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李君羡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见没人阻拦,封伦心中大定。
哼,这就不行了?
就算查抄了淮安王府,百骑手里又没有关键证据,拿什么翻案,拿什么给他定罪!
傲然的抻了抻衣领,面向皇帝向前两步,躬身行礼后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劝道:
“启禀陛下,前夜皇后遇刺一案真相尚未明了,可关键证据皆指向蓝田县公李斯文,如今罪首伏诛,此事便理应告一段落。”
“至于是否有人在暗中布局,也理应交由百骑司暗中查探,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说着,封伦看向一侧的左监门将军公孙武达,忧心忡忡:
“臣听闻,如今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把守各地关隘,凡出入关中者皆要严加盘查。”
“而长安城中,无论商旅行人,亦或唐人蛮夷,但凡行踪可疑,无一例外皆要下狱盘查,风声鹤唳,致使人心惶惶...”
封伦微微抬头,观察着皇帝神色,继续说道:
“陛下,此案重大,严查是应有之举,但也要提防心怀不轨之人,暗中混淆视听,公报私仇。”
“若朝廷引导不当,唯恐坊间动荡,致使陛下多年来兢兢业业,建立的盛世基业毁于一旦!”
言罢,封伦以头抢地,长跪不起,试图以此动摇皇帝心意,好让他为了大局,放弃对相关人员的追查。
对此,李二陛下心中只有冷笑。
的确,封伦的谏言不无道理。
皇后遇刺不仅是涉及到了皇室安全,更关乎朝廷威严,无论草蛇灰线,案情如何错综复杂,朝廷也势必严查,以儆效尤。
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涉嫌人员为了尽早撇清关系,必然会极力搜查,以向朝廷表明自己的立场。
其中,也势必有人胆大妄为,借机打击报复,排除异己,给将来的仕途铺路。
但,封伦看似忧国忧民,语重心长,但话里话外却唯独少了自己。
分明他这个中书令,才是朝中群臣里,排除异己最为严重的那个奸臣!
还寒了忠臣良将的心,昨日廷议上你等逼宫的时候,怎么不说自己忠君爱国,铁胆忠心?
无视了封伦的谏言,李二陛下扭头看向李君羡,微微点头帮他助威:“武连郡公,继续禀奏!”
闻言,竖起耳朵听着封伦的垂死挣扎,顺带着闭目养神的李君羡,抬起眼皮,眼底因连番鏖战而留下的疲倦,已经减少几分。
瞄了眼地上脸色铁青,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封伦,嘴角扯出冷笑,再次拱手行礼:
“禀陛下,经昨夜苦战,王府上下逆臣...已经全部击毙!”
“其中包括淮安王次子李孝逸、四子李孝慈,只可惜,罪首李道彦房中留有暗道,见势不妙下及时逃脱,至今仍下落不明。”
见封伦暗暗松了口气,李君羡顿了顿,言语间带上些许讥笑:
“不过,事后搜查王府时,百骑找到了大量玄甲的相关痕迹,保养用的甲油、修补用的玄甲片,甚至还有军器监遗失的弓弩若干...”
言罢,李君羡紧忙从怀里掏出了,几粒手指长短的方形甲片。
这是玄甲各部位损耗最为严重的部位,可配合其他甲片,编织札甲和鱼鳞甲。
而见其上铁黑色,何等材料已然不言而喻,不知情或知情不报的群臣,顿时喧嚣不止。
交头接耳之际,是对淮安王府神通广大的震怒,区区落魄王府,竟也能暗中私藏如此禁物,可见其包藏祸心之久!
当然,也不乏对淮安王府的愤恨。
跑路就跑路,留下这么多的铁证是想干什么,嫌死的太孤单,拉人下水?
至于那些与淮安王府有过来往,乃至于素有交情的官员,更是面露惶恐,不敢示人。
生怕百骑之后会顺藤摸瓜,查到自家头上。
就在群臣议论纷纷,封伦心思急转,苦索如何为自己开脱的说辞时,等待已久的大理寺卿戴胄得到皇帝眼神示意,稳步出列。
手捧着一沓卷宗,神色冷峻的越过封伦,高声而道:“陛下,臣大理寺卿戴胄,有要事启奏。”
“准奏!”
李二陛下大手一挥,脸上勾起几抹嘲讽,龙眸更是死死盯向封伦,看你这次如何狡辩!
戴胄深深看了身旁封伦,谨小慎微数十年,到头来却要落得个晚节不保的骂名,何至于此!
还不如学他,早早就向陛下表了忠心,虽说缺了军功,仕途差不多走到头了,但起码后半辈子有了着落。
“自皇后遇险以来,臣率大理寺众人日夜追查,唯恐办事不利,致使祸首逃离。”
“至今,臣不负圣恩,顺利搜集到诸多证据,足以证明中书令封伦,暗中与淮安王府勾结,并联合一众官员,诬告蓝天县公李斯文!”
话音刚落,一众大理寺狱丞,被殿外百骑引导进宫,戴胄接过他们手里证物,一一介绍道:
“诸位大人请看,此乃第一桩证据,倭使犬上的翻供供词。”
待文武百官朝自己看来,戴胄身形一顿,高声道:
“昨夜此人招供,声明淮安王府李道彦,伙同倭使药师惠日,伪造倭国国书恐吓朝廷。”
“双方约定,王府会暗中贩卖国之重器,以换得倭使出面作证!”
此言一出,封伦趴伏的更低,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药师惠日手里确实藏着一份伪造国书,没曾想...
“其二,是由军器监正监李崇义查明,太学助教王敬直整理的军器监账册名单。”
“账册中表明,大部分遗失军械,皆经鸿胪寺少卿杜敬同之手,通过诸多途径流向淮安王府。”
“其数目,更是与前夜鸿胪客馆中查抄的玄甲一致!”
听闻此言,兵部尚书侯君集松了口气,丢了玄甲弓弩是一回事,顺利找到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三,经后宫诸位女官证明,蓝天县公李斯文,于昨夜入宫为两位公主诊断病情,事发之时就在现场。”
“敢问公孙将军,蓝田县公李斯文,是既无时间作案,衣衫更无破损。”
“那你所列桩桩证据,包括出证宫女与破损布料,是否为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