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会战”是南梁与北魏国运的分水岭。自此以后,北魏一步步走向衰亡。
元恪的第一位皇后于氏是前领军将军于烈侄女、现领军将军于忠的堂妹。
于皇后在506年生下皇子元昌。可惜3岁时夭折。不久后于皇后也去世,年仅20岁。
元恪的第二任皇后高英,是前文昌皇后高照容的侄女,也就是首宰高肇侄女。
高英生育一子一女。可惜皇子也早夭,只保全了建德公主。
也就是说,皇帝元恪的两位皇子都死了,只有几个女儿(公主)。
这时候,皇帝后宫里有位妃位只是“承华”(从三品下)的女子出场了。
她就是胡仙真。
胡仙真怀孕后,她的好姐妹都替她祷告:肚子里是位公主。
因为北魏有“子贵母死”祖制,如果胡仙真怀的是男孩,生下来就是皇帝唯一儿子。
这样的话,胡仙真定会被处死。
可是胡仙真却对好姐妹们道:皇上现在最需要的是皇子。如果我肚子里怀的是儿子,死也愿意。
这话自然也传到皇帝耳朵里。
510年,胡仙真果然诞下一位皇子,取名元诩。
512年,皇帝元恪力排众议,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同时,皇帝立元诩为太子,晋升其母胡仙真妃位为“充华”(二品上)。
这下子皇室总算有了继承人。
皇帝给太子选定的老师是中书监崔光。
崔光出身东清河崔氏,是北魏此时汉族势力代言人,影响力很大。
元恪晋升崔光为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
这时候,皇后高英与太子生母胡仙真的暗中较量也开始了。
高英与胡仙真的较量中,还有第三方势力参与:前皇后于氏家族。具体来说,就是领军将军于忠。
于氏家族坚信:前于皇后及皇子元昌是被高家暗害致死。
因为,于皇后及元昌之死非常蹊跷。高家是唯一有条件谋害他们的人,也是唯一得益者。
因此,在高英与胡仙真的较量中,于氏家族成为胡仙真的天然盟友 。且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514年冬天,北魏皇帝元恪集结15万大军,由首宰高肇亲自统帅,进攻南梁辖地巴蜀。
515年正月,高肇率军刚抵达蜀地,忽然从洛阳传来噩耗:皇帝元恪驾崩了,年仅33岁。
太子少傅崔光与领军将军于忠一起,前往东宫,迎接5岁太子元诩到皇宫,继位登基。是为孝明帝。
皇后高英想杀死元诩生母胡仙真,自己垂帘听政。
可是崔光、于忠对胡仙真严加保护,高英的伯父高肇又不在京城,高英派出几批死士,都没找到下手机会。
当时的北魏朝廷中,高肇的势力非常大,而且与黄门侍郎首领赵修是一伙。
在皇宫里,崔光、于忠二人有把握护住皇帝和胡仙真。
但在朝堂上,崔、于二人斗不过高肇、赵修的党羽。
幸好高肇出征在外,这给了崔、于二人缓冲时间。
崔光、于忠二人想出了一个稳妥办法:迎请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这两位宗室元勋,出任朝廷要职,总摄百揆、决策政务、统领军队。
元雍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宣武帝元恪的叔叔,孝明帝元诩的叔爷爷。
孝文帝时期,元雍任侍中、中护军,掌管皇宫禁军;宣武帝时,元雍官居太尉;
现在,元诩任命元雍为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司州牧。顿时大权在握。
任城王元澄的辈分更高、资格更老。
他是景穆帝拓跋晃的孙子,比孝文帝元宏高一辈。
按辈分,新帝元诩得称他“曾叔祖”。
元澄是冯太后、孝文帝信任的宗室大臣,是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的头号铁杆支持者。历任大将军、司徒、侍中、尚书令等职。
元澄也是宣武帝早期的六位辅政大臣之一。
虽然元澄很快被宣武帝推出权力中心,但他是唯一一位宣武帝没有诛杀的辅政大臣,可见其为人老到兼实力深厚。
之前,元澄遭到宣武帝和高肇排挤,便借母妃丧期回家丁忧,一直没就官。整日佯醉,躲避灾祸。
这时,于忠、崔光请他出山镇场子。
他考虑到宣武帝已死、高肇不在京城、元雍也答应主政,于是欣然应允出掌军务。
是年,元澄50岁不到,身材高大、健康壮硕,正是当打年纪。
他被皇帝元诩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司空,兼领尚书令。再次成为全国军队总司令。
这样,于忠、崔光、元雍、元澄四人抱成一团,实力就超出了高肇、赵修。
京城、皇宫部署完毕,皇帝元诩下旨,令高肇放弃伐蜀、即刻班师。
原来朝廷各部高官,大部分是高肇的人。
即便现在主要官员被清洗了,但他在朝廷的眼线仍然多的是。
因此,对朝廷、京城发生的变化,高肇了如指掌。
只不过,高肇知道,于忠掌握着几万皇城禁卫军;现在,元雍、元澄又接手了几十万外围军队、州郡兵,仅凭自己手上的15万军队,以及暗处的少数武装力量,已不足以与于忠、元雍、元澄的大军抗衡。
于是,高肇心里叹息几声,决定放弃挣扎。
自己本来就是低级士族,完全因为妹妹美貌而偶然鸡犬升天。
作威作福这么多年,也够本了。
他遵从皇帝命令,没带大军回洛阳,只带着少量卫队进京。
高肇只身进宫,在太极殿为先帝元恪哭丧完毕后,于忠大手一挥,几十个虎贲军士上前围住高肇。
有几人按住高肇,掐住他的喉咙,直到他断气。
当时,太极殿里有许多宗室成员和朝廷臣子。
大伙亲眼见证这位作威作福的第一权臣,在众目睽睽下殒命。
没有一人出声制止。
紧接着,朝廷对外宣布:大将军高肇自杀身死。他的尸体被送回家,按尚书令规制安葬。
随即,前皇后高英“自愿”皈依佛门,到永宁寺出家。不久后莫名其妙死去。
赵修则是不声不响消失。
新皇帝元诩生母胡仙真被尊为皇太妃,成为后宫掌控者。
萧西风按照指令,一直盯着元恪、高肇、胡仙真这些人。
元恪暴毙时,萧西风看得很清楚:元恪是被自己的原主、分神境阴修取走魂魄而死。
至于那位分神修士为何要取元恪性命,萧西风不得而知。
当然,萧西风表面上是凝婴境,那位分神阴修以为萧西风发现不了他的手段。
高肇被皇宫甲士掐住脖子窒息而死,萧西风按规矩不能出手相救。
高肇确实死后,萧西风收起他茫然无助的魂魄,装进阴壶。
到时上交轮回司,他的原主自会收回自己那缕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