭进去近6000条人命之后谷中正平也算是死心了。
“这么攻城纯是送死的行为。
莫不如一边等待援军到来一边打造大型攻城器械!”
就这样谷中正平正式开始摆烂。
他每天都组织士兵大量制造攻城器械,然后就是不肯下令攻城。
城内的田雄也乐得清闲。
战争每多耗上一段时间大明的船队就可以运走一批银矿石。
谁着急谁心里清楚。
北京城,御书房。
沈战难得地有闲情雅致练起了书法。
很显然他最近的心情不错。
右丞相李岩拿着日本的最新战报边读边分析。
“长崎县战场。
黄得功的两万大军牢牢吸引住了松本纯弥的三万日军。
且黄得功一直在给对方留机会。
相信松本纯弥会为了那个胜利的小火苗一干到底。
岛根县战场。
田雄虽然兵力不多但守得很轻松。
前面四场攻防战日军伤亡约6000人。
田雄部伤亡约2000人。
这仗打着打着守军和攻城部队的人数就一样了。
二人手中的兵力都在8000人左右。
脑子还算清醒的谷中正平每日就是一味地制造攻城器械。
我们再想勾引他攻城怕是不容易!”
“德川老狗的援军快到了吧!”沈战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
“快了,预计五天后有两万日军抵达神户县!”李岩回答道。
“据说德川老狗还召集了第二批援军?”沈战总算抬起头问了一句。
显然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更为关注。
李岩:“是,据锦衣卫回报江户县只留了五千人防守。
第二批援军一万五千人已经在赶往神户县的路上。”
沈战掐指计算了一下。
“德川老狗先期投进去四万四千人组织反攻。
这又从江户调集了三万五千人的援兵。
他投入长崎和岛根的兵力很快就可以飙升到七万九千人。
这么多敌人黄得功和田雄抵挡起来有点吃力啊!”
“那让朝鲜省的胡心水发兵?”李岩问道。
“发吧,秘密抵达,尽量别让日军发觉!”沈战肯定地说道。
“好!”李岩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了两笔。
【胡心水部一万人增援岛根县战场!】
李岩问了那个最敏感的话题。
“陛下,现在是否让夏龙山部出击?”
“不要,时机不对!”沈战摇头。
李岩的想法:
江户大本营已经空了。
此时不让夏龙山的两万大军去偷家还等什么!
沈战的想法:
现在偷家时机不对。
日军的主力尚在,一旦他们发狠是有可能救到江户县的。
但如果日军主力在前线损失惨重且疲惫不堪。
那么他们即使有心回援江户县也没那个能力了。
沈战的想法显然更具长远性。
但这就苦了黄得功和田雄二人。
他们要以四万兵力硬抗日军七万九千兵力。
且还肩负着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的重任。
虽然明军的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日军。
但接下来的战斗也必然是惨烈无比的。
果然,自从三月初三日军的第一波两万援军到位开始。
前线的日军便发起了一波接一波不要命的进攻。
岛根城下,一百辆楯车缓缓向城墙推进。
每一辆楯车后面都藏着五十名日军。
楯车的作用堪比后世坦克,只是它没有坦克那样的机动力,抗打击能力也差点意思。
但不管咋说楯车也能抗住三四发红夷大炮的轰击。
对日军来说这就够了,他们的伤亡数字可以降低不少。
“轰轰轰!”
“哗啦!”
一辆楯车连着挨了四炮之后终于散架子了。
躲在楯车后面的日军当场就死了二十多个。
剩余的人则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这样的情况偶有发生。
但更多的情况是日军借着楯车的掩护接近到距离城墙很近的地方。
有效规避了冲锋路上的伤亡后日军的攻城作业总算正常起来。
一部分日军顺着梯子往城墙上爬。
日军都是小矮子,所幸城墙也不是特别高。
另一部分士兵举起鸟铳站在城下跟城头的守军对射。
在六十步以内日军的鸟铳劣势便没那么明显了。
连续半个月的时间日军都在制作大型攻城器械。
在这一刻这一行为终于收到了回报。
德川家光的格局已经彻底打开了。
他连一千人的预备队都懒得留。
江户来的第一批援军两万人全被德川家光送上了前线。
谷中正平得到两万人的生力军后腰杆子也硬起来了。
攻城器械有了,人也有了。
此时不撒欢更待何时!
于是,两万八千日军从早到晚不停歇地攻城。
田雄率八千明军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经过整整四天的消耗。
城内的八千明军剩余五千出头。
而谷中正平手里还有足足2.2万大军。
双方兵力对比暂时定格在1:4.4。
这已经完全满足了谷中正平所说的“四倍兵力方可破城”的要求。
于是乎,看到城破希望的谷中正平不再有任何保留。
日军每天天亮就开始攻城,不到天黑绝不收兵,中间没有任何的停歇。
双方以一比二左右的战损比快速消耗着,死人更多的一方自然是日军。
又是三天过去了。
明军新增了两千人的伤亡数字。
而日军也赔进去四千条人命。
此时田雄手里还有三千左右的残兵,且士兵极度疲劳。
而谷中正平手中还有一万八千大军。
因为合理轮换的原因日军并不是很疲劳。
日军的兵力是明军的六倍,收回岛根县可谓是指日可待了。
然后……,极为讽刺的一幕发生了。
“报,城头多出两千明军的生力军!”
谷中正平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没拔刀杀人。
“两千生力军是吧。
好好好,既然来了就一个都别想走!”
城内的守军从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
谷中正平感觉事情又有点不稳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德川家光发出了求援信。
【城内明军增兵两千,我军破城在即!】
【为保破城万无一失请大将军再为末将增兵五千!】
德川家光收到谷中正平的来信后并无太大的情绪波动。
在德川家光看来既然田雄这里多出两千援军。
那就说明黄得功那边少了两千人。
田雄是黄得功的副将。
黄得功挤出两千人救援田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德川家光觉得这没准是好事。
这样一来攻打长崎县的松本纯弥胜率就莫名地增加了几分。
“传令,发兵五千增援谷中正平!”
德川家光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刚从江户县赶过来的第二批援军一万五千人瞬间被他用掉了三分之一。
他真的想不到田雄那两千援兵不是黄得功给的。
而是来自朝鲜省的援兵,发兵的人是胡心水。
再说了胡心水发过来的援兵也不是两千人啊,而是足足一万人。
只不过有八千人还在海上飘着呢,以免被日军看出端倪。
对德川家光来说这个坑有点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