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汇报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苏念便收到了产品部对接人张辰的会议邀请——关于“灵境”项目用户调研初步发现的对齐会议。
效率之高,让苏念有些意外,也隐隐感到了压力。陆时衍那句“尽快与产品、技术团队对齐”言犹在耳,显然他的影响力已经迅速下达。
会议室里,产品经理张辰、几位核心的产品设计师,以及技术部的几位负责人已经到场。张辰依旧是那副技术宅的随和模样,笑着跟苏念打招呼:“苏念,昨天汇报很精彩啊,陆总都点头了。”
苏念谦虚地笑了笑:“张经理过奖了,只是初步发现,还需要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发现李晓晴也坐在产品设计师的位子上,正低头看着ipad,似乎对她的到来并不在意。
会议开始,苏念将精简版的ppt再次展示,重点阐述了三大用户群体(效率追求者、场景探索者、价值务实派)的特征、核心痛点以及对VR技术的潜在需求。
“……所以,我们认为,‘灵境’项目在产品定义初期,或许可以更侧重于‘工具属性’和‘场景解决方案’的打造,而非纯粹的娱乐体验。”苏念总结道,这是她基于现有研究得出的核心观点。
她话音刚落,一位戴着黑框眼镜、表情严肃的产品设计师就开口了,他叫王锐,以思维缜密但也有些固执己见闻名。
“苏同事,你的用户洞察很有意思。但我有个疑问,”王锐推了推眼镜,“你提到的这些‘效率提升’场景,比如远程协作、虚拟设计评审,听起来很美,但技术上实现复杂度和成本都很高。而且,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能被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去做一个可能叫好不叫座的功能,风险是否太大?”
这个问题很实际,也代表了产品和技术团队常见的顾虑——用户说的,和他们能做的,以及市场愿意买单的,往往存在差距。
苏念早有准备,她并没有被问住,而是从容回应:“王工说得对,技术实现和市场需求确实需要谨慎评估。我的建议并非要求我们立刻投入所有资源去攻克最复杂的技术难题,而是希望在产品规划中,优先考虑那些能直击用户核心痛点、且技术实现路径相对清晰的‘高价值场景’。”
她操作电脑,调出了一张新的草图,这是她昨晚加班简单梳理的。“比如,针对‘价值务实派’中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可以优先开发一个轻量级的、用于特定学科(如化学、生物)的虚拟实验展示功能?技术难度相对可控,但能解决他们现实中实验器材昂贵、危险或难以演示的痛点。又比如,针对‘效率追求者’中的设计师,一个能够快速导入3d模型、进行简易空间布局和视角评审的工具,可能比一个功能庞杂的全能设计平台更早获得认可。”
她给出的例子具体而微,指向明确,并非空泛的概念。
张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苏念这个思路不错,小步快跑,验证价值。我们可以先从这些mVp(最小可行产品)功能入手。”
另一位技术负责人也开口道:“如果定位清晰,需求明确,一些基础性的工具开发,我们的引擎和现有技术栈是能够支持的。关键在于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要足够简单直观。”
会议的气氛逐渐转向积极,大家开始就苏念提出的几个具体场景展开讨论, brainstorming 可能的解决方案。
然而,李晓晴一直保持着沉默。直到讨论告一段落,她才抬起头,看向苏念,语气平淡地开口:“苏念,你划分的这三个用户群体,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想知道,在你访谈的样本里,有没有那种……对VR技术本身有极高热情,愿意为顶级硬件和极致体验付费的‘极客’或‘发烧友’型用户?”
苏念微微一怔,随即答道:“有接触过一两位,但在这个阶段的定性研究中,他们并非主流。他们的需求更偏向于硬件性能和内容生态的‘天花板’,对于项目初期的市场切入和用户规模积累,参考价值可能相对有限。”
李晓晴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说话,重新低下头看她的ipad,让人猜不透她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
苏念心中却拉起了警报。李晓晴这个问题,看似只是补充询问,实则可能暗藏机锋。如果她过分强调“工具属性”和“务实价值”,而忽略了VR技术本身对高端用户和核心爱好者的吸引力,可能会被批评视野狭窄,或者被贴上“不懂技术魅力”的标签。尤其是在陆时衍那种既看重商业价值也追求技术前瞻性的老板面前,这种平衡至关重要。
她暗自提醒自己,在后续的汇报和沟通中,需要更全面地呈现用户图谱,不能因为某个观点得到了初步认可,就忽略了其他潜在的用户声音。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下一阶段的产品原型开发,会优先考虑苏念提出的1-2个“高价值场景”进行概念设计和快速验证;同时,量化研究的需求问卷也会紧密围绕这些场景和用户分群来设计。
散会后,张辰走过来对苏念说:“苏念,今天讨论很有收获。后续量化研究的设计,还需要你多费心,我们会全力配合。”
“应该的,张经理。”苏念笑着回应。
她收拾好东西,走出会议室,感觉像是打完了一场硬仗。与产品、技术团队的对齐,远比在高层面前做汇报更具体、更考验人。你需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将用户洞察转化为可供讨论和决策的产品思路,同时还要应对各种来自不同视角的质疑和挑战。
回到工位,她正准备整理会议纪要,内线电话响了。是总裁办的秘书打来的。
“苏念吗?陆总让你把他昨天在会上提到的那几份第三方市场报告,以及你今天在会上展示的ppt完整版,发到他邮箱一份。”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陆时衍……他还要看详细的报告和她的ppt?是单纯的查阅,还是另有深意?
“好的,我马上整理发过去。”她稳住心神,恭敬地回答。
挂断电话,苏念深吸一口气。看来,这场由用户调研引发的波澜,还远未平息。她的一举一动,她的每一个分析和判断,依然在那个男人的密切关注之下。
她打开电脑,开始仔细核对和整理要发送的资料,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句结论都准确无误。她知道,在陆时衍那里,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职场之路,从来都不轻松。但苏念的眼中,却闪烁着愈发坚定的光芒。挑战越大,突破之后的天地,才会越广阔。她开始理解,所谓“掀翻天花板”,不仅仅是指职位的高低,更是要打破思维的限制、能力的壁垒,以及别人预设的偏见。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