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
朱元璋这次却是吃了一惊。
好家伙!
这秦枫的心声,我已经偷听了十几年。
没想到,还是藏着好些内容,是我从没听过的呀。
沐英这孩子,这么厉害的??
朱元璋不由得微微瞪大眼睛,目光落在沐英的身上,这位义子是他很早就收下的,那一年沐英好像才只有八岁。
到十二岁那年,沐英开始跟在自己身边,攻伐征战,屡立战功,也算是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凡的一份功勋。
但那时候,他毕竟还太年轻了,跟徐达常遇春这些人相比,远远不及。
到大明建立之后,好像是洪武九年的时候吧,才因为征讨吐蕃的功劳,被封为西平侯,自己亲手给他赐下了丹书铁券,从此成为大明高级将领之一。
云南?
沐王爷?
有点意思!
朱元璋饶有兴味地望着沐英,耳边继续传来秦枫源源不断的心声。
这种感觉,他十分熟悉,而且早已渐渐形成依赖。
此次西征在即,许多平常并不会来到朝堂之上的大明将领,济济一堂,刚才听到了汤和的后世评价,朱元璋只是微微莞尔,但这会儿听到沐英居然也成了响当当的人物,甚至沐王府的存续,要比大明江山更长。
汗马宣劳,纯勤不二?
哈哈,可以!
手定云南之经营,未十年百务具举?
不错!
若明得云南,全出沐英力,而云南人民,亦戴德不忘,终明世二百七十余年,沐氏子孙守云南,罕闻乱事,黔宁之功,固不在中山开平下也……
嚯!
这孩子这么有出息?
朱元璋越听越高兴,竟是龙颜大悦,没想到今日从秦枫的心声里,竟是又发掘出一位之前都没太注意过的大明栋梁之材!
好好好!
看来,此次西征之后,正可以借着战功,好好重用一下这位义子。
未必是云南,大明那么大的疆域,有多少地方需要强有力的封疆大吏?
派沐英过去,正可以放心!
??
沐英有点发呆。
因为刚才金銮殿上的气氛,圣上点将的速度越来越快,隐隐已经有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徐达、汤和、李文忠、傅友德、冯胜……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明开国名将,是沐英早就在心中暗暗崇拜并且效仿的对象,现在一一被分派了重要职责,为的全都是这场西征大战。
就从这用人的配置来看,陛下对于西边的那个帖木儿汗国,自然是势在必得的。
既然点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管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就算豁出性命不要,也定要上报国家,对得起陛下对自己的信任。
可是,等了片刻,陛下却忽然停了下来。
这自然让沐英呆滞,不明所以。
难道说,自己担负的责任,格外重大,甚至……有危险?
一念及此,沐英毫不犹豫,立刻再次躬身,主动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深受皇恩,无以为报,此次有机会跟随西征大军建功立业,正当肝脑涂地,马革裹尸而还!”
“请陛下尽管下旨,不论任何艰险,微臣纵然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好,好啊!
本来听了秦枫的心声,朱元璋就对这个之前没有太过关注的义子有了很好的印象。
这会儿见他主动请缨,一身勇武,不由得愈发满意,点头笑道:“沐英,此次你便跟在天德身边,做个参议,跟随大军深入西域,好好学习带兵打仗,行军布阵的韬略,明白么?”
啊?!
这下,沐英的神色反而古怪起来。
甚至不明所以的其他人,也都是暗暗称奇。
徐达徐将军身边的参议?
好家伙!
这是什么样的圣眷啊?
谁不知道,虽然战争凶险,刀枪无眼,但只要大明的这支西征大军,没有被帖木儿汗国反过来形成围剿之势,那么魏国公徐达的中军帐,那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非但如此,还特意让他在魏国公身边学习军事韬略,这明明白白就是一种重用和培养!
可是这沐英,之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呀!
换句话说,就算是圣上的亲儿子朱棣,也没得到这个待遇,虽然得了个西征副统帅的位置,但到了关键时刻,依然要冲锋在前的。
到底,哪个才是亲儿子?
众人竟是微微迷糊,完全猜不透这位皇帝陛下心中所想,只觉得莫测高深,天威难测。
“微臣遵旨!”沐英自然是感激涕零,虽然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但能跟随魏国公学习,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此,几乎所有站在金銮殿上的将领,都被分派了具体的职责,竟是几乎没有落下,全都编入西征大军中。
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陛下对帖木儿汗国的势在必得。
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事关国运,关乎大明江山,不容半点差错!
不知为何,金銮殿上的文臣武将,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是否参与此次西征,都悄悄将目光转向同一个方位,有的一触就连忙弹开,有的则是长久注目,并不避讳圣上的关注。
那个方位,就在圣上宝座的下首,低了一点的位置,有一把显得微微突兀的座椅,座椅上坐着那位身份地位超卓特异的大明国师,秦枫。
自从此次朝会开始,这位年轻的大明国师,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看法,也从未对徐达或是其他任何人提出的具体战术,置喙半句。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
这位年轻的国师大人,可了不得,他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而是来自七百年后的另一方时空。
他的胸中,藏着七百年的兴衰经纬!
此次西征大战,事关国运之争,但追本溯源,乃是为了大明未来的大航海战略,清理所有可能得障碍和潜在的威胁。
国师秦枫,正是推进大航海战略的最初动力!
所以,如今众将都已经分派妥当,难道这位大明国师,对即将轰轰烈烈开始的西征大战,就没有什么话要说?
“呵……”
朱元璋似乎也注意到群臣的目光交错,露出一个通透的笑容,屈指扣了扣龙椅的扶手,直接问道:“国师可有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