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出租车停靠在路边。
李平安率先跑下来差点撞到电瓶车,后方父母嚷嚷声全当做耳旁风。
李平安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来到餐车跟前和叶凡打了个招呼。
“小哥哥,今天你做的砂锅煲好香呀。”
“同样的黑色砂锅,学校食堂师傅只会用料理包做黄焖鸡米饭。”
“而在你手上就不同了,里面又是高汤,又是粉丝,又是各种素菜,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不是一般大、”
“所以…我能不能……”
不等李平安把话说完,叶凡直接回应两字——不行。
“你小子想把我钓成翘嘴,没门,老实到后面排队去,哪怕喊义父都没得商量。”
“不过走之前,你可以去那边桌子上拿几样小吃垫垫肚子,都是周围小商贩请我吃的,我一个人也吃不完。”
混脸熟加撒娇行不通,李平安只能老实排队。
不过他很快注意到基本人手一瓶腌黄瓜条。
有用手捏着吃的。
有用筷子夹着吃的。
更有直接往嘴里倒的。
听着咔嚓声,看着墨绿色黄瓜表皮一根根被咬断。
旁边还有人不断从砂锅煲里捞食材,尤其是咬断一块外焦里嫩的老豆腐,露出嫩白内芯后再次浸入高汤吸上点汤汁,最后放入口中咀嚼。
怎么那么会吃呢?
想馋死个人吗?
谁负责?
李平安狂吞口水,仰着脑袋看大人们大快朵颐。
幸好早上在酒店自助餐厅随便吃了点东西,要不在现场可太难受了。
李平安挤到售卖腌黄瓜条的三轮车跟前。
一个老和尚与一个小和尚合伙做生意。
在李平安印象里,和尚都是呆在寺庙里做经忏佛事,外出摆摊还是第一次见。
李平安双手合十对小和尚拜了拜。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问能试吃吗……”
“不好意思,你来晚了,先前是可以,但是现在库存不够开始限购了。”
戒色小和尚无奈道:
“要试吃就得单开一瓶,那相当于后面有人就得少买一瓶。”
恰在此时,一旁餐桌上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招呼李平安。
“小朋友,你过来,到爷爷这瓶里挑一根尝尝吧。”
“看你挺不容易的,又是跑到餐车前,又是跑到三轮车跟前。”
“注意呀,只能一根,多了爷爷打你屁股!”
“谢谢,爷爷,爷爷我刚才看你就知道你不一般,所以我祝您百岁打底,上不封顶……”
小小年纪的李平安嘴里的吉祥话是一套又一套。
搁谁听了都会觉得他上辈子是个司仪……
“好小子,你小嘴咋这么会说话,爷爷让你吃两根!”
李平安一手一根黄瓜条。
滋味真不错!
脆爽,多汁,酸辣适中,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短了……
考虑到腌黄瓜条每人限购一瓶,李平安一家人分工合作。
李平安和母亲买腌黄瓜条,父亲则去买砂锅煲。
李平安母亲看向忙碌中戒色小和尚,约莫十几岁的大男孩,面容清秀,麻利地招呼客人。
“李平安,你看看你多幸福。”
“你看上去和前面那位小师傅差不多大,你可以在学校里读书,别人却还在外面讨生活。”
李平安可不这么认为,眼珠一转已经打好了腹稿。
“妈,话可不能这么说,学校里读书才苦呢,如果有可能我想和他换换。”
“再一个,我看网上说现在去寺庙里当出家人要求可高了,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别人都不要,都要硕士和博士生呢。”
“说不定小师傅爸妈把他提前送进来,是为了赢在起跑线上,避免以后大学毕业了在内卷。”
“你想哈,别人大学毕业了出来找工作,结果小师傅已经在庙里干了好多年,妥妥的熟手呀。”
“说不定同样的20多岁青春年华,别人都已经当上主持了。”
“毕竟李荣浩小哥哥不是有首歌唱的……年少有为嘛……”
“???…如果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
李平安母亲快被儿子的歪理气坏了。
反复安慰自己在外面要做有素质的父母,要打只能回家打,于是摸摸儿子脑袋瓜。
“傻孩子,哪有父母主动把孩子往外送的,小小年纪一家人团聚不好吗?谁愿意忍受分离之苦。”
“妈,你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李平安开始大胆假设:
“说不定别人家有两个孩子,这个是老大,平时在家不听话被家人送出来历练,然后父母吓唬家里小的,说要是他不听话也送到庙里吃苦!”
两个孩子……
是呀,两个孩子多好呀。
儿子随口一句话,让李平安母亲心生涟漪。
要是十几年前那个男孩没在海滩边走丢。
差不多和面前小师傅一样大了。
当时在福建走丢,距离湖北省可上千公里呢。
这么远的距离…不太可能…不太可能…
李平安母亲不自觉摇摇头,放弃了心中一个很幼稚的想法。
“妈, 妈,到我们了。”
两母子终于排到三轮车跟前,李平安见母亲发呆,主动招呼道:
“小师傅,我和母亲一人一瓶。”
“好的。”
戒色小和尚麻利递出玻璃瓶外加几双一次性筷子。
轰隆……轰隆……
天空响起阵阵惊雷!
突如其来的惊雷吓得李平安母亲手上玻璃瓶没拿稳。
玻璃瓶跌落在地!
大大小小的碎片瞬间炸裂开来。
戒色小和尚躲闪不及,本就穿拖鞋的他右脚掌上立着好几根玻璃碎片。
不知怎么回事,李平安母亲忽然感到心窝阵阵绞痛,慌忙道:
“小……小师傅……你没事吧……都怪我没拿稳……我愿意负全责。”
话音落下。
天空惊雷再次响起,紧接着电闪雷鸣,啪啪啪的暴雨随之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