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及死了,被人一刀致命,手法干净利落,不是为了劫财,不像是寻仇。
就是想让他死。
太子知道这一切之后,气的暴跳如雷,拿着刀把书架劈了之后,就开始疑神疑鬼,甚至怀疑顾道在他身边安插了人。
否则黄士及刚跟自己商议对付顾道,怎么就这么巧,出门就被杀了?
黄士及的死对他是个巨大的打击。
偏偏这个谋士藏在阴影里,他没办法公开悼念,只能命人厚葬。
然后命令都水监,对身边的人开始调查。
陆端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面,因为他跟小太监打听过黄先生。
可是看完调查结果之后,太子把陆端给排除了,因为陆端真的去吃面了。
这在太子看来,这不过是陆端打听自己的喜好,想要更好揣摩自己意思而已。
这种臣子自古就有,不会揣摩上意的臣子,就不是合格的臣子。
何况,陆端足智多谋,不会打听完黄先生马上就动手,这样太愚蠢了。
所以不是他。
殊不知陆端就是想让他这么想,才铤而走险,果断地出手做了这件事。
越是随机,越是不按道理出牌,就越是安全。
太子排除陆端之后,除了让都水监继续调查,他也在心里揣摩。
自己身边,到底有没有顾道的人?
张灵允或者朱逢真?她们都是锦瑟送过来的,也许早就跟顾道有勾连。
不大可能。
她们嫁给孤,将来跟孤荣辱与共,不大可能出卖孤,那到底是谁?
陆端干掉了黄士及,扫除自己宠臣路上的绊脚石,却成功激发了太子的多疑。
他本就恐惧,现在依靠的谋士被干掉,怎么能不多疑?
黄士及死的也是冤枉。
本来南越在京城的谍子,都归他指挥,身边完全可以有保护的。
可问题是,黄士及是以牛杂面馆老板的身份,去太子府送餐。
他没办法带着护卫。
而且这是太子府附近,南越的谍子哪敢在这里跟黄士及有所接触?
陆端选择这个时间下手,只能说是黄士及命该如此,换了其他时间地点,很难得手。
“给孤查,就算是把京城的人,都给摸一遍,也要查出谁杀了黄先生。”
太子给都水监正刘铁柱,下达了死命令。
他已经怀疑顾道,但是黄先生已经给留下对付顾道的办法。
在困虎局没有完成之前,他不想打草惊蛇。
那就把顾道在京城的暗中势力揪出来,并且一网打尽,也算是报仇了。
终寒山中的别院内。
“什么,黄士及被杀了?”锦瑟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惊。
她一直派人盯着黄士及,但没有除掉他的打算,因为没什么用。
时至今日,太子跟顾道隔阂已成,有没有黄士及没什么太大区别。
锦瑟的计划是,找到黄士及的把柄或者软肋,想办法控制他为我所用。
现在一切成为泡影。
“谁干的?”锦瑟紧接着问道。
关爷摇了摇头。
“不知道,只知道他去了太子府,回来的路上被人割了脖子。”
“这样也好,干净利索,以后没人给太子出馊主意了,少主那边也轻松点。”
关爷想得很乐观。
锦瑟却不这么认为。
“就怕太子怀疑这件事是我们干的,最近家里重要的人,都来别院居住。”
她怕太子被刺激了之后,对顾家这些老人下手。
现在皇帝住在别院,这就是天然的保护伞,谁要想在这里搞事情,都要掂量一下。
太子府。
太子召见了陆端。
把孙执中在箕子七州干的事情说了,陆端震惊得目瞪口呆。
孙执中在他印象中,就是个迂腐守正的老学究,怎么能干出这么血腥的事情。
太子接着说道:
“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朝议,肯定还要派人过去,孤打算给新任镇抚独断专行之权,你有什么人推荐么?”
陆端一惊,紧接着内心狂喜。
太子这是给自己推荐人的权利,自己推荐的人,肯定要承我的香火情。
还给独断专行之权?殿下这是有意让我发展势力啊。
杀掉黄士及的效果,来得这么快么?
“此人要老成持重,在世家之中要有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否则无法控制现在的箕子七州。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要听你的话,你是孤的舅兄,真正的自己人,要赶紧强大起来。”
果然太子直接明说了。
“多谢殿下厚爱!臣铭记于心!”
陆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险些哭了出来,心中却在快速地盘算。
过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一个人。
“殿下,汉中知府吕幢可用。”
“吕幢?”太子疑惑。
他监国不太久,吕幢他也就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此人久居汉中,的确是个持重之人。
“为何不是你陆家人?”
“回殿下!”
陆端组织了一下语言。
“吕幢虽然不是吕家嫡系,虽然有才但是不被吕家重视,殿下若提拔他,必然感恩戴德。”
“汉中蛮獠杂处,矛盾冲突不断,把他能汉中治理得不错,说明能力适合箕子。”
“臣可以娶吕幢之女为妻,他入箕子七州之后,倾尽世家资源帮他。”
太子一听陆端完美的理解了自己的意图,并且还愿意为了自己的谋划,娶吕家女。
激动地拍了拍陆端的肩膀。
“好,很好,你要努力,朝中那些大臣都老了!孤希望你将来能跟你祖父辅佐我父皇一样。”
陆端心潮澎湃,这次是真的有点想要哭了,太子这是提前帮他预定了辅臣的位置。
辅臣,就是宰相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陆家要是能出现两个宰相,那是何等的家族?
“为了殿下,臣肝脑涂地,鞠躬尽瘁!”陆端郑重地拜谢太子,大声说道。
陆端不知道,黄士及临死之前给太子出的主意,竟就是扶持世家。
当然就算知道,也会弄死他。
而黄士及也没想到,他建议扶持的人,杀了他。
第二天早朝。
太子把孙执中的请罪折子直接在朝廷宣读,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孙执中在奏折之中抗下了所有错误。
“孙执中误国,先斩后奏给辽东造成巨大损失,孤也被他误导,做出错误决定。”
“幸亏顾公经验丰富处置妥当,及时挽回了损失,孤决定,朝廷下旨嘉奖。”
众人自然没什么反应。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太子在辽东安置流民上,已经做出了让步。
承认了辽东驱赶流民的做法,只不过所有错误孙执中一个人扛了。
太子也是被误导的。
这么处理自然最好不过,息事宁人。
“孙执中误国,殿下当予以重处,以儆效尤。”刑部尚书李渠跳出来说道。
此时他还不忘落井下石。
“不用重处了,他已经服毒自尽,不过在自尽之前,杀光了箕子七州大部分官员。”
“现在请诸位大人议一议,接下来如何镇抚七州?”
太子的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就炸了。
“不可能,孙大人不过一介文臣,怎么杀性如此之大,殿下是不是有误会?”
有人疑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