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让夏昕决定自己上位的事,则是她通过风月宝鉴发现,皇帝在让小十六接触打压汉人的教育。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自己觉得可以渲染对方的思想,可皇帝动作却来的更快。
下定决心后,夏昕就暗中联系上了十阿哥,让他牵制老爷子在京中的军队。
随后就传信给宜妃,让她紧闭宫门,将后宫给控制住。
控制着皇帝下发了立自己为太子的圣旨,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李德全亲自将这个旨意发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毕竟这个太子身子肉眼可见的不好。
可是如今皇帝已经将旨意宣布,也没有人头铁非要拿命去抗议。
在这种诡异的沉默中,胤禟成了太子,开始入朝听政。许多大臣私底下都在打赌太子多久会劳累而死,没有等到太子的死讯,却早早迎来了皇帝的驾崩。
没办法,即便是有夏昕的控制,皇帝这种意志力强的也会有失控的时候,为了一劳永逸,只能提前送对方上路了。
皇帝突发恶疾,经过太医的诊断,还有宗室所有人的验证,于是等到确认不是中毒后,太子就被奉为新皇。
成为新帝的第一件事,夏昕就是主持先帝的丧仪,然后先让被关的五阿哥出来给他处理政务,让敦郡王维持京城的平静。
等到先帝的丧礼结束,夏昕以先帝意愿为理由,为了兄弟之情只能将圈禁的众阿哥送到岛国放他们自由生活。
宜贵妃成了皇太后,按照太妃们的意愿,慧太妃跟着儿孙去了倭岛,荣太妃到了诚亲王府邸由亲儿子奉养。
佟佳贵太妃没有儿子,于是带着众太妃在畅春园里养老,这也算是夏昕给她们的自由生活。
“九哥,老八找到我,想带良太妃一起离开。”
已经是敦亲王的老十对着自家九哥一点都不客气,甚至穿着军队里的服饰就跑到了皇宫。
“这我倒是忘了,你告诉八哥,若是他手里大臣们的把柄送到宫里,良太妃自然会跟着他离开。”
言下之意也就是,若是没有他手里的证据,自然是不可能带走他亲额娘的。
把柄在当天晚上就送到了乾清宫里,夏昕没像胤禛那样换地方处理朝政,日常都是在乾清宫。
“五哥,老八可真是个人才,这么隐蔽的东西都能查到。”
“咱们这些兄弟,能有几个让人省心的?”
恒亲王看着自家弟弟,心里暗暗腹诽,他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悄没声的就偷了老爷子的老巢。
文有恒亲王,武有墩亲王,前朝的臣子们目前倒是很自觉,一点跟新帝反着干的意思都没有。
只是在一年后,发现对方后宫还是只有皇后的存在,就开始上奏让皇帝选秀了。
“你们明知朕的身子不好,还要求选秀?这是想让朕早死早超生?”
上奏的人听了皇帝的话,扑通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这罪名他们可担不起。
“臣不敢!”
看着这些人的模样,夏昕随即宣布了将唯一的儿子封太子的消息,这样一来有心的朝臣就可以想一想家中有没有能送进太子宫里的女儿了。
总要给他们一点希望,大家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太子没有住在胤礽住过的毓庆宫,反而是推到了养心殿和旁边的两所宫殿重新建造的住所。
皇后对于胤禟的觉得很满意,投桃报李下,把宫里的太后和十六阿哥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还时不时招恒亲王福晋和敦亲王福晋入宫表示恩典。
满蒙和亲是旧俗,等到夏昕上位后,和亲可以,不过是男方带着聘礼跑到京城来住,要女方奔波那是不可能的事。
蒙古的那些人自然不满,甚至连敦亲王福晋身边都有人在说情,在夏昕给出了公主死亡数量时,那些人的声音小了一些。
等到敦亲王带着人跟他们进行了友好交流后,这声音就渐渐压了下去,不过这也是在观望,若是大清势弱,他们会反扑的更厉害。
“七哥,朕想着后宫人不多,这开销实在吓人得紧,若是这件事解决了,我也有理由将你的郡王爵位升一升,你说是吧?”
淳郡王听了皇帝的话,自然知道对方这是让他对包衣家族下手,确认了府里会有人护着,他也就放手去做了。
毕竟胤禟这个皇帝目前看起来对兄弟还算不错,不论是为了前程还是“兄弟情”,他都不会拒绝的。
倭岛一下子来了好几个大清的阿哥,皇帝还给了不少人手,在生死面前,几个人合起伙来先弄死了原来的将军,随后才开始内斗。
最终还是老八成了胜利者,一来废太子的被迫远离故土,心气本就没多少,自然确定了儿女生活安稳后就退了下去。大阿哥年纪上来了,天赋又是点在武力上,所以退一步成了八阿哥的打手。
“老九提高了公主和宗室女的待遇,若是……”
若是早一点,他的几个女儿也不会就这样孤零零的死在草原上,此时此刻大阿哥竟然有些遗憾先帝死的晚了。
“大哥,虽说九弟没有让进贡,可说不准哪天又要说起这事,要不我们先表示表示?”
八阿哥是个玲珑的性子,得知了大清的动作后,就想把挖到的东西送一些过去,他和九阿哥没有太多交集,却知道当皇帝的都不是善茬。
商量好了之后,夏昕就收到了来自倭岛的金银,再加上淳亲王在包衣家族搜出来的,一下子国库就满了。
对于提高汉人的地位,她这一次做了好几十年,都是以慢慢渗透的方式,毕竟这一次的身份不适合暴力执法。
比如太子的侧妃有一个是汉人,又比如将敦亲王的女儿封公主赐婚给新科状元,还有就是自诩风流的十七,被赐婚孟国公府的嫡女。
至于太后的小儿子?早就在夏昕的放纵下,跟着傀儡闯荡江湖去了。
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次允礼又说起了要找一心人的事,被夏昕似笑非笑的看了一会儿,就改了口没再坚持。
胤禟病歪歪的活到了七八十岁,后来还是太子三十岁时延续了他亲汉的想法,才退位当了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