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协话音刚落,他身旁的赵高就朗声喊道: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事要奏!”
说话之人是当朝尚书戏志才,
戏志才乃是尚书令,统管着尚书台,也就是国家所有的事物,
包括各地送上来的奏折,都要先经过他那里审阅,然后才能递到皇帝那里,也就是汉帝刘协那里。
所以,当刘协一看到说话之人是戏志才后,小脸顿时一白,
不为别的,因为每一次戏志才开口的时候,就是找他签字盖章的时候,
而圣旨里面的内容,他只有阅读权,并没有篡改权,你说这让他这个皇帝如何接受得了,
不过今天刘协脸白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前阵子他曾经拒盖过一份圣旨,也就是赵云请命为众人封侯拜将的圣旨,
刘协不傻,知道如今赵云回来了,那么戏志才此时站出来,肯定就是因为那道请命圣旨的,
毕竟镇北王赵云,就是他们的后台,他们真正的主人。
想到这里,刘协的脸色就愈发的苍白,不过他又不能逃避这件事情,
所以刘协在听到戏志才的话后,稍微一犹豫,便颤抖着声音说道:
“戏尚书有何事要奏?”
台下的戏志才见刘协出声,当即便沉声回答道:
“回陛下的话,前阵子镇北王递上来的请封书,陛下你还没批准呢!就是镇北王为有功之臣写的请封书,还望陛下批准!”
戏志才这话说的,还算给刘协留了点面子,而龙椅上的刘协听后,内心却是一阵挣扎,怎么回答?以什么理由拒绝?
最后,在犹豫了大概十几个呼吸的时间吧!只听刘协开口说道:
“戏尚书啊!那封请封书里面封赏的人数太多了,所以朕思来想去,还是暂时先算了吧!”
刘协此话一出,台下的戏志才,以及文武百官顿时就愣了,
我呢嘛!这就是你拒绝盖章的理由?
只见刘协话音刚落,太尉刘虞就站了出来道:
“陛下,有功便是有功,何来多少一说?”
随后,司空皇甫嵩也紧跟着出声说道:
“有功当赏,有过则罚,陛下岂能因为有功之人过多,而不对其封赏?”
紧接着司徒朱儁也附和出声道:
“是啊!陛下!你若有功不赏,以后谁还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谁还为大汉镇守边疆?”
随着刘虞,皇甫嵩,朱儁三人的开头,殿内的一众文武也纷纷开始了对刘协的炮轰,
“陛下,有功当赏,乃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如果您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恐怕离天下大乱又不远矣!”
“陛下,皇甫司空说的对,功就是功,岂能因为多少而不对其封赏,若是这样的话,那谁还会为陛下卖命?”
“还请陛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说这话的人是戏志才,而随着戏志才的这句话落下,在场的文武百官纷纷朝着刘协逼宫道:
“还请陛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唯有赵云,面无表情,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刘协不说话,他倒想看看这刘协想要闹哪样。
其实赵云完全可以越过刘协自己盖章,自己一手包办,不过为了顾及皇家那点最后的颜面,赵云并没有那样做,
可是如今开来,这刘协是有些翅膀硬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啊!
既然如此,那本王今天就好好给你上一课,让你知道,如今这大汉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而这满朝文武,又以谁马首是瞻。
龙椅上,刘协望着下方逼宫的文武公卿,内心说不出的复杂,愤怒,无奈,
最后,刘协什么话都没说,他选择了沉默,他要用沉默来反抗这逼宫的满朝文武。
而台下的赵云见状,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即便在一众文武的注视下,缓缓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既然你不愿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那臣便率军回辽东了,
从此以后,臣只镇守北疆,其他的地方再有叛乱的话,臣一概不管,也管不了了,
益州蠢蠢欲动的刘璋,随时可能归来的袁绍,袁术,以及凉州那边即将攻打长安的数十万叛军,就请陛下亲自去应对吧!”
说完,赵云便转身离去了,根本不给刘协一点面子。
而随着赵云的话音落下,大殿内的一众文武竟然纷纷起身,要跟着赵云离开,
这一幕的出现,瞬间看傻了刘协,再加上赵云刚才的那一番威胁论,也着实吓到了刘协,
于是刘协二话没说,当即便起身朝着转身离去的赵云呼喊道:
“你莫走!镇北王你莫走!咱们万事好商量啊!”
已经走到大殿门口的赵云闻言,随即停下了脚步,然后便头也不回的说道:
“那陛下是封还是不封呢?”
“封!封!我封还不行吗?”
急了!刘协真的是急了!急的连朕都不说了,而是说成了我。
大殿门口的赵云闻言,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小子,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随后,只见赵云缓缓转过了身体,然后朝着赵高看了一眼,
而赵高见状,当即便拿出了一道长长的圣旨,让刘协当着一众文武的面盖章,
很快,在一众文武的见证下,刘协在那封长长的圣旨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随后,为了以显刘协的皇恩,赵高更是当众将圣旨的内容念了一遍,
并且在赵高念完后,赵云更是来了句,
“将这份圣旨的内容传檄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皇恩。”
“诺!”
对此,赵高自然是满口应诺,
至此,赵云给麾下众人的封赏任命,这才算是彻底的落地,落实。
龙椅上,看着操控一切的镇北王赵云,他心里是说不出的愤恨加无奈,不过最后都被他隐藏在内心深处。
“退朝!”
随着赵高的一声退朝,刘协脚步蹒跚的离去,而赵云也带着文武百官退场。
然而,赵云退朝后,并没有就此停歇下来,而是召集自己麾下的一众文武,开始在镇北王府的议政殿,商议起了接下来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