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清晨,袁家小院的树上知了叫得正欢。
袁宝刚帮外婆晾好衣服,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刹车声。
\"请问这是袁宝同学家吗?\"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两个提着公文包的年轻人。
袁爸闻声从屋里出来,疑惑地问:\"您是?\"
\"您好!我是清大招生办的李主任。\"中年男子热情地伸出手,\"专程来拜访袁宝同学和保国同学。\"
袁爸还没反应过来,又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门口。
这次下来的是复大招生组的老师,手里还捧着一大束鲜花。
不到半小时,袁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来自各大名校的招生老师。
华大、浙大、交大...甚至连远在南方的岭大都派了专人过来。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厚厚的招生简章和优厚的奖学金方案。
\"袁宝同学,我们清大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外加每年两万元的生活补助...\"
\"复大可以为你们兄妹提供优质的宿舍,还有出国交流的机会...\"
\"我们浙大的医学院是全国顶尖的...\"
袁宝和保国被围在中间,耳边全是各校开出的优厚条件。
外公坐在堂屋的主位上,笑得合不拢嘴,这场景比他当年当兵时立了功还要风光。
\"各位老师,\"袁宝终于站起身,礼貌地说,\"非常感谢您们的厚爱。不过我和哥哥已经决定去京大了。\"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清大的李主任不甘心地追问:\"是因为保送协议吗?那个可以重新谈的!以你们的成绩,任何专业都可以选...\"
\"不是的,\"保国笑着解释,\"我们早就想好要去京大了。\"
招生老师们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复大的老师先叹了口气:\"好吧,尊重你们的选择。不过...\"
他突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两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我们学校的纪念品,还请收下。\"
其他学校的老师见状,也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礼物。
不一会儿,袁家的八仙桌上就堆满了各校的纪念品——烫金的笔记本、精致的校徽、限量版的钢笔...
等最后一位招生老师离开,袁妈看着满桌的礼物,哭笑不得:\"这阵势,比过年还热闹。\"
当天晚上,袁家开了个家庭会议,讨论兄妹俩的专业选择。
\"保送名额只限定数学系,\"外公抽着旱烟说,\"现在可以随便选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保国挠挠头:\"我数学是好,但不想一辈子研究理论...\"他求助地看向袁宝,\"小妹,你有什么建议?\"
袁宝眼睛一亮。
她早就等着这个机会了:\"哥,你听说过电子商务吗?\"
\"电子商务?\"全家人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做商业活动,\"袁宝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比如用计算机处理订单,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保国听得两眼放光:\"这个好!既用到数学,又跟实际结合!\"他转向袁爸,\"老爸,我觉得这个专业很适合我。\"
袁爸虽然不太懂这些新名词,但看到儿子这么有兴趣,也就点头同意了。
\"那你呢?\"袁妈关切地问袁宝。
\"我想学医。\"袁宝坚定地说,\"具体来说,是中医药研究方向。\"
这个决定让全家人都很惊讶。
只有外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宝丫头有这方面的天赋,学这个好啊!\"
袁宝没有说出口的是,她选择医学不仅因为系统提示的中医制药天赋,更因为她知道未来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有了系统加持,她或许能在这个领域做出非凡的成就。
专业确定后,袁宝和保国正式向京大提交了申请。
校方很是重视,快速批准,连同录取通知书也一起送达。
烫金的信封里,除了正式的录取文件,还有校长亲笔写的祝贺信,以及一份优厚的奖学金协议。
确定了专业以后,袁宝一家加紧迁往京市的计划。
这天早上,袁家小院里一片忙碌景象。
树下的石桌上摊开着一张搬家清单,袁宝正用红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外婆,您那些腌菜坛子真的不用带了,\"袁宝无奈地劝道,\"京市什么都能买到。\"
外婆抱着她最心爱的青花瓷坛,固执地摇头:\"外面买的哪有自家腌的好吃?这坛子跟了我三十年了,必须带着!\"
袁爸和保国正在厢房里打包书籍。
保国拿起一本泛黄的《三国演义》,这是外公当年送给他的第一本课外书。\"爸,这些书都带上吧?\"
\"带,都带上。\"袁爸擦了擦额头的汗,\"你外公说了,一个家没有书,就像人没了魂儿。\"
大姨的房间最简单,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只带了她用了十几年的缝纫机和一箱子布料。
\"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大姨抚摸着缝纫机光滑的台面,\"到了京市,我就指着它们开裁缝铺呢。\"
袁妈在厨房里清点要带的干货:自家晒的香菇、外婆特制的辣椒酱、还有一小罐珍藏的野蜂蜜。
\"宝啊,你确定李经理会定期来照看房子?我那几盆兰花可得有人浇水。\"
\"妈,您放心,\"袁宝一边叠衣服一边回答,\"李经理答应每周都派人来打扫,还会帮我们收着信件。\"
八月八号这天,全家人聚在堂屋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
袁爸郑重地说:\"明天货车就来拉大件,后天咱们第一批人就出发。
我们一家带着外公外婆和大姨先过去安顿,他舅一家月底跟着来,他小姨一家等孩子开学前再搬。\"
小姨夫点点头:\"我这边工作交接还需要点时间,九月初肯定到。\"
舅舅拍着胸脯保证:\"我已经跟单位里说好了,这月底就走。小山转学的事,还得麻烦宝丫头再跟陈大佬打个招呼。\"
袁宝把大家的行程都记在小本子上,又确认了一遍火车票的时间。
虽然京市的四合院早就准备妥当,但这次搬家对全家人来说,仍然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夜深人静时,袁宝独自站在院子里,望着这个也才生活不久的家。
月光下的青砖灰瓦显得格外温柔,墙角那株她小时候种下的月季正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舍不得?\"袁妈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
袁宝轻轻靠在母亲肩上:\"有点。不过更多的是期待。
\"她仰头看向满天繁星,\"妈,咱们在京市的新生活肯定会更精彩的!\"
袁妈笑着搂住女儿的肩膀:\"不管怎样,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两天后的清晨,三辆货车停在了袁家门口。
工人们小心地搬运着为数不多的家具和大件行李。
邻居们纷纷前来送行,王婶还特意煮了一锅茶叶蛋让他们路上吃。
\"到了记得写信啊!\"
\"过年一定要回来看看!\"
\"保重身体!\"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袁宝家第一批搬迁的成员坐上了开往火车站的面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