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年间。
马钧自扶风而来,往公安县投刘。
马钧,一个在历史上声名不显的人物,和马超同属扶风马氏。
但家境比不上马超,属于支脉中的支脉。
同刘备一样,家境贫寒,比较穷。
刘备有个皇室宗亲的名头,马钧则有个寒门的名头。
马钧有口吃的毛病,虽然不擅言谈,但却精于巧思,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原本的历史上,他还原了指南车,改进当时了织绫机,发明了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
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还将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制作了“水转百戏图”。
只要打开机关,乐工木偶们立即击鼓吹箫,歌女木偶们翩翩起舞。
杂技木偶的表演更是精彩,有的叠罗汉,有的翻滚、抛球,有的在绳索上作惊险的动作。
在原本的历史上,入曹魏为官之后,他还改进了诸葛连弩。
听了天幕之言,又闻刘备设有工巧部,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善于造物,便想前去比试一番。
言谈,可以诡辩、巧辩、雄辩。
但造物就像数学题一样,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马钧自认造物一项不弱于人,来到公安县,先见工巧部所造之物十之有八皆为民众所用之物。
又与刘备、诸葛亮交谈,因自己有口吃,便想以文字交谈。
谁知二人不嫌弃自己口吃之病,让自己慢慢讲,丝毫没有不耐烦之色。
数日之后,又请张仲景为自己治疗口吃。
期间,马钧走访刘备治下,虽不复先汉盛世,却也比汉室大乱之前强。
百姓的脸上有着一种名为希望的笑容。
马钧遂入工巧部任职,并写信劝扶风马氏投刘。
. . . . . .
十七钓鱼的第五十天,洛水旁。
曹操:“大耳贼,你不要脸!”
孙权:“哼,不要脸!”
数日前,孙刘的海船返航了。
金银财宝没带多少、奴隶带的挺多。
孙刘分配好之后,刘备在治下开启大规模降税并减轻徭役。
东吴世家与刘备的脆弱联盟瞬间破裂。
刘备派关羽护送诸葛亮出使东吴,与世家约法三章:“此策只在大汉境内实行、将来海外疆土不在此列、汉人不为奴。”
刘备说的汉人是泛指华夏,以能够看见天幕内容为标准。
当然,刘备这里打了个埋伏,经过实验,只要得到华夏官方认可,异族人士也能观看天幕。
究竟是直接能观看天幕,还是经过允许能观看天幕的人,为约定标准,刘备没说,世家也没问。
稍微思索一下,东吴世家就同意了。
不与刘备联合,曹操可就要南下了。
虽然在中原亏了点,但刘备承诺未来可以允许世家在海外化家为国。
只需要遵守行汉礼、说汉话、写汉字、尊奉大汉为宗主国、汉人不可为奴的政策。
国中内政,均由国君自理,大汉不加干涉。
这话如果是孙权说的,世家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信。
曹操说,世家半信半疑。
但刘备说,世家不说百分之百,至少也信了百分之九十。
汉高刘邦、光武刘秀的例子才过了不到几百年。
大家清楚的知道,姓刘的说到做到。
不就是降税吗?
降!
不就是减少民众徭役吗?
减!
从海外多捉点奴隶就是。
百姓还需要投资,还需要偶尔善良一点,别逼的他们造反。
奴隶就没这些顾虑了,算是无本买卖,敢不听话,直接杀。
我们都降税,还可以倒逼曹操。
不降税、不减徭役,百姓要跑。
降税、减徭役,世家同意吗?
得知刘备跳过自己,和世家签订盟约,孙权怒火中烧。
他怒了一下,但世家找他盖印,他顺着台阶就下了。
不下不行,给你了台阶,你不下,世家不介意换一个东吴之主。
你一个双花红棍,也敢管龙头做事?
东吴如今的情况有些像和联胜。
孙权就是吹鸡,世家就是以邓伯为首的叔父辈加阿乐和大d的结合体。
孙权空有名头,对外大家都支持他。
但孙权想调头对内动手,除了亲卫,基本都指挥不动。
……
视线转到许都。
经过数日的辩论,曹方的世家大部分都同意了。
除非现在就能灭掉孙刘,否则只能选择同意。
上次就没打赢,如今火器的研制还赶不上刘备一方。
现在去,只能是送死。
刘、孙,现在还是和大家商量。
真等打输了,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只能任人宰割。
遂也在治下开启大规模降税,并与孙刘谈判。
曹操是不愿意让孙权加入的。
天下英雄唯曹、刘。
孙权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加入?
但刘备一方放下未来的仇恨,拉了孙权一把。
如果东吴不能加入,那东吴世家肯定要反。
曹、刘即便联合起来统一东吴,到时候曹操占了大势,恐怕下一步就是撕毁条约,灭了刘备。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
“孤领兵、玄德治政,孙权负责海商。”
刘备一方拒绝,现在天下还未平定,手里必须有刀。
这个建议,若是天下太平之时,刘备想都不用想,肯定直接同意。
但现在天下大乱,把领兵之权交出去,谁知道你会不会突然翻脸。
曹操的信誉太低了点。
但让刘备领兵,曹操也不愿。
凭他的魅魔体质,领兵之后,可能除了曹氏和夏侯氏,其他将领都要姓刘了。
“要不,我领兵?”
曹、刘二人默契的给孙权竖起中指。
小孩子就到一边玩泥巴去,别掺和大人的事。
朱元璋:尊重一点,他是朕的孝陵卫指挥使!
经过商议,兵权各管各的,但三方不能擅自扩军,必须三方商议,同意之后才能扩充军队。
商讨到此处的时候,三人不约而同的停下,心中暗自补了一句:城市管理员和衙役,不算士兵。
三方大规模军事调动,必须互相通知。
各方朝政,暂时自理,但必须遵守目前的汉律。
三方出人,共同制定新法。
同时废除州牧制度,消灭军阀,回归到原本的刺史、太守制度。
科举之事,暂且不实施,不能太过挑动世家的神经。
但可以先兴学,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开启科举制。
朝堂之事,三方派代表,商量着来。
军事方面,曹操负责解决胡人,刘备解决南蛮,孙权解决百越。
“需不需要孤派张辽帮忙?”
“滚!滚!滚!”
孙权脸憋的通红,我打不过你们,还打不过百越?
你恶心谁呢?
朝堂之事,曹占百分之五十,刘占百分之四十,孙只能占百分之十。
但海商之事,孙、刘默契的压着曹操。
孙占十之五,刘占十之四,给曹操留了十之一。
曹操:“孤有百战精兵!”
孙权:“赤壁!”
曹操:“孤有大船!”
刘备:“赤壁!”
“彼其娘之,除了赤壁,你们还能说点别的吗?”
“赤壁!”
“多给点,否则孤没办法给世家交代。”
经过协商,孙权让了一点,刘备让了零点五,曹操占十之二点五。
当然,三人还有密约,待天下稳定,就对世家动手。
愿意将土地卖给国家,带着主脉出海建国的世家,不仅礼送出境,还可以派兵协助他们建国,最高可以封为公国。
但主脉不愿意离开,还想着在大汉作威作福的世家,就只能“自愿”出海为大汉开疆拓土。
土地由国家回收,主脉全部出海。
能建国是本事,死了算运气不好。
谈判结束,三人于洛水盟誓。
这次的祭祀品不是牛、羊、猪,乃是司马氏的人头。
三人以这种方式昭告天下,任何人违背洛水之誓,就是司马氏一族的下场。
同时,三人的官职也一样了,都是丞相。
刘备选了中丞相,理由也很强大:“祖上中山靖王”。
明知刘备是诡辩,但二人都懒得和他计较,不过些许小事。
民间称如今的大汉为:三公辅政。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大汉军、政、海外之事都是由三家统治,汉家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
士子们又取周朝“国人暴动”,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之事,称:共和纪年。
并且,士子们强烈要求以定公、穆公辅政同年为:共和元年,以此类推。
共和纪年与皇帝年号并行,为汉室纪年法。
但共和纪年和皇帝年号谁前谁后,又引发了新的讨论。
三人与刘协进行了不记名投票,最终四票都投了共和纪年。
看着三人惊讶的看着自己,刘协嘴角微扬。
都以为朕傻吗?
曹、孙赢了,朕或死或退位。
皇叔赢了,即便他真如后人所说的一样,仁德无双,但手底下的人会逼着他走那一步的,朕还是要退位。
现在能当个名义上的天子,大汉没有亡在自己手上,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这件事,朕明发旨意吧,莫要毁了三位的名声。”
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刘协又道:“也不要以周朝的共和开始,便从今年起,称新共和,今年便为新共和元年。”
刘协明发旨意,称建安十三年为新共和元年,共和纪年在前,皇帝年号在后。
皇帝如此懂事,三人也要懂事。
遂在海商之事算上皇家一股。
并定下约定:皇室成员非有可能成为皇位继任者之人,除了不能领兵,可从商、从政、从医、开办学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