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两宫知己
文娘娘的到来,对西施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素闻文娘娘气质若兰、聪慧斯文,且博学多才,擅长辞赋。
西施忘不了,在婉晴的册封大典上,文娘娘优雅的举止。那时文娘娘似乎在瞬间觉察到大殿之内,某个角落有一种令自己心动的感觉存在,举目四顾,两人的目光曾经交汇过一瞬间。
两个娘娘见面后,没等开口,双手就拉在一起,好像是一对早就相识的姐妹。两人身着一样的淡雅的长裙,挽着一样的发髻,肩并肩,袅袅婷婷地步入玉阳宫的正厅,对面坐定,温情对视,双双哑然失笑。
文娘娘掩口,然后说:
“都说西施娘娘貌比天仙,这玉阳宫胜过天堂。依我看哪,怎能相比。西施妹子哪里是三界五行中的人物,分明是造物圣母下凡,至真至美的神女临世啊!”
西施笑着应:
“区区一介村妇,倒是自幼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饮的是山上的清泉水,吃的是山露滋润的禾苗,嗅着泥土的芳香,与花儿、虫儿为伴,倒也是无忧无虑,却不闻事理。哪能比得上娘娘,自幼熏陶于书香贵府,懂上古之事,阅天地今夕,拨琴瑟于指尖而感生灵,挥毫墨于汗青以泣鬼神,娘娘才是人间玉女,生灵的娇娘。”
西施说完,两人咯咯地笑在一起,然后起身手牵手,说笑着穿过摆设着无数珍宝的厅堂,径直走向西施织丝的地方。
其实文娘娘平日里的话并不多,今日对西施却好似有说不完的话,她感到是在对一位,能读懂自己心扉,领悟自己情感,欣赏自己才华的知音说话,尽可以放飞心情。
两人并排走着,文娘娘的两个侍女跟在后面,文文静静的颔首不语。
文娘娘手里拈着一根细竹,举目打量着四周,慨叹:
“不愧为玉阳宫啊!”说完看西施没有什么反应,便继续说:
“后宫里边的各个宫的名字,都是大王命名的,玉阳宫、玉秀宫、玉兰宫、玉竹宫、玉梅宫、玉月宫,六个宫围成一个大圆圈,中宫在中心。大王常说君子好玉,做人要有玉的品德,行走在光明之中。不仅如此,大王还喜爱兰花,他认为,只有气度若兰才是真君子、伟丈夫,大王是个君子君王。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后两个宫的名字,‘梅’的谐音是什么,‘月’不就是‘阴’吗!”
西施听着,心想:没想到一介赳赳帝王的夫差,还有如此令人敬重的品味,如此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似乎懂了,文娘娘在夫差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她的宫名叫玉兰宫。更为重要的是,西施记住了“梅”和“月”的隐意。
短短几句话里,对西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牢记了那句“君子君王”。
“王后说,妹妹不去风花雪月,竟干些下里巴人的活,让我来看个究竟,我看王后还是蛮喜欢你的。”文娘娘边走边说。
“说实在的,每次见到王后我都有种敬畏的感觉。”西施说的是真心话。
“其实王后这个人,怎么说呢?对人还好吧,只是年龄稍长些,心存危机,所以……”文娘娘并没有把话说完。
“噢,是这样啊!”西施认真地点点头。
“她就是打怵那个郑娘娘。”
说到这里,文娘娘咯咯地笑,又说:
“王后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觉得郑娘娘做得有些过了,还请各位娘娘们包涵她才是。”西施说。
“好似有点过,不过没关系,王后说她刁蛮,说说而已。其实郑娘娘的这种性格,给整个后宫增添了新鲜气儿,不再老那么死沉沉、假惺惺的了。”
“不管怎么说,还要请文娘娘对我俩多多指点。”
“妹子客气啦,都在说你好,连下人也这样说。噢,对了,以后咱俩称姐妹。”
“谢过文姐姐。”
“那个宣娘娘就更不用提了,在王后那里常说你好,说你人美心美,人好心好,她呀,也只会说这些啦。”
“文姐姐要把妹子羞死了。”
“只要宣娘娘说谁美,一定是美到极致了。她自己不仅长得美,而且特爱妆扮,给自己的玉竹宫改名叫玉姝宫。”文娘娘说着又笑起来。
“她在宫里,学你的样子走路,脸上总是不断地抹点这样或那样的粉,衣服一日能换好几件。对了,她说那些粉儿,是你给他的呢。”
“是呀,把那种粉全给了宣娘娘,一点都没有剰。”
文娘娘手里依然拈着那支细竹,闪动着亮亮的眼睛看着西施。
“你呀别胡思乱想了。我是说,那天宣娘娘跑到王后那里,脸喜孜孜的扬得特别高,手臂摆动着,步子迈得很是轻快,神气活现的。见她这般样子,就知道她又淘到什么宝贝脂粉了。她故意在王后身边扭动身枝,揉着两个眼角,说:‘王后啊,你看我的发鬓修的齐整吗?’”
说到这里,两位娘娘噗嗤一下笑了出来。