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朴佑带着大军奔赴前线指挥的第一战,便被义军打败。
义军之中有一支军队,武装到牙齿,交战时完全不防御的打法,让朴佑胆寒。
这种打法何其熟悉?
当年第一次遇到这种打法,便让他体会到了征战生涯的第一次惨败。
以至于他到现在,见到这么一支军队都会颤栗。
‘这是东周的大军?’
自此,朴佑大军不再与义军对战,而是侧重于防御。
.............
宁国
历经半年,宁西举全国之力,压制由于增发铜钱,造成的通货膨胀未见成效。
铜钱信用丧失将导致物价失控性上涨,铜钱兑换粮食或布帛的比例呈指数级恶化。
事到如今,宁国的铜钱已经彻底沦为废物,斗米值万钱,已经是最好的价格了。
底层劳动者积蓄财富迅速蒸发,城市贫民与农村佃户将首当其冲陷入赤贫。
宁国的铜钱丧失购买力后,举国上下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动荡。
市集上,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变得稀疏,摊贩们不再接受那毫无价值的铜钱,转而以物易物,或是用粮食、布匹等实物作为交易媒介。
街头巷尾,时常可见因交易纠纷而起的争执,人们为了区区几斗米、几尺布而争吵不休,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被彻底打破。
权贵阶层则趁机大肆敛财,他们秘密囤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建立起与官方经济体系完全割裂的地下交易网络。
这些网络如同一条条暗流,在宁国的经济体系中肆意穿梭,吞噬着本就脆弱的民间财富。
权贵们利用手中的资源,操控市场,哄抬物价,使得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农村地区,佃户们因无法用铜钱缴纳地租,纷纷面临被地主驱逐的境地。
土地荒芜,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锐减,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城市贫民则因物价飞涨,生活陷入绝境,许多人不得不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
朝廷内部,也因经济崩溃而陷入混乱。
官员们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明争暗斗,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宁西皇帝虽竭力想要挽回局面,但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危机,却显得力不从心。
他试图通过增发更多的铜钱来稳定市场,但这一举措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铜钱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
整个宁国,仿佛一艘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巨轮,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这场经济危机何时才能结束。
宁西瘫坐在龙椅上,望着阶下吵作一团的百官,龙袍上的金线蟠龙在烛火中扭曲成狰狞的模样。
户部尚书捧着账本的手不住颤抖,纸页间滑落的枯叶状税单簌簌落在金砖上,“陛下,国库的存粮只够京畿百姓支撑三月,若再无对策……”
“够了!” 宁西抓起案头玉镇纸砸向立柱,清脆的碎裂声惊得众人噤声。
丞相奚兴突然上前,白发在风中凌乱如枯草:“陛下,当务之急是废除铜钱!” 他展开一卷泛黄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前朝货币改革的得失,“武帝废三铢行五铢,高祖开铸开元通宝,皆是大破大立……”
“说得轻巧!” 一位武将猛然出列,铁手套捏得关节作响,“废除铜钱,那些百姓手里的废纸怎么办?难道看着他们造反?”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炸开锅,文官们指责武将不懂经济,武将们痛斥文官误国,争吵声中。
“咳咳........”
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传出,大殿内的争吵声,瞬间停了下来,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主位的宁西。
要知道,这位雄主,往日身体可是硬朗得很,很少听说有什么头疼、脑热,可现在听着咳嗽声,像是一位极度虚弱的老人。
良久,宁西这才止住了咳嗽声,喘息了几口,这才缓缓命令道:“传旨,明日正午,在青云台外当众熔毁铜钱。凡上缴百枚铜钱者,可换银一两 ——”
“陛下!” 户部尚书扑通跪地,额头撞得地面咚咚作响,“国库的白银连十分之一的兑换量都凑不出啊!”
死寂笼罩大殿。宁西望着梁上悬挂的 “天下归一” 匾额,匾额边缘的金漆早已剥落,露出底下腐朽的木质。良久,他转向太傅:“拟旨,派太子为使,前往丹霞求和。”
“陛下不可!” 武将们齐刷刷跪成一片,“宁国铁骑尚未折损元气,怎能向丹霞低头?”
“陛下竟要向丹霞求和?这不是自取其辱吗?”一位将军嘶吼道,“我宁国百万雄师,纵横天下数百年,何曾向一个小小丹霞低头?”
“不错!”另一位将军紧接着附和,“此举不仅损我国威,更会让周边各国看轻我宁国!若今日向丹霞低头,来日其他邻国便会有样学样!”
殿内顿时群情激奋,一片反对之声。
可就在这时,奚兴缓缓站了出来:
“将军!如今我宁国还能支持一场大战吗?不说我宁国百姓,现在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说大军军饷,是由诸位将军自掏腰包吗?”
“你...........?”
奚兴此话戳中了,诸位将领的痛点,武将们顿时语塞,面面相觑,脸上的愤怒渐渐被无奈所取代。
奚兴所言非虚,如今的宁国,确实已无力再支撑一场大战,不仅是百姓生活困苦,军队也因长期征战和粮饷短缺而士气低落。
宁西缓缓站起身来,颓废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寡人意已决,求和并非怯懦,而是为了给我宁国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太子此行,定要展现出我宁国的诚意,也需探明丹霞的底线。”
他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最终落在太子身上,眼中既有期许也有不舍:“皇儿,此去丹霞,责任重大。你要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你身为太子。”
太子躬身领命,神色坚定:“儿臣定不辱使命,为宁国争取一线生机。”
宁西摆了摆手,没有多说,径直离去。
上靖城的天空,阴云密布。
文武百官全都沉默着走出了皇宫,他们是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宁国居然会向丹霞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