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等到孔颖达结束,就在张牧以为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时,萧瑀又拿着手稿走了出来。
…………
马勒戈壁,要不是因为你孙女用起来还行,老子骂不死你着。
此时张牧就纳闷了,领导为何非要和手下反着来?
手下之人在乎你弄这些劳什子吗?你把银子,女子,位子给安排好,不比什么来的都实在?!
好不容易等萧瑀结束,李世民又走了出来。
就在张牧觉得李世民也会来之乎者也时,人家李世民直接言简意赅,全是大白话。
“这次出征高丽,虎贲军劳苦功高。侯君集造反,虎贲军又立大功。诸位将士放心,朕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奖赏随后会送到虎贲军军营。”
李世民说到这,立马画风突变。
“虽然我们虎贲军战斗力首屈一指,但是,朕发现虎贲军缺少一位参军。赵国公府嫡长子,长孙冲颇有谋略,朕任命长孙冲为虎贲军参军,即刻上任。虎贲军的奖赏会有长孙将军亲自送过去,各位稍安勿躁。”
…………
李世民言毕,现场一阵寂静。
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傻子都明白。
大家都知道,虎贲军是张牧从无到有一手带出来。经过这两年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从安南到东突厥,从高昌,吐谷浑到高丽,哪儿没有虎贲军的身影?
现在的虎贲军再也不是当初可有可无的虎贲军,现在的虎贲军可以说是大唐的中流砥柱。
李世民把长孙冲安排进虎贲军,同等于是抢班夺权。
这就好比张牧辛辛苦苦开荒种树,现在好不容易结了果实,李世民把手伸过来了。
这事情太明显,任何人都明白。
此时虎贲军众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张牧,张牧不表态,虎贲军众人也默不作声。
虎贲军没有动作,文武百官也不开口。
看到场面冷在这,李世民赔着笑脸走近张牧。
“小牧,你是不是以为朕是想利用长孙冲架空你?瞧你那点出息,朕能是那样的人?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你一个人还是太势单力薄。纵然你再有信心,朕还是不放心。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推行,朕是志在必得,不容有一丁点不确定。如果能有当朝国舅爷,赵国公加入进来。你和长孙无忌一老一少,一文一武,定然万无一失。”
听到这话,张牧抬头看着李世民,此时张牧对帝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帮做帝王的,城府深的堪比大海,谁也不知道他那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陛下,你说这是真是假,我不在乎。我这么说一句,除非我主动退出。不然,在虎贲军,谁都架空不了我。”
“这不是还不相信朕嘛,瞧瞧你这点出息,小肚鸡肠的,还是不是男子汉?博陵崔家在你府门前闹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打啊,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把他们打服了,谁会把我当回事?不打出威望,我怎么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是不是准备动用虎贲军?”
“是又怎样?虎贲军的军费都是我出的。现在我府里有事,让他们出把子力气,总不过分吧?”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信心十足。
“你带着虎贲军将围堵在你府门前的博陵崔家人给祸祸了,博陵崔家能善罢甘休?其他那些家族能坐视不管?”
“我怕他的鸟。”
“朕知道你不怕,可是烦不烦?”
“陛下,你到底想说啥?”
“朕的意思是,长孙冲刚到虎贲军,根基未稳,不管你让他干什么,他都会干。如果你让长孙冲带人去祸祸围堵在你府门口的博陵崔家人,那世家是不是就把目光对准赵国公府?他们还会盯着你沐国公府?”
………
沃日,李老二是认真的?
这可是你内侄儿,你就这么算计?
看到张牧一言不发,李世民直接踢了一脚。
“刚刚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对朕了吧?你以为朕是想架空你?你当朕傻?把你逼的离开虎贲军,虎贲军的军费谁出?朕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把长孙无忌给拉下水,那老狐狸猴精猴精,他知道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会得罪天底下所有氏族乡绅。朕几次三番的点他,他都装傻充愣。有你丈母娘在,朕也不好明着逼他。当然,他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弱点。朕拿捏不了他,还拿捏不了他儿子?只要把长孙冲给弄到虎贲军,还不是随意你拿捏?”
…………
嘿,李老二说的貌似有几分道理。
虎贲军的席君买,薛仁贵,王玄策,薛万彻都是自己人,定然不能被长孙冲拉过去。
就算他长孙冲能力出众,能够在虎贲军和自己平分秋色,自己也可以让禄无影他们出手,直接暗杀长孙冲,怕个鸟?
既然这样,那为何不顺水推舟给李老二一个面子?
“陛下,瞧你说的。你的命令就是圣旨,我哪里敢抗旨?!”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大喜。
“既然沐国公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下了定论,事情再无反悔可能。
文武百官跟着李世民回城,虎贲军前往虎贲军营地。跟着薛仁贵从高丽回来的那帮老兵被程咬金他们带入安排。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找到长孙无忌。
“大哥,你可知朕为何让冲儿进入虎贲军?”
“陛下,臣愚钝,实在是不知。”
“你啊,永远都是老样子,揣着明白装糊涂。咱们都是一家人,何必还如此谨慎?既然你不说,那朕说。虎贲军是大唐的军队,纵然是沐国公出钱练出来的军队,那也是朝廷的军队。朕绝对不能允许虎贲军成为张牧的一笑堂。”
纵然长孙无忌早就猜到李世民的意思,可是当李世民亲口说出后,长孙无忌还是大吃一惊。
“陛下,你的意思是让冲儿在虎贲军和张牧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