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朱元璋目光从蓝玉身上掠过,无视了他的激动莫名,很快又点了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之名。
“微臣在!”李文忠大声答应,但心中其实微微诧异,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居然是排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蓝玉后面,难道在圣上心中,竟然如此看重常遇春的这位妻弟?
以前,可从没听说过这种事,倒是怪了。
“朕命你!盯住了河西走廊每一粒稻米,若是有丝毫差池,唯你是问!”朱元璋目光落在李文忠身上,对这个外甥十分放心,有他坐镇,西征大军的粮道当可畅通无阻,让徐达等人在前线,绝不需要担心后勤补给的事情。
“遵旨!”李文忠连忙躬身领命,知道自己领了这个职责,虽然看似远离前线,不需要直面纷飞的战火,但肩上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倘若有什么失误,那真的要提头来见圣上了。
“汤和!”朱元璋的声音,仿佛越来越快,渐渐地将金銮殿内的气氛,渲染成一片肃杀,众人各自心中凛然,唯有被圣上点名的信国公踏前一步,应声出列,聆听圣谕。
“当年,陈友谅七十万水军,在鄱阳湖上耀武扬威。是你,带领八百死士,接连凿沉了他七艘楼船,这份大功,朕还记得!”
朱元璋望着也早就年华老去的汤和,肃容道:“此次西征,朕要你负责统领鹰扬卫与夜不收,三个月的时间内,让撒马尔罕城的守卫军,睡不安寝,人人自危!”
“微臣遵旨!”汤和躬身领命,没有半分犹豫。
陛下当众提起他当年最为煊赫的功劳时,汤和也只是静静听着,没有流露出任何骄傲自矜的神色。
了不起呢!
秦枫冷眼旁观,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信国公,或许名气不如徐达、常遇春等人大,但他却是另一个时空中,朱元璋化身朱砍头,大肆诛杀功臣的背景下,却依然能够寿终正寝的寥寥数人之一。
看似偶然,但这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机警自律,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不贪恋局势,甚至不以功臣自居,这才保全了身家性命还有家人的安全。
古往今来,不论是文臣或是武将,能够拥有这份远见卓识,且能够身体力行做到功成身退的,少之又少。
甚至那些名噪一时的名臣名将,到头来结局都令人唏嘘。
如汤和一般,善始善终,之前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存在,那便是被誉为千古第一谋士的张良。
因此,秦枫此次来到这一方时空,亲眼见到了信国公汤和,不由得高看一眼,脑中也自然而然地泛起了历史里关于汤和的相关记载。
同时代的,方孝孺对汤和的评价是:王沉毅质直,勇而善断,不妄发言。入闻国论,一语不泄于左右,行师受任,有诏即行,不少顾家。临敌果敢坚忍,未尝挫衄……
清代大儒钱振锽则认为:人知襄武为明祖功臣,而不知其德披于生民也大矣!且夫中夏之与四裔,一胜一负,相为盛衰,襄武戮力海疆,堤防函夏,使岛间伏莽不敢为封豕长蛇,逞毒于我诸夏,此真所谓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者也。
不论当代或是后世,对汤和的评价,都是可圈可点。
虽然今年的信国公已经五十六岁高龄,但焉知在此次西征之中,不会又立下不世出的奇功?
哦?
秦枫的心声,自然是瞒不过朱元璋。
其他人虽然还不知情,但这两位早就心照不宣,尤其心里想的事汤和的事情,又不是编排老朱,秦枫也没有什么思想负担,畅想就是了。
朱元璋听了,微微点头,不由得也是目露奇光。
本来,他以为信国公汤和的才干本领,除了他之外,或许就只有徐达等寥寥数人能够清楚,但没想到后世的这些人,什么方孝孺的,什么钱振锽的,竟然也都给与了这么高的评价。
不错!
朱元璋浮现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将目光从汤和身上挪开,继续点将道:“傅友德,冯胜!”
“微臣在!”
两位虎将对视一眼,齐齐踏上一步,拱手躬身,神色沉肃。
“你二人,分别统领左右翼骑兵,按照刚才魏国公的战略,各自统帅五万精锐,同时指向撒马尔罕。”朱元璋仿佛已经是胸有成竹,此刻指挥若定,将两枚象征着调兵大权的虎符,当场赐给傅友德和冯胜两人。
噫!
傅友德低头看着虎符上的“追风”两个字,同时瞥见冯胜摩挲的虎符上,镌刻着“逐日”的字样。
原来,陛下早就安排妥当!
两人心中一凛,连忙再次躬身领命,退了下去。
“沐英。”
朱元璋点将,让所有人都血脉偾张,仿佛这场西征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今年才只有三十八岁的沐英连忙站了出来,没想到这次大战,还有自己的份。
唔。
秦枫看着这位朱元璋的义子,心中也是念头数转。
若是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轨迹,沐英应该是在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去年,远征云南,并且在云南平定之后,留在当地镇守,鹿鼎记里面的沐王府,大约就是沐英的那一支。
据说,在云南安顿下来之后,沐英兴建设,办学校、课农桑、疏浚水道,大力发展屯田,设马场,大力推行马政,还组织云南军民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招揽商人入滇发展商业,选拔儒生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
称得上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只是同样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这个时空中,沐英并没有立下那么多的功劳,也并没有远征云南那回事。
实际上,数年前大军征讨安南之后,借着一战灭国的余威,相距不远的云南,哪还敢对大明有任何抵抗之心,朱元璋只是降了一道旨意,便将其顺利划入大明的疆域。
既然没有远征,沐英也没有在那一战中成名,无法成为后世的沐王爷,但是没想到,此次西征帖木儿汗国,朱元璋居然是没有忘记这位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