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铎再见到孔穆二人,发现这两人的身板虽然看着更加弯了点,但眼中的杀气却更盛于上次。
赵铎忙说道:“两位将军,上次谈完,本将专门回云州请示上官,没有劝说住耶律鲁平将军对石寨和双宁营的后方发动进攻,才造成今日的局面,本将深感自责。耶律鲁平将军也已经战死,契丹军也不愿与双宁营再次开战,双方能否继续谈一谈停战的条件?”
孔盛东见穆有粱不说话,对答道:“可以谈!但是双宁营撤编、善堂解散这种条件我们断然不会接受。宁肯云盛堂的生意不做,双宁营也不会撤编,哪怕我们自己开荒屯田也要养着双宁营。不怕赵将军不爱听,让我们和群狼打交道,手里连根木棒也不给我们留,我们心里没底啊!”
赵铎听出来孔盛东将契丹军比作狼群,心里倒没有什么不痛快,本来契丹国就以狼为图腾。只是这个比喻多少有点贬低的意思,但赵铎为了双方能继续谈下去,假装并不在意,回答道:“本将已经请示上官,善堂可以继续存在,双宁营也可以保留,但两边的人数加上云盛堂总计不得超过三百人,而且双宁营只能保护云盛堂的商队出行,每次出行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其余人马一律不得出上泉镇。”
“云盛堂的生意呢?”
“云盛堂的生意照旧可以做,契丹国也需要商户转运各式货物,但是云盛堂不得经营、制造军械、铁器、火器。云盛堂可以转运货物到中原,货物只要过雁门关市税翻倍。斜石谷里的百姓需回到原住地,按照旧制缴纳税赋。”
“契丹军不能追究百姓和契丹军作战。”穆有粱补充道。
“可以!法不责众的道理本将明白。这一仗你们战死的人马不少,契丹军的损失也很大,尤其是主将耶律鲁平战死影响甚大,所以契丹军会在云南县驻军一千,监视双宁营,看守云南县到雁门关的官道。”
穆有粱小声对孔盛东嘀咕道:“还是不放心我们啊!这是在我们门口专门安排一千人马看住我们啊!”
“穆兄,人家已经说了,监视双宁营,兼守住云州官道。”“穆兄,你觉得条件怎么样?”
穆有粱答道:“我接受不了!但是双宁营、云盛堂和山里的百姓能接受!正如张云青所说,背井离乡是我们最后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开故土。国没有了,家再没有,还活什么?”
孔盛东犹豫片刻后,示意穆有粱一起向前,策马走到赵铎身边说道:“赵将军,事已至此,我们同意赵将军的条件,但是我和穆兄有言在先,赵将军,如果山里的百姓出山谷后遭到契丹军的报复,那么我们两个将不惜一切代价为百姓们讨回公道。我们两个年龄虽大,但是意志却坚决,手下的军兵也没一个软蛋,即使我们只有不到五百人,杀契丹军一千人应该照样办得到。”
赵铎看着眼前这两位老将军,忙答道:“两位放心,本将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契丹军南下接管十六州的大军,定然言出必行,说话算话。”
说完跳下马,伸出手,上前要和孔穆二人击掌为誓。
孔穆二人一起下马,和赵铎击掌三次,以示双方达成协议。
“稍后本将会命人书写双方和平协议,加盖云州将军官印后交予两位将军。”
“好,我们也会加盖双宁营的印信,以表对协议的重视,希望契丹国言而有信。”
赵铎本想说云州现在也是契丹国的,但是碍于眼前两人刚刚同意协议,也不好说什么,后退两步说道,“两位将军,就此别过!本将会在云州驻扎一段时间,两位有事可以派人去云州衙署找本将,告辞!”
孔穆二人远远和赵铎施礼别过后,两人并立在石寨之前看着契丹军退去。
“穆兄,我知道你心里很不痛快,但是......为了百姓们能活下去,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协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不用劝我,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你还想等等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我只是想留一点时间给未知的将来,说不定中原能出个明君推翻石敬瑭,重夺燕云十六州,甚至打败击退契丹国。”
穆有粱苦笑道:“我真希望你的愿望能实现,越早越好!”
“我也希望越早越好!”“穆兄,你说阿丙和沙孔龙能理解我们吗?”
穆有粱认真沉思片刻后答道:“阿丙一定能!沙孔龙......好好和他讲道理也一定能!双宁营每一名战死的军兵九泉之下慢慢也会理解!死人不就是为了活人嘛?”
“穆兄,这是我认识你以来,你劝说我的话里说得最好的一句!”
“我不是劝你,我是在劝我自己!”
两人说完,再没有其他的话,目送着契丹军逐渐撤退消失在斜石谷东面的尽头。
赵铎指挥这契丹军撤出斜石谷,在马上他命一名随军书吏回去按照双方的协商条件,尽快拟出书面协议,签订协议后,快速接管各官道哨卡、要塞。
那名契丹书吏听赵铎说完条件,很有些不情愿地答道:“他们剩下没多少人马,只要再发动一次攻击,肯定能击破要塞,杀进山谷里,为什么要和他们谈这样的条件?”
赵铎用眼睛狠狠盯了那名书吏一眼,嘴里骂道:“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多说什么废话!有本事上一次怎么没有打下来石寨,还白白战死千人,折损掉耶律鲁平将军。你懂什么啊?能打下着一座石寨,后面还有一座呢,打完另一座,他们退到山里,我们的骑兵怎么打?一座山一座山打吗?那要打到什么时候?等打完,百姓杀得一个不剩,谁来种地,谁来交赋税?你他妈会种地吗?不种地你吃土啊?”
那名书吏被赵铎一阵呵斥,吓得再不敢多说话,一个劲点头应命。
赵铎骂完书吏,转头回看善庄石寨,看到两个模糊的牵马人影立在石寨前面,和身后的石寨、石寨后山谷两边的大山完全融为一体,仿佛两个山神般,守住了斜石谷进山的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