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峰与石达开并肩离开营地,嘱其在出发前给李秀成写一封信,介绍自身情况,也告诉李秀成未来的方向。此时的清军没有了外部的压力,并从英法联军的缴获之中获得了一批新式装备,已经开始在逐渐巩固阵地,压缩太平军的范围,李秀成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
石达开点点头,他知道,这里面纵然有“丰南号”参与的原因。但自己到了徐闻之后也想清楚了一件事,连“丰南号”这样的实力,都不愿意和清廷厮杀,自然有他的道理。
沈云峰说的种种道理,包括中华民族,包括他对皇位的不屑一顾,包括他对自己垂青,石达开无法理解其中之意,看不清也摸不透。
到了现在,石达开已经醒悟,沈先生这个人非自己所能看清,自己只能信他,所以,他给李秀成留的路必然有他的道理,自己照做便可。
但石达开心中有个数,如果自己做的和洪秀全那样,沈先生会像对洪秀全一样,毫不留情的抛弃自己。
与石达开告别之后,沈云峰一行人便赶往湛江,以前还没有湛江这个城市,但现在有了,是沈云峰命名的,这里将是未来粤西的一个重要城市,粤北的煤和海南铁矿将在这里汇集,进行炼制,为“丰南号”的内循环经济和造船业提供工业支撑。
此次出巡,沈云峰还有很多任务,检查沿海炮台建设情况,新兵训练情况,还有农场建设情况,还要接见一些依然属于清朝的地方官吏。
作为领袖人物,虽然很多形式上的活动会耗费时间,但是也是必须的,沈云峰已经在逐渐接受这一切。
在电白的新兵训练营,沈云峰走进操场时,新兵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
这些新兵都是广东和广西附近以及粤西本地的青年人,他们饱含着爱国热情来到粤西,投奔能够打败洋人的军队,沈云峰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就如后世一样,身穿在北上战役中穿过的将军服,沈云峰微笑的一一招手示意,然后走到前排,与这些年轻人握手。
看着一副一副年轻的脸庞,沈云峰感觉到有一种朝气,不禁想起中学学过的课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沈云峰不好意思盗取梁启超的雄文,只能自己编上几句勉励一下这些新兵。
“今日见诸君,非常欣喜,诸君年方二十,我已知天命。见诸君如此年轻,欣喜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自1848年以来,我中华民族屡屡受欧洲列强的欺辱,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就在几个月前,我们的安保队战胜了他们,说明,他们不是不可战胜的妖魔鬼怪,我们也不是任人窄割的孬种。”
思我华夏,山河壮丽;炎黄子孙,世代忠勇,焉能为列强所欺压。
今诸君风华正茂,决心从戎,志在报国,诚可嘉也!
夫军者,国之干城,民之屏障。昔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壮语,岳飞“精忠报国”之丹心,皆以热血铸就千秋功业。今诸君承先贤之志,当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
军旅之道,艰苦卓绝。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惟经风雨,方见彩虹;惟历险阻,乃成栋梁。愿诸君勿畏寒暑,勿辞辛劳,以钢铁之意志,守万里之疆土。
诸君铭记,安保队守护乃中华民族,而非我个人,也非朝廷。“丰南号”的宗旨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安保队也是一脉相承,此乃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动摇。
今日之寰宇,风云变幻。诸君肩负重任,当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概,护我山河无恙,保我黎庶安康!
勉哉诸君!吾辈当共期盛世,同享太平!
沈云峰演说完毕,年轻的安保队新兵爆发出热烈掌声,看着最高统帅,眼里充满的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渴望。
由于沈云峰等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乱入,清廷的发展开始偏离了轨道。
懿贵妃此时已经是圣母皇太后慈禧,和母后皇太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但慈安不大愿意管政务,恪守后宫不干政的祖训。但慈禧早就接触过政务,尝过权力的甜头,现在有了干政的机会,自然不放过。
若问她现在最恨是谁,那便是沈云峰,经常在梦里会梦到那个穿着军装高大的男子,对自己的羞辱,画面总是被演绎的更加不堪。
但是她对沈云峰偏偏没辙,甚至会害怕,怕沈云峰哪天突然又带着军队打到京城,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剥夺。
她端坐在金銮殿上,透过帘子看着奕欣,尤其奕欣说起沈云峰,脸上浮现的那种表情。心里又不免一丝恨意,恨自己是个女儿身,不然也可以出宫去再见沈云峰一次。
她知道,奕欣在沈云峰手里获得的,远比自己的多,而且还在不断的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样,奕欣摄政王的地位就越稳固。
北洋水师是他的,广州舰队也是他的,左宗棠的新军也是他的,香港澳门,天津上海都是他的。凭什么!
即使沈云峰垂青,也该是垂青自己。她记得沈云峰的眼神,她跪伏在那里,回头时,她确定看出他眼中的火焰,但是他却扼杀了那火焰。
虽然自己依然获得了支持,躲过杀身之祸,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是她依然觉得缺了什么。
慈禧曾经想过点子,和奕欣商量,邀请沈云峰有空来京城教导同治。奕欣笑而不语,按照慈禧的想法去了信,但被沈云峰拒绝了。
这让慈禧丧气了好一段时间。三十岁的寡妇有着难以发泄的精力,于是开始作怪起来,经常和奕欣开始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